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魅力长安>> 话说长安>>正文内容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 打响长安区“绿色革命”

    作者:记者 张端 通讯员 马斌雨 来源:西安日报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03日 点击数:

    垃圾分类可谓“世上最难做的简单工作”,说起来简单,习惯却很难改变。而长安区却用了几大“法宝”,制定了《长安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按照“一年试点启动、两年面上推开、三年全面见效”的工作思路,以黄良、王曲和环山路沿线8个街道及主干道、河流、旅游景点周边的行政村为重点,全域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的试点与推广工作,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推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改变了农村在人们脑中“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的刻板印象,打响了长安区一场“绿色革命”。

    漫步在长安区的乡村,干净整洁的村道,错落有致的村舍房屋,还有家家户户房门前的双格垃圾桶,正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这是用于垃圾分类的垃圾桶,一格投放可堆肥(易腐烂)垃圾,一格投放不可堆肥(不可腐烂)垃圾。

    “会烂”和“不会烂”分类处理 简单易记接地气

    “凡是能烂别扔掉,放入绿桶造肥料。”子午街道北豆角村的村民们原来根本没听说过垃圾分类,现在,却把垃圾分类的原则记得很清楚:“分类歌简单又上口,会烂不会烂一听就懂接地气,很容易就记住了!”

    过去农村生活垃圾乱丢乱扔,“污水靠雨冲,垃圾靠风刮”现象普遍。今年3月以来,长安区在农村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从家庭开始分类,注重源头管理。

    轻巧玲珑的小小垃圾桶,是这场“绿色革命”的最好见证。在北豆角村,家家户户门口随处可见双格垃圾桶。按照好懂易记、操作简便易行分类原则,长安区将农村生活垃圾分为“会烂”和“不会烂”两大类:剩菜剩饭、菜根菜叶、果壳瓜皮、过期零食等及其他一些可腐烂的垃圾收集后,将经过阳光堆肥房“变身”化肥;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好卖垃圾)及其他不会烂的垃圾(不好卖垃圾)则运到中转站,进行统一处理。

    “两次四分法”实现源头突破 实施效果有保障

    生活习惯的改变不在一朝一夕,村民一时半会分不好类怎么办?

    长安区通过“两次四分法”,既解决农户一次分类不到位的问题,又减少需填埋垃圾总量,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农户按照会烂不会烂的分类标准对生活垃圾进行初分;保洁员(分拣员)利用密闭式小型机动三轮车,每天上门对各户投放于分类垃圾桶中的垃圾进行二次分拣收集,纠正农户分类中的错误,并将会烂垃圾投入堆肥间堆肥;将可回收垃圾(好卖垃圾)在村可回收垃圾收集处暂存,出售给物资回收部门,回收费用归保洁员所有;将其他垃圾(不好卖垃圾)投入附近的密闭式垃圾集装箱,按照“户集、村收、街转运、区处理”的模式进行无害化处理。

    长安区增加了人力物力,按照每个行政村1-2个密闭式小型机动三轮车的标准进行配备,用于清理会烂垃圾。在子午街道王庄村,记者看到保洁员正推着手推车将垃圾进行二次分类。“刚开始村民分得不细致,我们发现了就上门给讲解,现在经过一个月多的反复练习,90%的村民都基本分类到位。”保洁员闫翠花指着记录册给记者看:“全村219户,我们一天两次收集记录,今天只有13家分得不合格。”

    为了鼓励村民将垃圾分类持之以恒坚持到底,子午街道每月评选出分类标兵,将村民名字贴上村委会的光荣榜,并发放香皂、洗衣粉等生活物品奖励,还在学校实行“小手拉大手”活动,每月对垃圾分类做得好的学生奖励新书包,大大激励了村民的自觉性和参与度。

    垃圾分类不仅是光荣的责任,也是必须履行的义务。家家户户门口都张贴着“承诺书”,文明墙上贴着宣传画,都时刻提醒村民要从源头上养成垃圾分类好习惯。

    阳光堆肥房变废为宝 各项制度保长效

    按照“多村联建为主、一村一建为辅”的原则,长安区规划建设以太阳能和生物菌剂有氧发酵模式进行处置的阳光堆肥房。

    在北豆角村不远处,记者看到“11+1”模式的阳光堆肥房正在封顶,即将投入使用。“11+1是指11个可降解垃圾房配1个不可降解垃圾房,在堆肥前再次进行分拣,确保堆肥效果好。”工作人员马超告诉记者,“这座建成后的阳光堆肥房可服务周边1万人口,每20方可腐烂垃圾能降解成3方左右有机肥料,减量率达到80%以上,5月中旬将投入运行。”

    根据规划,长安区将依照3万人以下的街道2-4座,3万人以上的街道4-6座的标准建设堆肥房,在选址上优先考虑距离村庄远近适中的坡、坎荒地或未利用地,便于进出料运输,并考虑与现有的环卫基础设施邻近。同时,对垃圾处理中心、废品收购站点、偏远山区的生活垃圾处理等收运处理体系的建立健全提出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做好农村垃圾分类是一项常抓不懈、持之以恒的工作。目前,长安区已做好了三年工作计划,先期试点、逐步推广,到2019年,确保辖区80%以上行政村实行垃圾分类。并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全区上下合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工作。“污水靠雨冲,垃圾靠风刮” 的农村垃圾乱堆乱放的现象将不再重现,取而代之的垃圾分类“绿色革命”让长安区的“绿富美”更加名副其实。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长安一中隆重举行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
    • 下一篇:西安长安法院调解七起涉农案件 成功讨薪3…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