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凡雨>>正文内容

    散文:灵沼海子--一处不容忽视的陕西水文化遗产(凡雨)

    作者:凡雨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7年07月10日 点击数:

     

    一、灵沼海子概况

    灵沼遗址作为陕西省水文化遗产名录,其历史文化源远。在陕西省水文化遗产名录中对灵沼有这样的描述:“灵沼即水池,也是灵沼河的源头。现灵沼遗址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沣河西岸的灵沼乡海子村北,鄠县董村南,走近海子村村门有“灵沼真境”四字匾额。

    灵沼得名于西周,3100多年前。商纣时代,周文王发兵灭掉诸侯京崇国崇侯虎(今鄠县),从西歧迁都丰京。筑灵台教民耕织,修灵沼与民同乐。《诗经·大雅》:王在灵沼,於牣鱼跃。清代孙景烈撰修《鄠县新志》:“董村一名海子,即周灵囿故址。有文王庙,唐徐元弼有《灵囿赋》。”其处,地势低洼潮湿,广有数顷,遍地泉涌,汇而为泽,俗名海子。村南城门石碑题书《灵沼真境》,今石尚存。清王士祯《池北偶谈》1249页记载:“台傍有灵沼,周数十顷,沼中产黄莲花,然不常见,花盛,则县士人科甲者。”于是前朝多以此卜士途,上京赶考者中遇花者,则必高中,故有“灵沼瑞莲”之称。

    解放后,灵沼依然碧水盈盈,虽不见莲花,却芦苇遍野。随着地下水位下降,水竭为田,不复为沼。人民公社后期各地在修路和平整土地时,为增加耕地,对灵沼河河道、护坡多有利用,种植庄稼树木,时有河道填平、淤塞的现象。但是作为一条历史久远的古河道,历经沧桑,丰水时出,旱时枯竭。今天的灵沼常年干涸,但池址依稀可见,雨水丰沛的年份有地下泉水涌出。”

    灵沼以海子为核心。海子分南海子和北海子,海子村村碑、鄠县董村村碑均有简介记载。

    海子村村碑记载:即周文王灵沼古址。有洼地广约数顷,遍地涌泉,汇而为泽,后年久水干,迁户於此,名海子村。昔有灵沼瑞莲之景,水波浩渺,鸢飞鱼跃。芦草掩漾,百鸟唱和,蔚为壮观。其水北流为灵沼河。附近区域当之为周灵囿。

    世代相传,即周灵沼古遗址。

    鄠县董村村碑记载:董村位于镇政府东约5公里处,距县城约15公里,有3个村民小组,198户、818人,耕地830亩。据传,周文王筑灵台于此取土,使此地成为灵囿之沼池,名曰“灵沼”,俗称“海子”。两侧居人成村,人称“南海子”、“北海子”。该村居北,取名“北海子”。早年村西南原有文王庙,每年二、八月文王后裔前来祭祀,朝祭事宜均由该村董理,故明代初期改“北海子”为“董村”。

    这里透露出两条信息,即最早的诗书《诗经》就记载下周文化元素,二是有水文化内函。以前灵囿中的灵沼遍地沼泽,水草茂盛,游鱼跃动,如村碑所述“昔有灵沼瑞莲之景,水波浩渺,鸢飞鱼跃。芦草掩漾,百鸟唱和,蔚为壮观。”后来水位下降,只剩海子遗址,上世纪七十年代水位下降,人为填土造地,原址一再缩小,只有在水份充沛的时候偶有复出。昔日碧水盈盈莲藕遍野,已不复存在;只有在灵沼河的源头还生长着成片的芦苇羽林,在轻轻地摇曳着,羽绒花在阳光的照映下发出莹白的亮光。千百年来这些芦苇羽林虔诚地守望在这里,仿佛诉说着曾经的盛景。

    二、海子中的水元素文化

    海子村周边皆水,并有灵沼河、灵沼渠环绕,现可见河渠犹存。海子村虽在水中央,千百年来一直却是“旱不缺水,涝不被淹”是为一奇观。村民形容其周边:村东水流桥上桥下,村北苇子毛蜡,村西油胡芦黄鸭,村南稻子莲花。可以看出其东北西南景色各异,但同时都有水存在的元素。有水有灵气。

    灵沼瑞莲名来已久,相传海子生莲,其莲不花;遇花之年,必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有海子莲花兆瑞年之说。是以前关中十大景观之一,在清代被列入户县《甘亭十二景》之中。清代诗人吴廷芝曾赞到:“荷花烂漫致轻盈,秀濯污泥出水萍。绿萼丛中朝露渥,可人时节午清风。地灵还忆丰京泽,种异宜膺君子名。为羡爱莲周茂叔,钟怀坐对月初明。”道出了灵沼瑞莲的别致景观。

    户县文史作者刘志明先生在其《户县史话》中述:清代王士祯《池北偶谈》记载:“旁有灵沼,周数十顷,池中产黄莲花,然不常见,花盛,则县士人多科甲者。”据户县董村(北海子)残碑记:“花之盛者,兆为科第。莲出为瑞。”人们便以此占卜仕途,传有秀才学子到此遇花必中。故灵沼瑞莲传为佳话。

    三、灵沼海子的古庙

    灵沼海子的古庙主要有文王庙、无量庙即两县庙,仙姑庙、药王庙等道观寺庙。很有仙气。

    在北海子村(董村),属现在户县的苍游乡管辖。据董村村碑介绍该村原名为北海子,和现在的海子村并称海子。以前在该村西南边的高土坎上,有地数顷建有周文王的宗庙祠堂,后人称其为“文王庙”。据说文王庙前有大殿为无量庙,无量庙为长鄠两县交界处,两地人均焚香供奉,人称两县庙。据说以前的 二、八月常有文王后裔前来举行春、秋祭祀;只因朝祭事宜均由该村董理,故明初改称“北海子”为“董村”。据葛仲卿先生介绍:以前文王庙内光有石碑就达46通,现有文王庙遗址一通石碑残存于董村农家。这通石碑上记有《三辅黄图》和“周文王”字样还清晰可见。可惜文王庙毁于清末战乱。在1949年前后他还曾亲见这一片地方有许多残垣断壁、石墩石柱横竖蔽野,上面长满了一人多高的荆条和野藤,当地人称其为“乱坟岗”,让人感到荒基萧然。从建筑损毁的遗迹来看,“文王庙”以前殿堂高大,金碧辉煌、气势恢弘;至今,海子村正北的道路仍然叫做“殿前路”。可见以前“文王庙”规格之高、规模之大非同一般。这不由得使人想起古希腊高大残损的“神庙”,以及战火劫难后北京的“圆明园”。

    在海子村的东面有一个村庄叫做回鹤庄,据说以前在灵沼泉旁有许多飞禽竞相筑巢建窝,饮水嬉戏,又有八仙之一何仙姑曾在此修道成仙一说;因此便常有仙鹤云游,在仙姑故地来回飞旋遨翔,回鹤庄便因此而得名。海子村至今还遗有仙姑庙,有不少关于仙姑的民间传说故事。

    清代理学家王心敬诗曰《灵沼》:“波平沼涸莽荒田,鱼跃鹿游不记年。白鸟犹如峦圣泽,一回飞去一回旋。”

    四、古城门楼和楼台亭阁

    据当地人讲:在海子村和董村曾有明末清初建造的土城墙及城门楼,门楼上分别雕刻有:“靈沼真境”、“ 靈沼故址”、“ 靈沼盛地”、“圣迹毓秀”的字迹,现“靈沼真境”额尚存于董村,这些字额及残碑佐证出古灵沼的详实所在。有远古文化韵味。

    另外据传:在海子村的北面,涌泉河道之中曾有环水岛屿称做“瀛台”,“瀛台”上面建有“文曲阁”,“文曲阁”门前小路似流水线条,水上架有虹桥,楼台亭阁曲径通幽。相传清代以前常有外地学子到此焚香览胜以沾运气。可见以前这里有楼台亭阁和水虹桥,曲径通幽之景观。环境优雅。

    难怪有明代刘士龙《游灵沼》、清代王心敬《灵沼》、《垂钓》、清代长松居士《灵沼瑞莲》等古诗对昔日灵沼盛赞有佳。

    灵沼是丰京三灵圣地的核心,灵沼是以海子核心的范围。灵沼海子集西周文化,水文化,儒释道三教文化为一体的文化圣地。以水为核心,以周文化为依托,理应开发、保护、利用、传承。以恢复景观为载体,开发旅游资源。依托当地资源,恢复再现昔日之辉煌,建设灵沼海子水文化遗址公园,促进当地转型发展。

    凡雨

    2017年7月8日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散文:炉客----一部秦商谋生的创业史(凡…
    • 下一篇:散文:渔王村禹王村也(凡雨)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