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教育>> 院校动态>>正文内容

    西安翻译学院屡夺全国冠军写实

    作者:大宇 来源:西安晚报 发布时间:2008年06月18日 点击数:

    不凋的希望

      不灭的向往

      编织成璀璨的彩虹

      西译学子煮沸的热血在体内 

      炸裂成竞技场上

      最动人的一瞬

      他们的智慧

      使青春更加绚烂

      当他们站在梦想的光环之上

      他们的胸壑里再次勃发————引子 

      全国赛事屡屡夺冠

      西译学子频频发威

      冠军向这里飘来

      人才从这里走出

      听说,西安翻译学院这所四万人的民办大学去年得了个《全国翻译形象大使大奖赛》的全国冠军,今年又先后连得《全国精英口译翻译大赛》和《CCTV“迎奥运——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两项全国冠军。除了在《21世纪联想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上西译选手就拿了西北赛区一等奖和全国三等奖外,竟差一点儿“囊括”过全国四大英语赛事中的全部冠军。一个老新闻工作者的直觉告诉我,冠军里面有大戏,冠军里面有故事… …

      还听说,这四场大赛犹如CCTV的《金光大道》,还听说,这四场大赛犹如CCTV的《金光大道》,场场星光闪烁,场场刀光剑影,场场如履薄冰,场场令人叹为观止,全国几百家高校几万名学子参赛,层层遴选,道道难关。观众或惊讶于三甲名校登场,或惊叹于三秦民校扬眉,全国那些顶尖级的名牌大学的选手(最后的亚军、季军)恰似座座高山,西译选手犹如片片白云,山高让白云高山仰止,山高让白云竞相升腾!

      我费了一番力气,分别调出了2008年《CCTV“希望之星”全国英语风采大赛》中获冠军的西译选手郑悦和另一名并列全国季军的西译选手麦世升的晋级录像,获冠军的她既不慷慨又不激昂,两句“很多人对‘民办’两个字有误解和偏见,作为民办大学的学生,我觉得我们应该通过展示自己的能力和风采来让人们改观”的心迹坦陈,却让我涟漪到成功背后民办大学创业的艰辛和民学学子成材的涌动。

      冠军向这里飘来

      人才从这里走出

      曾几何时,西安翻译学院开始在陕西、西北地区和全国刮起一阵旋风——西译选手连续夺冠的旋风。在各种英语和翻译赛事的诸多比赛中,只要有西安翻译学院的学子参加,都令对手刮目相看——扎实的功力、丰厚的学养、过人的胆识、出色的发挥、每每出击都过关斩将高歌凯旋,被誉为英语和翻译赛事的“一匹黑马”,以近3年为例。在英语领域的全国四大赛事的22场次比赛中,先后夺得三项全国冠军、两项全国并列亚军、两项全国并列季军、2次夺得西北赛区冠亚军和一等奖、7次夺得陕西赛区冠军,至于陕西赛区亚军和季军更是枚不胜举。 

      无独有偶,西译人的成绩单上不仅仅是英语赛事的接连婵冠。2006年,西译学子卢照洋组织的《蝌蚪合唱团》以一曲“无伴奏六声部和声”的英语名曲一路过关斩将,获全国“青歌赛”组合组冠军;2006年,赵俊琼在《LUPA杯全国高校“开源之星”演讲赛》中获得“开源之星”称号;2007年,被称为美女作家的西译大二学生王纹出版了轰动一时的长篇小说《天爱迷失》;2007年,央视播出了与癌症抗争的网络“知心姐姐——珍妮”用生命的最后时刻演绎了人间真情的“最后婚礼”;2007年,西译选手李彦夺得陕西省首届《2006年计算机应用能力(兆隆杯)技能大赛》教师组四个单项大赛的冠军、周庆同学夺得学生组四个单项大赛的三等奖;2007年,段玉琴、李彦、张敏三名西译选手荣获“第七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陕西赛区优胜奖;2008年,留学攻读硕士的西译翻译研修学院杨雪婷获香港理工大学2007年度“入学奖学金”2万元;2008年,西译代表队荣获西安市首届软件业职工高技能人才技能大赛二等奖…… 

      这是西译人的综合才干!这是西译人的群体优势!这是西译人乃至全国民办学院的光荣!这更是西译人的骄傲!

      苦读五年不拿文凭

      敢死队员技惊海外

      郑悦所说的“全英语环境”,指的是学院在每年入围的万余名新生中,在5000名计划外自考本科新生中招募100名高考成绩优异甚至放弃二本三本、甘愿跳出通过自考获取本科学历及学士学位的藩篱,投身于一个攻读五年不拿国家学历、创造全外语环境、培养准同声传译、自主创业、挑战固有人才观、号称“敢死队”的翻译研修学院。学院不仅为这100人提供五脏俱全却不增加任何费用的封闭式独立校区,还营造了一个五年不得讲汉语、甚至校卫都得说英语的全英语语言环境。

      当丁院长的这一决策刚一出台,老一辈教育家、翻译家的原西安外国语大学院长孙天义教授拍案而起亲自规划并执教,原西安交大外语系主任郝克琦教授、原西安外国语大学资深教授刘毓麟教授和高广文教授、原陕西师范大学外语系系主任宋飞教授、原西北大学外语系主任冯伟年教授等毅然加盟,小小的一片方寸之地,云集了陕西省各路翻译界顶类人物!

      丁院长将这一探索在国际翻译产业论坛上宣讲,经久不息的掌声引来了与会的世界汉英同传强校——美国蒙特雷翻译学院院长的又一声炸雷,他亲赴西译挑选了5名大四学生赴美攻读硕士学位,为联合国培养译员,每年奖学金一万美金!香港理工大学连续两年挑选了42名大四学生攻读硕士,首批17名已以30—40万年薪纷纷在港就业。西译自主创新的翻译研修生院,正迎来越来越多的惊羡目光和橄榄枝。

      优质生源相约西译

      朗朗书声响彻校园

      西译“冠军”旋风的身后虽是西译创新的“敢死队”,然而,西译成功的基因却是因为她为有志青年浇灌了一片肥沃的土壤。

      生源,迄今还被大多数民办院校视为生命线的“数量”,在年年万余名新生入围的西译生源战略中,生源的概念早已升华为优先于“数量”的“质量”。5年前的7月,全国各大媒体的西安翻译学院通栏招生广告赫然写道:“统招生仅录第一志愿,谢绝第二志愿”,“计划外自考生也必须高考上线”!同行者虽瞠目结舌却无力效仿,前者的“谢绝”有点狂妄,后者的“上线”却独具匠心。有人说,上线考生还上什么自考?殊不知,上线不等于录取,高考划线总留有20%的余度,西译人一反“烧七八十度的水”的“第二希望工程”初衷,改烧九十度的水了,何况西译的独特模式、严格管理和品牌效应还吸引了不少放弃其它本科和专科院校的录取生!

      曾几何时,“宽进严出”成了民办院校理直气壮于“来者不拒”的招生信条和挡箭牌。“严出”谈不上,民办院校也断然没有不毕业的,“宽进”却扎扎实实地被偷换成“来者不拒”。一度成灾的社会自考班,打着与主考院校联合的金字招牌,管他是高中毕业还是初中毕业,只要交钱就都摇身一变成为“大学生”,自考能不能通过,就不再是学校的事了。

      西译拍案而起!清华北大为什么是清华北大,不就是因为700分的优质生源吗?民办院校先天不足被强制性地排到了第三第四生源阵容,对优质生源望之项背,难道不能自己营造相对优质生源吗?西译的一句“改烧90度的水,自考生也须高考上线”,石破天惊于民办高教领域,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经济效益的牺牲!

      “效益,什么是效益,为在校生最大限度地营造优良的学习氛围,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大学生,这就是最大的效益”,可丁祖诒却这样认为。

      “孟母为什么要三迁,不就是要选择更好的周边环境吗?如果西译仍然贪图数量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不管什么程度的学生和什么品德的学生都来者不拒,那么好学生还有活路吗?我们吸引不来清华北大那样的优质生源,至少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里撇一些油花,再继而争夺一些500分以上本该被二本录取的慕名西译者!”这是记者采访中听到宣传部复述的丁祖诒又一铿锵直言。

      不过,记者从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证实,四万在校生的西译无论是统招生第一志愿报考率,统招生“专升本”上线率,统招生一次性就业率,毕业生收入水平,自学考试、英语四六八级考试、英语A级考试和导游证考试等通过率几乎超越全省平均通过率的20-30%。

      或许,每年万余名新生蜂拥而至的民情,或许,每年万名毕业生被三资企业青睐的民意,或许,西译年年被评为安全单位的民风,或许,10万西译学子热爱母校尊敬院长的民心,太多的“或许”或许能佐证点什么哲理。

      后记 

      走出校门时,记者已完全信服了西译当之无愧为“全国实力最强”的民办院校。就在记者告辞的时候,耳边又响起了丁祖诒曾经说过的话:“作为西译人,我们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迎难而上’是我们的口号,‘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作风,‘志存高远,追求卓越’是我们的信念。在终南山麓这块美丽而又富饶的土地上,我们挥洒着勤奋的汗水,燃烧着充满激情的青春,我们正用我们的毅力、勇气和智慧在向世人证明着什么叫‘大爱无言’,什么叫‘奉献无悔’。在以后的日子里,不论条件多么的艰苦,不论环境有多恶劣,我们都将在掀开西译史上新篇章的同时,在民学史上竖起一座又一座的丰碑,因为我们坚信:山高岂碍白云飞!”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解读西安培华学院首创最新学习模式--“专…
    • 下一篇:西北政法大学08年新增艺术类学科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