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文学朋友>>正文内容

    散文:石头情缘(终南散人)

    作者:终南散人 来源:西安日报 发布时间:2017年02月13日 点击数:

    水从库峪口撕开了一道口子,裹挟着大量的石头,顺着库峪河道向下游缓缓移动,水枯时,那宽阔的河床上,便是一片白花花的石头了。

    终南山不缺石头,换句话说,整个连绵不绝、巍峨耸立的终南山,就是由一座座巨石组成的,巨石崩塌了,风化了,就形成了大小不等的石头。但终南山的石头质地粗糙,硬度不足,至少浅山处如此,不似渭河以北的石头又硬又光又黑,像富平一带出产的黑青石,色黑如墨,石质细腻,被称为墨玉,是雕制打造各种图案的石碑、拴马桩、门墩石、上马石极佳的材料,所以,渭北一带过去几乎户户门前都有这些石制品,而终南山脚下沿线人家,却鲜少看到。

    山里的石头粗糙,河中的石头却被流水滋润、冲刷、磨砺得光滑圆润而且坚硬,因此,库峪河两岸农家,都靠着山水吃开了石头,物尽其用,与石头结下了不解情缘。

    按理说,庄稼人最见不得石头,平展展的黄土地上,一块鹅卵石就能将犁铧崩坏,所以犁地时,人们总是把翻腾出来的石头一一捡拾,集中在田头地畔。扬场的本意也是将砂石子、秕糠与麦谷分别开来。

    但庄稼人又离不开石头,两片不同主人的耕地,就是将一块石头立在地里划分的。邻里的庄基界线,也是将石头埋在土里,下点白灰,以此为据,因而才有了界石之称。

    库峪河上游两岸村落,基本上都是在一棵老槐树或皂角树下,有一面巨大的石磨盘,这是全村人将原粮磨成面粉的工具。村头场边麦秸垛前,总会有几个或立或躺的石碌碡,那是碾场用的。

    过去穷,日子苦焦,庄户人盖房用不起烧制的砖头,便将黄土略为掺水,填入模框中,再用石锤夯打成或方或长形块,放阴处晾干,就成了建房用的胡基。但胡基毕竟是黄土疙瘩,若遇久雨,极易松软坍塌,因此人们就从河道里捞些大小基本相同的石头,用做地基,再往上垒个三五十厘米,然后才在上面垒胡基,如此就不怕雨水浸泡墙基了。

    不唯如此,茅厕、猪圈、羊舍的墙面,也基本上都是用石头圈砌而成。那时,从库峪口朝北走,沿途的库峪口村、大寨村、石佛庄村、高山庙村、营沟村、陈家崖村、佛沟村,几乎村村都是石墙房屋,别有韵味,可惜的是,近20年来,都被砖头楼房取代了,不然的话,绝对是一道吸引都市人趋之若鹜的独特景观!

    石头沉重,难以搬动,但庄稼人啥都缺,唯独不缺力气,吃穿都省,唯独不省力气,常常挂在嘴上的是力气攒不住、省不下。因而,祖祖辈辈,从地里劳作一天后,回来时,总不忘顺便或绕道从河床上捎带回一块石头,甚至是用独轮车、架子车拉回来一些大大小小的石头。

    拉回来的石头大小都有用场,屋檐下滴水处,铺一长溜鹅卵石,这叫散水,不然的话,雨水就能将地面滴打成水渠。讲究些的人家,还会用卵石在院中铺成一条走道,图案有菊花有几何形状,既漂亮又可防止下雨后泥土黏鞋。稍大些的石头,垒砌成一条廊沿,即屋檐下高出来的那部分台阶,以防雨水流进屋内。尺寸合适、高低恰当的石头就被请上了炕,成了枕头,据说这石枕还可以清凉败火。

    现今许多村子都用上了自来水,龙头一拧,清泉哗哗流出,方便省事。过去庄户人吃水却要从井里去绞,那井口处,便要用石头箍砌。日子可以将人脸沧桑,同样,天长日久,井绳也能将井壁的石头勒磨出一道道口子,形成深深的岁月印痕。

    若是平整光滑的大石头,就放在屋门口两侧或院门口两边。冬天,石头上垫个草圈,坐在上面,男人边晒暖暖边吸旱烟,女人则边晒暖暖边纳鞋底或缝补缭乱。夏天傍晚,虽经一天的日头曝晒,但习习的下山风一吹,石头很快不温不凉,坐在上面,端着个大老碗,边吃边海阔天空地闲谝,是农家人最惬意快活的时刻。人老几辈,有些石头已不知坐过了多少代人。

    家,故乡,在许多游子的心中、梦里,不就是那堵石墙,特别是门口的那块石头吗?所以游子回家,物是人非,最能触动心灵,唤醒记忆,催发泪点的还是那石头,因为石头依旧,而最挚爱的亲人却一个个不在了,怎能不感伤、泪落?!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诗歌:忆长安.三首(王西荣)
    • 下一篇:诗歌:乡愁的滋味(程晓平)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