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杜益茂>>正文内容

    散文:开水灶旁一口井(杜益茂)

    作者:杜益茂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7年03月22日 点击数: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西安巿34中校园内开水灶旁,有极为普通的一口井,它是专供全校学生饮水用的,特别是农村背馍的学生一日三餐用开水灶的水泡馍度日,更离不开它。

    1953年秋,学校刚开办,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以背馍为主。学校地处灞河岸边,附近水渠纵横,稻田遍地,地势低洼而水位偏高,周围的村庄家家几乎都有水井,井深2米左右,汲水十分方便。学校背后有一条小溪,清彻透底,学生洗漱都在小溪旁。学校大门对面隔公路就是露天饭场,这里有一口水井,井水专供师生食用。

    开水灶旁这口井,井台高0、5米,井口直径约1米、深2、5米,从上到下用砖箍着。这口井是30年代中期,孙蔚如将军创办灞桥小学时,为解决师生饮水特请当地村民挖的。因为这里土层混有泥沙,井容易倒塌,所以从水下到井口必须用砖箍牢。起初师生比较少,灶房兼烧开水,炊事员又是烧水工,用的就是这口井的水。后来师生人数多了,灶房和水房分开,这里成为开水灶。

    因为这口井不深,不用辘轳绞水,只用水桶汲水。水桶是铁皮做成的,上面固有一半圆形的桶把,在一个木杆的末端斜插长约五六厘米的铁钉,多一半露出杆外,形成一个勾搭。勾搭套住桶把,放桶于井中摇摆,桶口朝下,只听咕咚咕咚声响,水桶翻过来口朝上,満上一桶水,再汲出井口,倒入开水灶的大锅。后来使用杠杆原理汲水,在井旁载一木杆,用铁钉固定压杆,再在压杆末端系上捏钩,捏钩套住桶把,压杆一上一下,汲水省力又省时。

    开水灶就在这口井旁,有两间厦房大,一间半里放着一个上口约直径2米、下口半径米、深0、5米,容量1吨多的大锅。另半间为烧水工住宿用,灶房外堆着如小山的烧水用的煤炭。

    烧水工是位二三十岁的小伙,同学们不知道他的大名,都叫他茂娃。茂娃身强力壮,有使不完的劲,从早上到晩上汲水、烧水,忙个不停。我班教室近在开水灶旁,不时听到咯吱的汲水声、切切的铲煤声、轰轰的烧火声。每日早、中、晚,开水灶及时供应千名师生的饮水,其中多半数以上都是农村背馍的穷学生,我就是其中的一个,每周从家背来馍,每日顿顿用开水泡馍,和开水灶和茂娃结下不解情缘。茂娃没文化,不认字,不识数。我们背馍的几个学生和他熟了,说他开水烧的好,多亏了他。他说二分之三的水都让你们背馍的喝了,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但是他惜水如命,绝不准谁浪费一滴水,如果谁把喝剩下的水泼在地下,那个同学要用开水洗头或洗脚,他都要追到跟前指责甚至谩骂。所以同学们都害怕他,不敢浪费一滴水。

    这口井用了三四十年,后来有了自来水才结束了它的使命。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散文:长安二中曾经在灞桥(杜益茂)
    • 下一篇:散文:灞桥地区最早的一所中学(杜益茂)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