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文学朋友>>正文内容

    散文:冬日南五台(窦文彬)

    作者:窦文彬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31日 点击数:

    沐浴着冬日雪后的阳光,带着攀山的乐趣,乘车南行,离开长安韦曲二十公里便到了南五台山门口。

    抬头望去,雪后的南五台,白玉屑寒,银光四射,已不见那婆娑起舞的绿冠。那交插云霄的群峰,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积雪,倒有点圣诞老人既严肃又活泼的模样,依然光彩照人。雪后的南五台,人迹罕至,更显得环境清幽。

    南五台因山上有观音、文殊、清凉、灵应、舍身五台而得名,是我国佛教最早的发祥地之一。南五台旅游区主要分布在东南向延伸的山沟以及距沟底五百米左右的山坡上。公路盘曲而上,路上的积雪被工人师傅打扫的干干净净。山岚雾气朝着山坡的古建筑群蔓延,慢悠悠地形成了轻烟淡雾,与覆盖在山坡上、白桦树上、灌木丛上的皑皑白雪,把一个清脆挺拔的五台山装扮成淡妆素裹的模样。富丽堂皇的佛殿更显得古朴典雅,殿前那两株历经沧桑的古槐也更显得苍劲了,佛殿附近山坡上的成片唐槐仍不乏盛唐的雄风。门楣上“五佛殿”几个金字在白雪掩映下闪闪发光,步入殿内,南海观音脚踩祥云、手端消灾免祸的净水瓶,好像在祝福我这个孤独的施主,祝福我福如东海,万事如意。其余释迦牟尼等四佛均高坐莲台,双手合十,口中的念词仿佛在和蔼可亲的祝福我,这个雪后的第一个施主。

    雪后的弥陀寺显得特别清静,院中那两株红白玉兰显得特别高大。依稀花蕾被一树叠雪包裹。此时我不由想起王维《辛夷坞》的入禅之作: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声,纷纷开且落。在此景此情之中,芙蓉开得自然,落得洒脱,写出了作者的禅趣。衬托了这古寺红白玉兰的倩影。

    徒步而上,我看到白雪之下的山沟,花岗岩风化形成的嶙峋怪石,形体各异,姿态万千,有的错落成桥,有的如似刀刃,有的兀立如柱,有的侧身探海。黑石白雪,山沟里水流钻出白雪,撞击着山石,发出冷冷的声响,空中不知什么鸟儿也不时传来几声啼叫,宁静中显得恐怖,偶尔听见一声“阿弥陀佛”,只见一位穿黄袈裟的师父出殿相迎,这时我真有“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之感。

    攀岩而上,再往前至遇仙桥之上有下宝泉,环境清幽。难怪柏景伟(字沣西)先生曾在此读书。柏沣西先生乃清时关中大儒,仅门下弟子赵舒翘、宋伯鲁、牛兆廉等,职至尚书、御史,进入军机,列入朝班,传为佳话。先生当年为博览、研究曾移居这下宝泉。光绪丁酉王典章题榜的“柏沣西先生读书处”八个大字历历在目。由下宝泉遥望南天,有一笔架状山峦,即观音台,亦称大台、岱顶。

    来到紫竹阁,两边山坡上林木高大,特别是生存在这里的油松负势竞上,相互轩邈,形成独具一格的五台松,给人一种拼搏向上的力量。松阁相映,这时我想起了“千株古松栖云鹤,万孔幽洞隐老衲”的诗句,我又想起了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送给五台的落叶松和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长存。

    一直走到南五台岱顶观音寺,似乎已听到了古乐潺潺、丝竹和鸣,这里是五台留村的汤房,初建于隋仁寿年间(601—604年),初称观世音寺,唐时因避太宗李世民名讳而称观音寺,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下,岱顶因前后六次出现圆光,宋太宗以为祥瑞,题匾额“五台山圆光之寺”。至大台圆光寺,真有山高我为峰之感,真有终南至高至极之感。三面临空,鹰击长空。西南刀劈斧砍,峭壁悬岩,天公巧匠。北瞰秦川,绵亘千里,云来云去缥缈千山,非真非幻晖阴万象。

    晚唐诗人司空图《次韵和秀上人游南五台》诗曰:中峰曾到处,题记没苍台。振锡传深谷,翻经想旧台。危松临砌偃,惊鹿蓦溪来。内殿与诗切,身回心末回。这佛殿内壁李世民之《望终南山》的御诗还蓬壁生辉。大台有一线鸟道通往其余三台,可谓曲经通幽了。

    拾阶而上,又陡又滑,只见景变物换,石移路转,白雪黑石,目不暇接。在这空山野旷里,不安全的感觉时而打击着我的爬山激情,虽无倦意和疲劳,我还是有沧海苦渡的感觉。我终于知难而退了,我往日只知平原的光风霁月,雪消冰化,不想深山的高处不胜寒,冰雪流山间。我后悔我没有享受完这五台神秀,到观音台就知难而返,那文殊、清凉、灵应、舍身四台未能参拜,留下了遗憾,但我也体会到了单身漫游那孤独中的自由。雪后上五台是寻求壮美?是虔诚向佛?还是敬畏大自然?不是,又似乎都是。

    我不禁想起唐诗“终南明霁色,城中增暮寒”之句,就形象地记述了终南山落雪对长安城的影响,长安城与终南山近在咫尺,真可谓“终南只在茅檐外”。终南山阴晴雨雪,都与长安关系密切。唐太宗曾说:“每闻京师旧说,以为终南兴云,即必有雨;若晴,虽密云他至,竟夕不沾濡。”元稹“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罗万朵云。”写出了终南山高处气候多变的奇观。我思绪连绵,我想这南五台不只在她的丽山秀水,那大小茅棚隐匿其中,那自然奇观,那动人传说,勾起了我无限的遐想……

    1943年蒋介石在抗战的关健时刻,选在南五台参拜,是取山水之灵气,还是求佛护佑,还是采地利“中和”,谐音“终难”?1944年国共朝班选南五台议事,不会没有讲究吧?连圣贤柏沣西也移居五台读史,不会只图清静吧?

    下山极目远眺,真有一览众山小之势,群峰下伏,万木垂首,白雪、山峦、树影、曲径之中只有我在空山之中孤身漫游,在品味那孤独的自由与美好。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散文:樊川一美景--桃溪山庄(任亚茹)
    • 下一篇:散文:王曲街道的 “物资交流会”(许双…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