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魅力长安>> 话说长安>>正文内容

    长安创新培育市场主体 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作者:文/杨丹 图/袁栋 来源:西安日报 发布时间:2016年08月02日 点击数:

    降低门槛、简化审批,开通企业“绿色通道”;创新招商、搭建平台,打造投资新兴凹地……一系列利好政策和务实举措叠加落地,掀起长安区万众创业热潮。近日,笔者从长安区工商部门获悉,仅上半年,全区新增企业、个体户数量再创新高,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5506户,新增注册资金322402.9万元,新登记市场主体同比增长78.82%,实现“井喷式”增长。

    市场主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推动力量,决定着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实力和活力。今年,长安区严格落实省、市稳增长各项政策措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焦发力,以“亲商助企”为载体狠抓项目,采取完善政策与强化服务共进、招商引资和大众创业并举、外引新量和内生增量并重的创新举措,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推动多元化市场主体共同发展,实现了大企业“顶天立地”、小微企业“铺天盖地”、个体商户“枝繁叶茂”的生动局面,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环境优的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新型城区筑牢根基。

    各类市场主体“百花齐放”,促进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助推新常态下经济增长呈现“新强态”之势。上半年,全区共完成社会生产总值263.89亿元,同比增长15.5%,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9.52亿元,同比增长30.8%,两项指标均位列全市区县第一。

    深化改革放活市场

    助推新增企业“井喷”

    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创新改革举措,释放改革红利,是激发市场活力的关键。长安区全面深化行政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坚持“简政放权”和“减负松梆”,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以政策带动、服务促动、融资驱动、商标推动的“四轮驱动”的科学引导,全面释放市场活力。

    为引领市场主体快速发展,长安区从减负松绑降低门槛、完善产业支持政策、加大财税政策扶持、创新融资支持政策、强化人才智力支撑等方面完善各项扶持政策,率先推行“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商事制度改革,不断降低企业准入门槛,简化登记注册程序,开设网上登记通道,打造企业通关“快车道”。积极推行动产抵押、股权出资登记等新办法,搭建股权出资登记咨询服务和注册平台,解决企业融资难题,上半年,帮助企业融资66880万元。同时,大力实施商标战略,指导企业申报驰著名商标,规范企业商标使用,帮助企业利用商标提高产品、服务和知名度,打造一批优质市场主体。一系列利好政策推进市场主体快速增长,截至6月底,全区市场主体总数达41027户,同比增长29%。

    创新招商引进新量

    打造新兴投资“凹地”

    招商引资、开放承接,是迅速集聚和培育市场主体的重要手段。长安区按照盘活存量、引入增量、做大总量的原则,坚持一二三产业一起上、大中小微一起抓,引进与培育并举、增量与提质并重,全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构建既铺天盖地又顶天立地的市场主体发展新格局。

    招商抢机遇,引来“金凤凰”。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京津冀区域产业转移和“央企进陕、落户西安”等重大历史机遇,长安区牢固树立“抓招商就是抓发展”的科学理念,以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休闲旅游、科教文化五大主导产业为重点,以常宁新区、长安新城为主阵地,紧盯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行业100强企业,大力开展片区招商、以商招商、点对点招商活动,加快引进一批业态新、效益好、关联度大的优质项目。今年西洽会上,长安区与上海绿地集团、北京裕昌置业集团、西安瑞行城市热力发展集团等知名企业现场签订8个招商项目,总投资达249.8亿元,助推长安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增强经济发展实力。

    产业亮特色,打造新商圈。随着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加速集聚,为长安区发展三产服务业创造了条件。今年,长安区以打造长安新城商业综合体、奥特莱斯国际商务社区等5个商贸项目为平台,鼓励发展创业咖啡、快递物流、专业培训等新兴服务业,加快推进合能长安城等21个房产项目投资建设,启动实施沿山休闲旅游产业带建设,大力扶持农业园区、产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互联网+农业”的建设发展,依托第一产业培育新兴市场主体,带动农民致富增收。上半年,长安区批发零售、商贸服务、信息软件等第三产业新登记企业数和投入资金,分别占到总户数和资金的75.9%和69.8%,第三产业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优化环境培育增量

    厚植万众创业热土

    良好的环境是市场主体的催化剂。长安区从坚持依法行政、提升服务水平、搭建创业平台、优化服务环境等多个方面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让更多的普通人、草根创业者和有能力的人能够投入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来,让长安区成为孵化创业人才的摇篮。

    以“亲商助企”活动为载体,积极搭建政企合作平台。长安区选派百名助企干部按照“一对一”的方式,深入企业和项目一线,为企业分忧解难。由区级领导带队的助企干部秉承“亲商、安商、富商”的服务宗旨,发扬“我来办、马上办、现场办”的实干精神,主动了解投资项目在签约落地、开工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协调解决项目建设在用工、用地、交通运输、发展环境等方面的困难,为企业发展、项目推进提供坚实保障。截至6月底,西安悦达奥特莱斯国际商务社区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亿元,占年度计划66.67%,百丽鞋业西北物流中心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02亿元,占年度计划68.13。330个项目共完成投资194.9亿元,占年计划的62.9%,全区经济运行呈现高位增长的良好态势。

    以“长安双创中心”建设为抓手,吸引优秀人才创业生根。依托人才、高校资源优势,长安区紧密结合全市“五个一”创新创业系列活动,以长安创业大学为引领,联合阿里巴巴、百度等全球知名企业,形成高起点、全方位、多领域的孵化培训培养体系,联手国内多家知名投资机构,搭建创新发展平台,孵化各类创业项目。同时,积极与高校、大所、大企合作,建设一批众创空间载体,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支持有想法的青年人创新创业,让各类优质创新创业项目顺利落地并尽快转化为新兴产业。在今年双创大赛中,共收集到创业项目1156个,具有发展前景和潜力的15个创业项目有望投资落地长安,17个项目在长安注册公司,将在长安生根发芽。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长安创新培育市场主体 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 下一篇:长安区子午综合整治子午大道南延伸段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