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 兰花寄养“开出”致富新路径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张继潭>>正文内容

    散文:拜师之道之我见(张继潭)

    作者:张继潭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6年05月03日 点击数:

    关于拜师学艺,过去听老人说过,旧社会当相公的想学手艺,需给师傅不要工钱光吃饭的打杂干活三年再说,甚至要给师傅倒三年尿盆才谈学艺。况且,天资木讷的学的慢的,还要经常遭到师傅的打骂呢。咋一听还觉得太苛刻,有辱徒弟人格之嫌。根据“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这个哲学命题说开去,任何存在的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原因,存在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找到其存在的理由,即“事出有因”,任何已有的事物都可以找到恰当的解释。这样一来,这徒弟三年杂,伺候师傅的无微不至还真不冤。这是旧社会的事,但新社会以至到今日,还不是常听人说,做事先做人,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想到这儿,我似乎豁然了许多,原来每个人要成就一门手艺,必先磨砺自己的心志,苦其筋骨才能悟到,越想越有道理。看来这拜师之道还蛮有学问和讲究的,丝毫不能马虎。

    试设想一下,人家师傅一辈子安身立命的手艺,甚至是几辈子单传的手艺,能答应你来学都下了很大的决心了,首先对你这个学徒从表面上是认可的。你打三年杂,不只是简单地打杂,而是教你学会怎样认识社会,学着如何做人处事,学着提高情商,学着敬畏你要学的手艺。是学艺前必须具备的基础课程。师傅在这期间能够通过徒弟的待人接物,劳动态度,一言一行,是否心灵手巧,是否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是否注重礼貌和孝道,是否对师傅有崇拜敬仰之心,是否热爱这门手艺等来考察。这点很重要,如果你对师傅持怀疑态度,怀疑师傅手艺一般,怀疑师傅人品有缺陷等等,那就早点拜拜作罢为好。如果你三年没熬出来就怕苦当了逃兵,说明你没资格给人当徒弟!还谈什么学艺?所以说,三年打杂很有必要,若果徒弟一进门师傅就手把手的教其学手艺,那你极易轻视师傅,极易轻视这门手艺的重要性而产生傲气和娇气一至半途而废。

    想起了小品大咖赵本山的收徒之道的“三叩六拜,顶礼膜拜”,还真不是故弄玄虚的耍大腕,看着从赵本山名下出道的徒弟一个赛一个的呱呱叫,就值得大声说一声,这老前辈艺人留下来的拜师之道还是值得提倡和发扬光大的。有些人不理解,但事实逼着他理解了。

    本人不才,但也从天上掉下来了个好徒弟,不妨叫其肖子吧,他很有出息,认识我的时候,我正得意的在报刊杂志发了几篇“豆腐块”文章,他在网上浏览我的文章后,感慨的说:我看了你的心情文字后,觉得心里得到了极大地安慰,把我做生意开公司见到的和感知到的唯利是图和人情如纸的烦恼一扫而光,看来生活是有多个层面的美好供人欣赏的,不知是钱钱钱的世界令人烦恼和聒噪。我要拜你为师写文章慰藉心灵,看了你的文章也唤醒了从小就爱文学的梦想,你如果同意,我从此就把你叫师傅,我正纳闷着奇了怪了?学写文章还有拜师傅的?他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说:我也很爱音乐,我正在学吹埙,还打算和你学拉二胡唱秦腔呢。我觉得很是突然和难堪,其实我知道他骨子里是想写文章的,想学二胡唱秦腔只是找一个想叫我师傅的理由。心想还没听说过不入流的文学爱好者,也有缘收徒弟,写文章能收徒弟吗?叫人听了还不笑掉大牙?他说,我喜欢你的文,看着你人面善,和你一见如故和投缘,拜师只是咱俩私事,两厢情愿和别人无关。我听了这话,心里暖暖的,应允了这个从天上掉下来的徒弟。

    其实,写文章是没法收徒的,但是,缘份来了你只好随了缘,欣然应允一个口称师傅者来学写文章也无妨,黑格尔都说了“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看来这个使我欣慰,使他开心乐意的“存在”已成定局了,何乐而不为呢?经过几年,肖子果然出成绩了,从周至作协会员到理事只是一年内的事,诗歌在报刊和微信公众号也常发表。我既欣喜又有愧,欣喜的是为他短时间内取得成绩高兴,有愧的是我并没有给他帮助什么,只是鼓励鼓励罢了。看来我捡了个大便宜。文学不像看得见摸得着的手艺技术可以收徒传授,文学是心灵感应甚至靠第六感觉,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同时还要有独特的明辨是非的能力和捕捉细节的敏感神经。你出成绩了,说明踏进文学门槛了,但要走的更远更深,那就看你的造化了,或许一辈子也难达到你所谓的梦想。但是,你绝对是享受了过程,心智强大了,人格提升了,和圣贤共鸣了,和读者合拍了,和万事万物和谐了,这一点毫无疑问。身处期间,你在享受着生活的甘甜,生命的价值,你幸福着自己的幸福,也幸福着别人的幸福,你酸甜苦辣着生活的况味,也乐呵大嗨着人生的惊喜。

    今早,正谋篇布局写此文时,微信朋友圈里惊现一噩耗:今早7:40陈忠实病逝于西京医院,享年73岁。群友小杜感慨了一番:长安犹存白鹿原,人间再无陈忠实。一代文学巨匠就这样离开了我们,一个和圣贤常交流的大师级作家就这样悄无声息的驾鹤仙逝了!说陈忠实和圣贤常交流是我的一种有迷信色彩的感知,孔夫子活了73,孟夫子活了84,这两个岁数自然成了圣贤年,陈忠实的73岁寿辰,还不是一辈子读圣贤而修来的福分是啥?一代大师仙逝,万分惋惜的同时,也深刻的体会到文学的力量,陈忠实塑造了一座丰碑《白鹿原》,内心充实强大了一生,巨著《白鹿原》和故土白鹿塬已经烙下了作者深深的烙印,由此辐射的深远思想内涵必将永存!由此涌现的无数文学粉丝也将熠熠生辉。从广义上讲,一部史诗般的巨著《白鹿原》的这些积极影响,也可以说是陈忠实的徒弟传递着师傅的文学接力棒。跑得快的无疑是那“三年打杂”修炼了高规格的情商徒弟,成为文学巨匠的必然是那“三年倒尿盆”修炼的好内功的支撑。我相信陈忠实大师的在天之灵也同意我的看法。

    本人不才,靠运气曾经捡了个便宜,刘师傅轻易的教会了我扬琴,当然这里说的“会”有个定语,就是:只会用扬琴在西安秦腔业余圈伴奏达到被人认可的水平,能应付秦腔茶社和业余演出的要求而已。这几年随着扬琴不断地给我带来了尊严和尊重以及经济收入,我就更加觉得师傅这个名份的分量了,更加懂得了尊师敬师的重要性了,你必须反馈给师傅以回报,反哺给师傅以温暖,要不然天理不容。

    我的这篇文章可能年轻人不屑一顾,尤其是80后的第一代独生子很难体会到尊师爱师的意义了。我办公室有一同事是个不是独生子女的80后,前几年连年轻人要学一门安身立命的本领都体会不来,更别谈什么拜师学艺了?尊师敬老了?这几年有了想学会计的想法了,却被多年养成的心浮气躁牵着鼻子走。心想拜眼前的会计学会计吧,却没有“三年打杂”的经历,行为举止,说话处事很难入能胜任她师傅的人慧眼,这位准师傅时刻都在矛盾中:收她为徒吧,总觉心里不踏实,万一她不由自主地耍起牛犟脾气和你在一些做学问是大事,而自认为不重要的问题上抬死杠咋办?到时,还不把你气个半死。不收吧,一个办公室相处几年,看着对方又具备了学会这门行当技艺的很多条件,荒废了很可惜!没办法,值得走着瞧着,看她是否有悟性,能否幡然梦醒的敬畏这门技艺,敬畏这个准师傅,进而悟出要学会一门知识就要先尊敬这门知识,要想跟谁学手艺就要拿出近乎崇拜这个人的赤诚来拜师学艺,想轻轻松松的捎带着学会那只是痴人做梦。

    都三次没拿上从业证了,还不感到有危机感,这样的人竟敢破坏“事不过三”的古训?你看这人还有救吗?!竟敢在才受挫觉得这次考试又不理想的情况下,都莫名其妙的拒绝对面的准师傅给她布置的会计命题实操作业?待理不待理的耳塞耳机,眼看手机,不屑一顾的撂出一句冷言霜语:“先过账又能咋咧?”,还大言不惭的装出一副比师傅还师傅的模样说:“数据准确又能咋样,没有结算单就是不能先做凭证!”,唉!可悲!可叹又无语!此时,连准师傅最起码的尊敬都践踏在地上,还谈什么尊师敬老呢?更谈不上“打杂三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了。在她看来我跟你学知识是理所当然的事,我高兴了听你的课,不高兴了就给你甩脸子,和你顶嘴,抬杠气你,我学成学不成是我自己的私事,和你有何相干!幸亏我没有正式答应收她为徒,要不然还不把我气得半死。其实,孟子的“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必修课,也就是俗语说的,“给师傅打杂三年没工钱光管饭”和“给师傅端三年尿盆”也是拜师学艺的必修课是一样一样的,可见古今一理如出一辙啊!话糙理端,哲理满满啊!

    别说拜师学艺了,就你那样说话的坏习惯,爱搭理不搭理人的样子就很难和人相处,对面正说话间,突然来电话不说“对不起,我先接个电话”或者不说“我过一会给你打过去”之类的话,就毫不犹豫的“喂!喂!”起来,或者害怕对面之人听见或干扰,一溜烟跑出去煲电话粥去了。唉!又是一个可悲!可叹又无语!这样的徒弟谁敢收!还别说叫“打三年杂”了,更别谈学习笨师傅打骂了!如果把这样的人招为徒弟,那肯定师傅会落个:“一年师傅二年哥,三年学成拿拳头戳”的下场。

    其实,说白了,但凡能拜师学艺者都是极其迫切的想学会一门技艺的人,一般都具备了这些拜师前的基本素质,情商肯定也不会差,要不然他(她)哪来的自信来求师学艺?再其实,能有缘成为人师傅的人,不一定是在这个圈子里是数一数二的技艺高超者,但一定是这个圈子公认的德高望重者。要不,文人学士为什么在夸奖一代大师是:“德艺双馨,桃李满天下”呢?你仔细想想,你总希望要找一个技艺在圈子里最好的人当师傅,但你有没有想到这个人对你传授知识时往往是会打了折扣的?因为客观事物始终遵循着对等的原则,以技艺高为师,往往学费越高。你还要明白:“师傅引进门学艺在个人”的道理,师傅又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你入不了门槛,提不出有分量的问题,师傅无从因材施教啊!话再说回来,你找了个性价比和你很吻合很般配很投缘的师傅,还愁学艺时不默契不出成绩?再再其实,徒弟若果是个有心人,只需要师傅的点拨和鼓励即可成就学问,根本无需费大劳神。若果你拜了师还是学得一塌糊涂,给师傅丢人不说,光就是你听了一下这几句话,你就脸红羞臊的受不了了:“哎呀!这孩子无师自通,少年老成,又懂事又谦逊,要想不叫他(她)成才都难啊!”你看少年老成的都懂事爱学,你个不大不小的一把年纪了,还那么任性和矫情为哪般?

    我昨晚在微信上也拜了个师傅,是“板胡达人”,一位可亲可敬的老哥,这个师傅是我用由衷的诚心诚意求来的。他一开始坚决不答应,不答应的理由是:我感觉到这长时间我跟你学到了不少知识,譬如戏曲曲谱的识谱能力等,我不配也我不敢当你的师傅,况且我只有拉板胡的经验而没有理论知识。我说:我就冲着你拉板胡比我高出一截来拜师的。业余的不需要多少理论知识,就需要实践经验传授给我即可。况且,你不答应我的请求也不那么重要了,我早已在心目中把你当成了我的师傅。你若这次不答应我的请求,我可能这辈子都碰不到和你老哥这么投缘的人了。你也有可能这辈子失去了一个崇拜你尊重你的徒弟了。我只需要你给我时不时的不经意间的点拨一下,我都会把你教我的点滴知识当皇上的圣旨接过来学的,我一定会在一年半载有所建树的,不上一个大的台阶,我不会给人说你是我师傅的,只有到了圈内公认我出道了,我才正式举行仪式拜你为师好吗?我的精诚所至金石终于开了,他说:行,我答应你的请求。

    我曾经在2015年元旦晚上睡不着觉,写过一篇文章叫《2015元旦感言叫失眠》,表达了我野心勃勃的想拜易俗社的音乐总监,国家一级板胡琴师张雨平为师学拉板胡,当时真的很冲动,但后来只好作罢,因为我的基本功差,害怕遭拒绝,当时写文章只是急切想学好拉板胡激情所至的心情表达方式而已。思想冷静后,我写到:其实,拜师只是个由头罢了,只不过想在同行找一个和自己投缘的人,一路切磋一路鼓励共成秦腔梦想而已,特别强调了师傅鼓励徒弟的重要性,因为我深有体会,也曾偿过经师傅鼓励迅速学会扬琴的甜头。

    不过不拜师也可以,去花钱报名听专业辅导课也好,总之要付出学习成本,不付出成本容易懒惰,容易半途而废,容易给自己找学不好的客观原因,报了名交了学费,最起码你会心疼你的血汗钱的,朋友,你说呢?不过,本人是喜欢选择拜师学艺的,因为好处多多,一举多赢啊:是师傅亦朋友,有同行亲情又是成就事业和爱好的伙伴。

    以上是我拜师之道的一家之言,若有认同我会欣喜,若有异同我会再悟。

     

    2016-4-29星期五16:40于西安高新区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散文:观大型秦腔现代戏《易俗社》之我见…
    • 下一篇:散文:疑似水街在江南(张继潭)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