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李巧林>>正文内容

    散文:童年的那架脚踏风琴,可否安好?(李巧林)

    作者:李巧林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7年01月05日 点击数:

    日前,才女欢在朋友圈提到“十多年前,南山脚下子午中学西院一排低矮的瓦房里,一架老风琴与吉他曾伴随了我的那些年……用脚踩,用手弹,有几个琴键按着吃力,有几个琴键没了声音,但总体影响不大。不知那架老风琴现在可还安好?”

    这段话将我的思绪拉回到快乐童年的时光。

    我的童年是少陵原东坡度过的,天晴时可南望巍峨秦岭的大峪人头山,东观八里原橙黄红绿的四季轮换,仿佛能听到潺潺的浐河流水,但这些景致用我弱小的双脚丈量,又是那么的遥远。在这一片相对闭塞的地方,似乎是坐井观天,又好像眼界很宽,村子常住人口三百多户二千余人,谁家鸡鸣、谁家狗咬,谁家添了新家具、谁家生了胖小子,都相互知晓。

    学校在村子中间,门前有两棵四、五个成年人才能环抱的老柏树,她是村子古老的象征,她的年轮记载着时光的荏苒,岁月的更迭。我在这里度过了小学时代无忧无虑的日子,那是个有音乐相伴的童年,而那架老风琴就是这快乐的源泉。

    学校的这架老风琴不知道是哪个年代的物件,在我上学的时候就已经很老了,琴面棕褐色油漆脱落得斑斑驳驳,黑白色的键盘不是高音区缺了一个黑色的按键,就是低音区缺少了白色的按键,常用的中音区按键会常常因为按不到位不发出声音,时常弹出的调子如同掉了牙的老太太说话走风漏气。但这些都没有影响学生们对音乐的酷爱,每每轮到哪个班上音乐课了,几个身强力壮的男生就会像接“正宫娘娘”一样,把那架老风琴抬到自己班的教室,擦去落在琴面上的尘土,在风琴边端端正正的放上凳子,期待音乐老师的到来。上完音乐课琴不用还回去,哪个班需要上课,再由这个班的男生来接驾。

    那时候,我们没有音乐课本,没有简谱,那是一种纯粹的口口相传,老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唱。在缺少了键盘的风琴上,老师弹奏出五音不全的曲子,边弹边唱,在唱完一句后起:唱!同学们就跟着学唱。一节课结束,这首歌也就教会了。

    记得我学得最早的歌曲是《我爱北京天安门》,欢快的音符飘荡在教室里,我们的小脑袋随着曲子摆动,仿佛看到了万道霞光照耀在天安门城楼上,自己置身于红领巾的海洋,那种别样的陶醉与幸福令我一直难忘。

    印象最深的是老师教唱《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时候,唱到“我们那十三岁的王二小,可怜他死得那样惨”这句时,曲子应该是“21  567|6--:”低音“索啦西”按键出现了问题,可爱的音乐老师用高音“啦”代替,正在低沉的曲子里突然冒出了一个高调,听着是那么的不协调。但那时候,我们也不懂,老师的职业又是那么的神圣,有谁敢怀疑老师弹出的曲子出现了问题?我们还是高高兴兴的一句接一句的学唱着。

    多年后,每每走进了卡拉OK厅,拿起话筒都不敢发声,自己唱的歌怎么也找不准调,找不准音符,曾怀疑过是音乐的启蒙阶段出现了差池,但没有怪谁的意思,这是后话。

    记得这架风琴大修过一次。风琴的脚踏板链接的是两条分辨不出颜色的帆布,经过多年的使用,帆布磨损严重的已经到了“摇摇欲坠”的时候了。这天,上完课,琴留在这个班的教室里,也不知道是哪个捣蛋鬼捣鼓,把风琴链接脚踏板的帆布踩断了,风琴彻底罢工了,靠在校长办公室的角落,落下厚厚的一层尘土,好久校园里都没有了乐曲声。

    有一天,从外校交流讲课的高玉田老师兴冲冲的回来,迫不及待的从帆布包里取出一堆黑、白色的键盘和弹簧片,说是外校的风琴报废了,他捡回来这些键盘和簧片,准备好好地把学校的风琴修一下,让娃娃们能再次上音乐课。

    下午几个老师把琴抬到院子里,螺丝刀、钳子等工具都摆在了乒乓球台子上,在几个老师的通力合作下,在里三圈外三圈的学生围观注目下,键盘终于安装完成了。可是等到调音的时候,才想起脚踏板出现了问题。问遍了周围的所有人,都没有适合的帆布带。

    校长对围观的学生说,都回去,让你爸妈在家找找。学生们“呼啦”一声四散了,纷纷跑回家去。

    大约过了半节课时间,学生们陆续回来,各色带子五花八门聚集在乒乓球台子上。父亲的裤带、军用书包带子、套牲口的皮革……可是这些带子不是宽就是窄,要么就是短,没有一条是适合。在那个贫瘠的年代,整个村里竟然找不到总共一米来长的厚帆布,风琴依然不能用。学生们蔫蔫地将风琴抬到校长办公室,靠在了墙边,全校师生脸上都露出失望、遗憾,甚至沮丧的神情。

    周末,在太乙宫杏园小学教书的姑姑回来了,不知道因什么话赶到了风琴的话题上,姑姑说,我来想办法。姑姑取出做鞋底用的褙子,将一条穿破了的草绿色军裤裁去腰部,剪成二尺长、三寸宽的带子,垫上褙子,在缝纫机上来回走线的缝制,两片垫着褙子的宽带子很快做好了。我欢呼跳跃着,手中甩着这两条带子,挨家挨户喊着去修琴了。

    风琴又一次被抬到了院子里,这一次请来了做木匠的杨大个子,他弯着腰从风琴的背后拆下断了帆布带子,又剪了四片白洋铁皮,裹在刚刚做好的布带子两头,钉在脚踏板上,又削了几个木楔子,粘上胶,将松动了的琴体收拾的紧凑、结实。

    姑姑站在琴边,用单脚踩着脚踏板,对每个琴键的音准都进行了调试。这时候,不知道谁说了一句,弹个《金光大道》吧。姑姑从容地弹奏了起来,音乐的过门刚刚完,周围的人就跟着唱了起来“高高的天、宽广的地,一颗红心两只手,组织起来力量大……团结一心走到底”至此,校园里又响起了悦耳的风琴声。

    今日,又一次回想起了那架老风琴,在那个各种物资都相对匮乏的年代,那架老风琴带给了我们多少的快乐。多年过去了,不知那架老风琴可否安好?而今怀念那架旧风琴,回味童年的快乐时光,在回味中记住那我爱的每一天,还有那些点点滴滴的人和事。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散文:侯家湾,曾经水草丰美的泽国(李巧…
    •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