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 兰花寄养“开出”致富新路径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每小平>>正文内容

    散文:辛酸的老井(每小平)

    作者:每小平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06日 点击数:

    “老井吃水辛酸多,皆因井深体力活。双索绞水百十圈,绞桶井水需半天。”“位于杜曲少陵原畔杜北村的老井,从明清至今数百年来为世代生活在这里的村民和动植物提供了生命之水,润泽了生灵和绿色。”采访73岁村民胡春华、马玉琴对老井感触很深,吃水相对于平川二、三丈深的水井来说,真是水贵如油、极其艰难辛酸不易。对于年老体弱或家中无劳力者来说吃水更难、欲哭无泪,有的干脆叫他人帮忙担水给馍或其它食物酬谢,也有的老人叫自家后人或亲戚给水瓮里挑数担水储存……

    在高原挖井是大家的事,费用由各家均摊,有钱的出钱,有粮的出粮,再就是出人力。昔时在少陵原挖井前,先要请风水先生看挖井的方位、座向及周围建筑等,定位后选择良晨吉日并用香、蜡及五谷、水果等祭品祭祀土地神、龙王(井王爷)等,鸣放鞭炮后再动土。习俗讲究水井和磨房分别为青龙和白虎管辖。老井深约十七、八丈深,怎么挖的那样直?因为倾斜水桶难以吊上垂下。胡春华给笔者道出了玄机。

    水井的直径一般为二、三尺,算挖算测量井壁的端直。井口用椽和木板固定成三角架,在中心垂吊定位,再向周边扩散。挖井一般在晴天进行,采用太阳光利用二块镜子从不同方向反光原理来照明挖井。乡贤胡春华讲:昔时没有电灯、也无矿石灯,井下由于空气缺氧不能用油灯或蜡烛等照明。此外,太阳光照射到井底,还能判定井壁是否垂直或弯曲倾斜,随时修正。常选用木柄长约50公分左右的线镢(线镢长约20至30公分、形似镢头,但稍短且前窄后宽、中间有槽)向下挖土(料匠石或河石、沙土等),然后用铁瓢装土,装到粗布袋子(上口用铁环或铁圈系牢在布袋口上、以利装土和沙石等。此举较担笼、条筐或水桶等轻便且不抛撒、安全保险。高原挖井多选在临近原崖处,当井挖到深约二、三丈深时,可同临近的房屋、窑洞挖通,或开口在原崖处,以利井下通风换气。水井、窨子和高窑相互联通,有很好的通风效果。

    昔时人们为躲避战争兵灾土匪骚扰或躲壮丁常在水井旁的地道、窨子或高窑躲避。有的人家夏暑天在联通水井的地道下凉休息、吃饭。一次,上边的村民绞水怎么也绞不动,原来是井下的人在作怪,后向井口喊话,让舀一碗水再放开水桶,消除了一场误会。老井下的特殊构造,是杜北村民智慧的创造。因为竖直的井再加上偏开的风道,渗凉的风来回循环使井下冬暖夏凉,可存放食品疏菜水果等。少陵原高既有易挖的黄缮土和坚硬的黄板金土质,还有料匠石板层,线镢挖下去碰溅出火星子,还得一镢一镢的挖,异常艰难困苦,挖过黄板金或料匠石层后相对好挖了。一般情况下,当挖到料匠石或黄板金层后即可涌进地下水来,俗称进水。此时须将布袋换成不漏水的桶,以免滴落下的泥水、石块沙土打伤井下人。由于人在井下要佝偻着身子,潮湿缺氧还要出力流汗,一般的水井挖到水深约1米时即可。当时手工绞水需要一定的时间,待到下次绞水四周即可涌满复位。井挖好后,在井的西边用砖石垒砌2米多高的井桩,在其上部固定有轳辘铁轴,安装轳辘架等设备,井桩背后有数块长形石条支撑稳定。

    吃水不忘掘井人,做饭不忘绞水人。在老井处绞水需要三个壮年人。逢年过节天不明就到老井去排队,否则,亲戚进门水还没担回家。俗语:清早即起脸未洗,急急忙忙去绞水;水桶刚刚吊井口,手没抓牢掉井里。乡邻无奈干着急,拽绳捞桶补救去;畜禽无水人无汤,一天到晚吃干粮。村中过红白喜事,执事单上先要列出三人专门绞水,好烟好茶好饭招待。每家每户需要自备一套井绳,四个水桶。井绳两端系牢平环、立环和扁铁带圆环的三个环,井绳缠绕在轳辘上形成双股索。绳的一端先将立环套入平环内,再将扁铁圆环插入平环内的上端,再将立环套入扁环内,左右一拧,自然就将桶梁卡紧套牢,少有水桶掉井底现象。一人坐在井台边的方形石上先向井下放套牢的桶,一人搬摇轳辘,一人向上拽,各有分工,知事者各知其事,各人完成好各人的事情,不可马虎以免发生不安全的事故。一般人家都有水瓮,一次绞水要担七八担水(约500斤) ,人少用水少的可少担些井水。用麦子磨面,无劳力的人家就在水盆里用湿毛巾干擦麦子的泥土粉尘,有劳力者在老井旁用大锅或水盆盛水淘麦,再用竹灶篱捞出晒干,此法磨出的面粉无杂质、安全卫生。由于少陵原上缺水,无论早晚,老井旁的古槐、大皂角树上常栖落着喜鹊、麻野雀、斑鸠、鸽子、麻雀等鸟雀,在低洼积水处饮水觅食,吃饱喝足后在树上鸣叫欢唱,成为一景。每年在大年三十傍晚,村民自发向井桩神龛内张贴石印龙王像,供奉祭品、香炉下压张菱形黄裱纸,插上蜡烛、焚上香,祭祀龙王(井王爷),祈愿井水旺盛,村民吃水安全有保证。

    井恩泽了村民,也要了村民的命。有的村民喝酒后神志不清,有的俩口子因打架想不开等原因跳入井内要了性命。上世纪六十年代,一盲人辛辛苦苦在异常困难时期将卖鸡蛋的几十元钱放入一玻璃瓶内,暗藏在炕洞里。春夏的一天,盲人寻摸不见钱瓶瓶,于是跳井寻了短见。家人不知所措,葬埋后拆除旧炕时,意外的在炕洞里发现倒放的钱瓶子,盲人他哥痛哭流涕,都怪瓶内七十多元钱要了他哥的命。

    天旱水位下降,年代久远、井壁坍塌、井下淤泥沙石涌塞等原因就需要掏井。如同挖井一样,吃水的各户均摊资助。有时出粮、有时出钱,没有钱粮就出人干活。掏井多由大兆街道兆寨村盲人老汉来干。老人手持长竹竿,顶端系牢一专门打制的长铁棍上面附有4个铁钩、顶尖多出半尺以插入泥水中探寻物体。掏水井前需先过火(跳火堆) 避邪,以防不安全的事情发生;上井后烤火取暖,烘烤衣服。中途可招呼掏井人沿着脚窝上井来吃喝休息和解手,然后再下井。

    夏秋老井周围是人们纳凉消暑娱乐的好去处,也是唱歌、爱好秦腔者一展歌喉的好时机,不分男女老少、生旦净末丑纷纷登台演唱,直到深夜、高亢激昂的秦腔依然飘荡在少陵原畔,老井传出悠远的回音仍响彻在耳边,清水乡音永远润泽着村民们的心灵……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散文:记杜甫与长安生活追忆(每小平)
    • 下一篇:散文:萝卜的滋味(每小平)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