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长安论坛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安子评书画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本月排行TOP10

      • 散文:慈祥的母亲(每小平)
      • 散文:老鸹颡(每小平)
      • 散文:长安方言九十二(每小…
      • 诗歌:烟花爆竹味道浓重的一…
      • 散文:周日巡游(薛志毅)
      • 散文:海的思念(薛志毅)
      • 寻访南豆角古街遗存
      • 长安77岁花灯奶奶坚守初心传…
      • 散文:来看南山冷翠微(郑长…
      • 国家卫健委督导组到长安区医…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委副书记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王建利
      •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民俗>> 民俗文化>>正文内容

      长安方言介绍

      作者:每小平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6年05月04日 点击数:

      秦腔、道情等戏曲,唱腔昂扬豪壮,其押韵字音多以方言为基础,因而采用方言演唱,更接近原始和传统。如果没有方言词汇,秦腔、道情等戏曲也就没有多少感染力。长安方言就是雅言,亦是诗,是古代白话文的经典,是故乡最响亮的的声音,是古汉语的活化石。在陕西,秦腔、信天游、民歌、民谣、民俗、方言等的不断传承而且活力四射,承载着我们无限的文化和乡愁。笔者搜集撰写长安方言是为了更好保存和留住乡愁,也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举措,尤其是当前方言文化的特征正受到严重冲击,有些方言甚至濒临消失,跌入低谷。长安是十三朝古都,人文历史博大精深。长安方言是古代的普通话,也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一个缩影,还是中国汉语言文化的灵魂。在外地无论是看到或听到长安方言,总有种亲切感,有种无法割舍的浓浓乡情。虽然工作生活环境等在不断变化,普通话在冲击着方言,只有同乡亲们说起方言才能拉近彼此间的距离,显得亲切。我是在长安方言中成长起来的,也愿与爱好长安方言传承和研究的人士一道,为共同推进长安方言而努力。

      把滑:指脚下不易滑动。

      例句:新买的鞋比磨旧的鞋把滑;布鞋底比皮鞋底把滑;下雨天,少陵塬坡泥泞不堪,脚上系上脚扣能把滑,以防跌倒。

      掰不开:指器物或手分不开;人忙不过来。

      例句:《长安县志》硬桃、苹果、核桃、杏等水果小娃一般用手掰不开。他俩打架,一个不让一个,手咋样都掰不开。这块劈柴,虽然刀斧劈了一个长口子,但还是掰不开。他近期给儿筹办婚礼,掰不开身子参加咱的活动。一过腊月二十三,人们掰着指头算那天过年。

      拌嘴:指争论或吵架。

      例句:《创业史》中“你们争吵了半天,停止,再别拌嘴了”。你二家为小孩子玩耍而吵架,算了,不要再拌嘴了。

      拌汤:面粉用水拌或熬成的汤。分面水子、甜拌汤、鸡蛋拌汤和菜拌汤等。

      例句:晚饭给咱打面水子拌汤。有馍有菜,打碗甜拌汤也行。困难时期,给面水里掺合些野菜、菠菜、洋芋或红芋等菜拌汤,以填饱肚子。

      勫辈:指家族中的辈分。例句:按勫辈,他还把我叫叔叔呢!我和他爸共过事,一个勫辈,因而他把我叫叔,先叫后不改。

      噃唣:音拌糟。指斥责别人。

      例句:前天就给他安排了写材料,直到今天他还没动笔,我把他噃唣了一顿。不知道他一天都忙啥呢?做事没一点头绪,我噃唣了几句,他就受不了了。

      倒槽:指原饲养的动物或卖或同他人倒换地方饲养。

      例句:我喂养的那头猪,只吃不长,卖给人家倒槽后,才几十天,就膘肥体壮了。

      刘老汉原先在阴坡潮湿处盖饲养室养了2头牛,隔三差五的发病,自从听了兽医的倒槽建议,改在向阳处饲养,牛也不发病了。

      菢:音抱。指土种母鸡孵小鸡,又称菢鸡娃。

      例句:害怕饿老鼠连小鸡也不敢菢。注:饿老鼠一指鼠,二指鹰。

      颁颅子:音奔楼子。指人颡大,额头大。

      例句:他颁颅子大,脑子多,人灵醒。谚语:颁颅颁颅,下雨不愁,人家打伞,他有颁颅。

      坌栏:音笨栏。昔日锅灶连炕取暖(连锅炕),之间垒一道矮墙即坌栏子。婆娘不要娃,还怪坌栏子低。

      搋:音揣。指用力压揉或将器物隐藏。

      例句:给咱把面搋软些,我爱吃面。搋面时,双手要使劲,尤其是做花馍。

      你把舅的啥东西搋到怀里了?

      懆:音糙。指烦恼生气。

      例句:他过激难听的话,一下子把我惹懆咧。你无理吵骂,还动手打人,他不懆才怪呢。

      褿:音曹。指布料或衣服颜色减退。

      例句:洗衣服要注意,一回洗不净就失褿咧。这块布料颜色淡,看起来褿褿的。

      曹号:指民众自发互传信息。

      例句:大家都曹号你要当爸咧,说你媳妇有喜了。都曹号要涨工资。这不,六月份都领到新涨的工资了。

      抄:指动手书写。我二次抄写《老长安》稿件。从杜曲到大兆,走公路远,抄近道上少陵塬快。大家都在忙,他却抄着手不干(两手相互插入袖筒里叫抄着手,两手从脊背后相握叫背抄手)。我的手机寻不见,我要抄身寻手机。长安西部吃饭动筷叫抄,韦曲、杜曲一带叫搛。

      抄化徒:指昔时要饭的乞丐,又称要着吃的。

      例句:上世纪困难时期,母亲很同情抄化徒,只要有吃的就给。抄化徒成天啥事也不干,光闲转要着吃。

      瘆:音渗。指危险的人和事。

      例句:他闯红灯,差一点让车撞了,你看瘆不瘆。

      看了日寇南京大屠杀和七三一细菌战,死难通报真瘆,我们一定要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噌:音蹭。指人性情暴倔,即狰、冷、噌、倔。

      例句:小李的性格噌得很,两句话不投机就动手,真是个噌怂。

      民谚:人噌常吃亏,狗噌一堆屎。

      徹常:音彻常。指平时,经常的意思。

      例句:他喜好写作,在《长安百村》发表文章,徹常笔耕不辍的创作。

      他搞销售,徹常在国内外跑,很少沾家。

      痴:音磁。指人发呆、失神、入迷、无知或傻等意思。

      例句:突发事件使他发痴咧。大病初愈,他常发痴无反应。

      跐:音磁。用手擦掉叫跐,用脚除去叫跐。

      例句:下课后把黑板上的文图跐掉。请把燃烧的烟头用脚跐灭。

      牶:音圈。指穿系在牛鼻梁上的软木鼻圈子。

      例句:牛没穿鼻牶子前很难调教,穿系鼻牶子后老师多了。

      逮牛要抓住鼻牶子,否则,很难调教使役。

      搉,音却。指用锤、石等搉碎它物。

      例句:《长安方言析义》今儿吃煎饼,你给咱搉些蒜泥,调些辣子水。

      将药片搉碎后服用,便于消化吸收。

      到农家乐吃洋芋糍粑,我也学会了搉糍粑。

      皵:音却。指疮面干结、粘物连附或人吝啬等意思。

      例句:经过多方治疗,这个小疮的伤口已干皵。

      先将春联用胶水粘住,再对齐用手轻轻一按就皵住了。

      他表弟结婚舍不得行李,真是个皵皮子。

      脧(cui)音垂,男人的阴茎称脧子。

      例句:他是个二脧子。他是个傻脧子,他是个唓脧子。

      聉:音答。指听觉障碍,不灵敏。

      例句:给你说了半天,你总是聋三聉四的。

      他耳聋,甚听不见,所答非所问,聋三聉四的,也听不到人们说话。

      啖:音淡。人们进食或给牛、马等动物灌药。

      例句:自己进食或让他人啖一口;有时骂人:你还把我啖了不成?

      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兽医站给牛、马等动物啖药。常用牛犄角或酒瓶子啖(灌)。后来用胶皮胃管投服。

      袒皤怀:音旦膊怀。指上衣敝开,袒露胸怀,又称扯襟袒皤。

      例句:都霜降了,你还袒皤怀,不嫌冷?家里来客人,你还袒皤怀,像啥样子。

      打摭:收拾屋子搞卫生,或处理余货。

      例句:俺媳妇爱干净,把屋里打摭的干干净净。

          吃完饭,她总是先进灶房打摭,没有泡锅、泡碟子碗的现象。

      杜曲集市罢了,商贩将剩余的水果低价叫卖,我把水果摊打摭了。

      婈嬁:音棱登。指昔时把新婚女子叫花不婈嬁。

      例句:看她穿的多鲜艳,像个花不婈嬁的新媳妇。

                他娶了个花不婈嬁的新媳妇,看把他高兴的。

      登儿:指时间短暂;鸣冤登闻鼓。

               古时县衙堂前设置登闻鼓,民众击鼓,官吏闻听登儿即升堂审案。

      例句:从张家堡到韦曲,你登儿就回来了,原来是坐了地铁。

               从韦曲到五台,你登儿就打个来回,长安大道修的就是宽畅。

      快寻娃,刚才还在屋里,登儿就不见了。

      殿窝窝:走在最后的人或产在最后的动物。

      例句:登游终南山我走在前,回来时殿后。

            养猪、羊、犬等动物最好不要饲养殿窝窝(殿窝子),因其生长不如先产的。

      刁:音交。指狡诈夺取。

      例句:刚从他手里夺过玩具,又被他刁去了。

          荒野之处的人多刁野。他是个司机,你却刁难他写论文。

      咥:音叠。长安人把吃叫咥。但在宴请宾客时不用咥语。

      例句:大兆、砲里的西瓜很甜,我今天咥了半个西瓜。

            好长时间没咥软面了,今个咥了一老碗。

      动掸:指物体移动,人或动物活动等。

      例句:他现在成了啤酒肚,整天懒得动掸。前方危险,不要动掸。

      我外出学习一周,办公桌上的文件资料你就没动掸。

      腯(dou):肥胖叫肥腯腯。长安人忌称人肥,肥为不敬词,多称胖或肉。

      例句:你把孙子经管的好,胖腯腯的。

      他媳妇奶水好,把娃吃的肉腯腯的,心疼得很!

      扽(dun)音顿。指拉住、拉紧或向上扽。

      例句:丈量场地,把两头绳子扽直。他快要被挤下车,我把他扽上车厢。

      他不小心跌倒深坑,大伙儿用绳子把他扽上地面。

      憝呾:(dun da)音憝呾。指训斥人。

      例句:媳妇让他买馍和菜,他却下象棋,回家肯定受憝呾。

      前几天,领导就安排写会议材料,他还没写,领导必定要憝呾他 。

      煠(za):音杂。指沸水煮菜。

      例句:她菜煠得好,砸出的菜既绿脆又好吃。

      萝卜、莲菜等需先煠脱水后再包饺子。萝卜、芥末涹浆水菜前先要煠菜。

      趱:音斩。指移动位置。

      例句:俺娃原先坐第三排,后老师趱到第五排。

      开会学习,中间位置空着,召集人会将后排和两侧的人员向中间趱。

      喿(zao)音灶。指用镰刀从禾谷类半中腰割掉。

      例句:他不会割麦,用镰刀从半中腰喿,麦茬高,难种庄稼。

            不知谁和老李过不去,半夜里把花草苗木喿了一大片,损失太大了。

       焯:指沸水中急熟豆芽,青菜等。

      例句:俺媳妇焯凉菜,有一手。

      绿豆芽、红箩卜丝经沸水一喿,再调些熟油、调料等,味道好极了。

      卌(zao)音糟。长方形方木(铁)框,朝下镶钉铁齿以松土的农具。

      例句:水稻插秧前,两匹马骡拽着木(铁)卌,来回碎土块。

      刚犁过的田块,常用畜力或拖拉机拉着木(铁)卌平碎土块。

      侧稜仰搬(zai  leng  yang  ban):音则稜仰绊。指东西乱放,人没礼貌。

      例句:他一下班回家,衣服、鞋乱放显得侧稜仰搬,不端正。

             她说话不讲道理,言语时常侧稜仰搬。

      争:指欠款欠物。

      例句:这个月经济紧张,下个月把争你的钱还上。

             盖房争你的一万砖,明天就给你还。

      狰:指人勇猛无比。

      例句:中条山打击日寇,咱陕西兵真狰。

      秦腔演唱会上,70多岁老张真个狰,还吼唱胡子生戏呢。

      搌布:指灶房擦干净碗筷等的净布。

      例句:每次洗净碗筷后,都要用搌布把其擦干。

            卫生不卫生,进灶房先看搌布。有的脏婆娘,把搌布抹的比娃褯子还脏。

      招:音召。指打中目标。

      例句:他那一黑虎掏心猛拳,把二货打招咧。

      百米箭靶,他拉弓劲射打招中心点咧,现场一片欢腾。

      招祸:指招致祸害的言行。

      例句:他不注意言行,迟早要招祸的。

      临睡前,他吃了三个点心,引起胃病发作,招祸咧。

      慴:(zhe)音蛰。因惧怕而慑服。

      例句:二货原先很狰,自从让拳师教了个乖,打慴咧,现在不狂了。

            小田的狂野,经派出所处理了两次,现在慴下了。

      谪驳:指相互争论,又打谪俗称抬杠。指强词夺理。

      例句:爱辩论的他,无理三分犟,总爱和人打谪。

      他俩没有吵架,只是谪驳了几句。

      歽鴚:(zhe ge)音折哥。指人或动植物受到摧残,致使发育不良。

      例句:离婚后他不会经管娃,看把娃歽鴚的成啥了?

            她爱打麻将,养了两条犬,都因饲养不当而歽鴚死了。

      摭:(zhe)音折。指饭后清洗餐具,收拾屋子,或买东西时的用语。

      例句:饭后她到灶房打摭去了。

           每天起床后,他都要把屋里打摭一番。

      摘:音折。零星摘取果子。

      例句:小时我爱上树,尤其是果树,摘桃、杏、柿子等果子。

            小时伙伴们常爬上树股,树梢,零星摘果子吃。

      薋藜狗儿:指野草,道边,河滩贴地而生,开小黄花,结实三角木刺,又称刺林狗(薋藜狗)。

      例句:小时候割草,我被薋藜狗儿扎过手。

      潏河两岸,薋藜狗儿多得很!

      滋蔓:音滋万。指讲话啰嗦。

      例句:他单位领导讲话太滋蔓,主题不明,条理不清。

      正职外出学习,副职借机会在会上滋蔓了一河滩。

      就乍:音做咋。指犹如、就好象的意思。

      例句:看你高兴的样子,就乍彩票中了一百万。

      给你儿子娶媳妇,就乍把你忙乱的。

      婤僷:(zhou ye)音卒叶。指人体态轻盈,苗条优美。

      例句:今个去相亲,把她打扮得婤僷,准能相个好女婿。

      今个她拾掇的这婤僷干啥去?

      烧腾:指謆和,挑逗,激将等方式诱使对方请客。

      例句:他儿子未结婚前,大伙烧腾他请客喝喜酒。昨晚打麻将赢了800元,麻友烧腾他请客。

      服马:指紧贴车辕的两匹马。

      例句:俺队大车(拉拉车)两匹服马很灵醒,吆车人的鞭子稍一扬,就知朝哪走。

      乱砸:长安耍社火前的一种激将法,指乱敲锣鼓,离谱乱击,激得对方也耍。

      例句:杜西村为耍社火乱砸锣鼓,杜东村被激起,也乱砸锣鼓,响应耍社火。

      熪子:指烧锅或煨炕用的秸秆、树叶等柴禾末末。

      例句:寒冬天,母亲先用玉米杆等点燃,后煨上柴熪子,一晚上炕都暖和着。

      用干锯末、马粪做熪子烧炕取暖效果好。

      飯面馍:音饭面馍。指死面馍。晋朝前,人们不知晓发酵,所蒸(烙)的馍都是死面馍。

      例句:老孙家的牛羊肉泡馍都采用飯面馍。

             葫芦头泡馍不用飯面馍,而用起面馍(发酵)。

      缚笤帚:指扫地用的短把笤帚。另:用细竹条缚绑而成长约1—2米为扫帚。

      例句:缚笤帚多扫室内地面,或炕(床)。扫帚多扫院内外或道路。

      俺舅家婆选用高粱杆缚的笤帚既结实又好看。

      偾:音焚。指不走运,不吉利。

      例句:到他家串门,两口还在睡觉,偾气不拉的。

      还没到公交车站,公交车开走了;坐出租车又都是满座,真偾气。

      你不嫌偾,把给娃留的吃食你却都吃了。

      烰糟子(fu  zao):指木柴燃烧过后的木炭。

      例句:人家着火了,你却来拾烰糟子(意指发横财)。

      他家失火后,椽檩等被烧成烰糟子。

      尜(ga):音嘎。指一种儿童木制玩具,两头尖中间大。

      例句:我小时候打过尜,打尜既有趣又有智慧。

      尜打远后,要用尜棒子来丈量长短。

      尕杂子:指脾气直爽,直来直去的人和事。

      例句:不要理他,他就是那尕杂子脾气。

      我是个尕杂子脾气,遇到不顺心的人和事易发火。

      尕七马八:指不分好坏,乱七八糟的东西。

      例句:尕小马大,七小八大,因而人们常说尕七马八搭。

      另:如果你问长安人工资福利多少?答曰:尕七马搭总共900元。

      我到他家出门,尕七马搭带了一大堆东西。

      擀面:用擀杖擀面。

      例句:我母亲擀的旗花面、长面等,薄厚均匀,刀口齐整,我们都爱吃。

      烙锅盔、葱花饼需要先擀面,后入锅烙熟。

      矼:音杠。指年龄高之人身体健康,结实健壮。

      例句:俺叔父是个老矼矼,七十多岁还在杜曲街写春联。

      区政协聘请的文史员中,数人都是老矼矼,笔耕不辍,撰写长安的文史资料。

      绛,音杠。指红颜色。

      例句:夏天多雷阵雨,刚才日头还红绛绛的,这会,又下雨了。

      民谚:东绛日头西绛雨,南绛过来下白雨。

      他口吃,二句话没说出,把他急得脸上焦绛红。

      焹:音缸。指为金属刀具加钢。昔时刀具使用日久,将刀刃钢水磨掉,再由铁匠加钢锻制叫焹。

      例句:这镰刀刃没钢水咧,要焹一焹。

      刀斧刃子一焹,则锋利无比。

      膏:指给机器轮轴或车轴上加油。

      例句:我给车轴和链子上膏油,车子骑上轻快了。

      提着油瓶膏车,越膏越快。

      旁:音傍。指方位。

      例句:夏暑天,东旁个子还是晴天,西旁个子则乌云压顶,不一会就下起了雨。

      我这旁个子没寻见玩具,你在那旁个仔细找。

      合群:(ge):音各群。指人或动物性情随和,容易相处。

      例句:他性情乖僻与别人合不来,人们称他不合群。

      新购回来的羊与原圈的羊不合群。

      弓:指人或竹木棍弯曲似弓。

      例句:数年前,俺叔是个弓弓腰,轸(音禅)背子,现在驼背成了背弓折(音蛇)腰。

      这个棍棍是个弓弓子,两端系上皮筋可以做成弓。

      愩(gong)音攻。指遇到事情心中不服。

      例句:这次竞聘,虽然领导已给我做了工作,但心里总是愩不间间的。

      盼子心切的她生了个女儿,弟媳生了个儿子,她心里愩的难受。

      胳喽:指人为的抓痒痒。

      例句:他胳喽女友腋窝,使其发笑不止。

      无论他人或自我,胳喽胳肢窝都会发笑。

      槅头:指牛在使役或拉车时脖子上所套的半曲型木。

      例句:爱抬杠的人有时会说牛槅头是直的。

      民谚:牛槅头擀面好翘道。

      垢圿:(gou jia)音狗甲。指污垢。

      例句:夏天人易出汗,几天不洗澡,身上垢圿一钱厚。

      他很不讲究卫生,浑身皆有垢圿。

      锢漏锅:指专门修补漏锅的匠人。

      例句:昔时做饭多用铁锅,锅有漏洞让锢漏锅的匠人修补。

      锢漏锅、锢漏桶、盆、瓮的匠人来了。

      榾柮:音谷装。指树木被砍掉树梢树股,只剩下树身。

      例句:伐树前,先把树砍成榾柮子后再伐倒,此举安全些。

      突发的事件,他发瓷的站在那,像个榾柮子。

      诳头鬼:指小孩及年龄较轻的人语言诙谐,行动滑稽,惹人发笑的言行。

      例句:你看他怪灵,又说又笑的滑稽表演,真是个诳头鬼。

      他没大没小,不分男女乱开玩笑,的确是个诳头鬼。又称诳忪。

      他老倯都是当爷的人咧,还是怪性格,胡说乱动,没大没小,真是个诳头诳脑。

      桄桄子:人们把秦腔戏称桄桄子或桄桄乱弹。注:秦腔属梆子类,因打击乐器里有梆子,(由两段坚实枣木等)制成,一节唱腔,配以唱词,道白或武打动作。

      二月二,咱们到杜曲东西江坡村看桄桄戏去(唱对台秦腔戏)。

      每天下午,长安广场有几处唱桄桄戏的,围观并演唱的群众很多。

      旷荡:指浩大感叹之词,超出人们想象。

      例句:我的旷荡,修补一个牙就要一、两千元。

      好旷荡,在宾馆用餐,每人要花200元。

      涫(gun):音滚。指水烧开咧。

      例句:别烧了,锅涫了。

      注意:长安区沿山一带群众,尤其是要进山砍柴,采集野果,中药材的人,水开不说涫,常说水煎咧。(音滚不吉祥,易出祸事)。

      过祸(huo):音过火。指太过意思。

      例句:他不会烹饪,把肉煮得过祸咧。

      为人处世要思前想后,留些余地,不要做得太过祸。

      (感谢高艳、姚晓娜、纪锋同志打印复核,特表感谢)

      (每小平 民盟长安工委副主委 区作协理事、市作协会员、区政协委员)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关中民俗--狗撵兔
      • 下一篇:添碟子技艺誉三秦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