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文学朋友>>正文内容

    散文:《老韋曲的街声》——(方僧)

    作者:方僧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7年08月19日 点击数:

    豆浆来咧!……在门口呢!

    不等天明,这一声叫卖,永远留在了韋曲城的夜色下色!

    韋曲不是一座城,觉得更象一条有集的旧街,那消失了的集声与街声,吆喝声与叫卖声一起,曾经繁荣着老街,使街不在寂寞,令人们久久挥之不去!

    当阳光透过少陵塬上的高楼与高楼之间的缝隙时,城壕老街就被那缕缕晨曦分成了两半。一半光照明媚,房檐和轮廓清清楚楚,另一半却暗淡无光,店铺和台阶模糊不清。行人与车辆都隐藏在阴阳混沌的世界里去了。

    我一直认为老街的早晨是一条忽明忽暗的街。古人说过:“一阴一阳谓之道,”这实在天意吧!事物总是这般的奇妙与独特,似乎韋曲街上人的心情也随之变得两极调和阴阳相交。

    街边的菜摊传来一阵为斤两的争论声随后又归于平静。旁边吃货摊传来的却是笑声,那笑声未平,南头吆喝一声:豆腐咧!丢哈一块豆腐咧!过程着老街上人们的日子。唯有街中福音堂的佛音,在街上游荡,轻妙,婉转,忧忧怨怨!福音是街上基督徒们礼拜的唯一场所,梵唱声听得所有街上的人如痴如醉。

    忽然一声低沉而悠遠的叫卖声打破了街的阴阳单元:“色哟!色哟!……缟子……!”

    我知道,这是很久未曾听见的卖染料色老汉的叫卖声!外乡人听不懂,也弄不明白韋曲人的心思,为啥把颜料说成“缟子”呢?这就是韋曲街的怪。

    我在新华街住着时,每天早上在被窝里能听见那妇人的叫卖声:“豆浆!来咧!在门口呢……!”连着能喊四五遍。

    那清脆干散的声音,包涵着售卖豆浆的广告全部内容。凭声能辨出曾经的熟人交往和货品优劣,价真信诚,同时,也知道卖主是何方人氐,使买夫们心灵安守诚信!

    这街上的叫卖声穿透力强,南头叫卖一声,北头人都听得真切。我想,这喊声必定是日子里的需要,佛经教化人生,是为生命永生,叫卖声凭吆喝招揽生意,终是商业营销中的过程,这些都招示着我们的日子优劣和悲欢。声音发至于生命体,教化却来自于各人的信仰!我们平常所见过的佛像,基督都是泥胎画像,那泥胎却不能发出声音来。有人说大众就是佛,我认为有道理。但老街的佛音来自那里呢?是宇宙,是天堂,还是……?我实实的糊涂咧!中国人的佛住在每个人心中,文化里有民以食为天的信仰,这也就是说生存的天是食物的供给,那叫卖就是食物的经唱,生命也就以天为信了,城壕老街的叫卖声也许正是天籁之声吧!

    秋天,蝉鸣在街两旁法桐的枝叶间,隐影了自已的身相,唯有那吱吱哇哇的叫声与经声搅和在一起,响彻了一里长街。

    老街上的声音五花八门,有叫卖吆喝,有招呼吃食的,有猜拳行令的,更有打捶骂仗的。老街吃食纷杂,不象以前那么韋曲化了。如今,怡悦坊下似乎保持着古长安的声相和味道,福音堂往南却又夾杂了南腔北调外地味道。三个新彊来的小伙,把最古老的馕烤搬到了老街西口,更增加了塞外野调,坊上牛丸糊辣汤,吆喝了好几年,味道一直末变过。最有特点的是,那些长久受垄上风沙吹拂了男人,一脸黑油油的象个铜像,女人和娃子红红脸蛋,似乎从西夏国度来的。听说陕南人水色肤润,在街上开了家洋芋搅团店,生意一年四季红火。却因为惯用火盆,烟熏得两眼象胶锅子。再说长安韋曲人,膀大腰园,说话诤冷,半夜和媳妇吵架,黑影里只听见狠声斥呵:“把驴式的往死里捶”!“把你皮腾了挣鼓!”第二天媳妇却一点没事,高高兴兴到城壕街浪去了!据考长安人有周人的基因。其实城壕人所谓的坊上人,指的是西府回回,女人戴沙巾,男人戴白园帽,说话象麻雀叫,人称干回回,韋曲人却说是:干板儿!或者说:片子!啥意思呢?回答说:没意思!

    韋曲这地方,说来也怪,容易让人铬记。

    干淨白雨蜡蹋雪,麻明婆娘走扇门。总的各地有各地风俗,各地有各地的水土,养出的是十里乡俗不同,人情语调也就有差异。但是,这些都不重要,都会被新时代的城壕所接纳,所融化在一起了,成为新韋曲的标志!

    我有时在想,长安活该有一个韋曲,在韋曲这片地方上,活该有一条城壕老街啊!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散文:踏歌长安诗里行--独家专访知名诗人…
    • 下一篇:散文:她,曾来过(李波)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