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 兰花寄养“开出”致富新路径
    • 爱心萝卜传温情 社区关怀暖人心
    • “魔法菜园”出圈记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张福旺>>正文内容

    杂文:过年了,谈“炭”事!(张福旺)

    作者:张福旺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6年02月06日 点击数:

    今年,经济有些下滑,调整中显现出萧条,多个行业受到影响,囊中羞涩的人不在少数。

    雪已下了两场,听说第三场也即将来了,怎么没人雪中送“炭”呢?凄冷里有多少人还在美好期望呢?有些东西,握在手中如同见到了毛爷爷,亲呀!或许,有些不规则的皱、有些变色的旧,不可小窥沾满细菌的薄片,可是硬通货呀,少了肯定心情不暖和,缺了生活注定不滋润。

    令我想起白居易的《卖炭翁》:


    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白居易通过卖炭翁这个典型形象上,概括了唐朝劳动人民的辛酸和悲苦,在卖炭这一件小事上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平。读着这首诗,读者所看到的决不仅仅是卖炭翁一个人,透过他,还能看到有许许多多种田的、打渔的、织布的人出现在眼前。他们虽然不是“两鬓苍苍十指黑”,但也各自带着劳苦生活的标记;他们虽然不会因为卖炭而受到损害,但也各自在田租或赋税的重压下流着辛酸和仇恨的泪水。《卖炭翁》这首诗不但在当时有积极意义,即使对于今天的读者也有一定的教育作用。

    多数人嘛,都喜欢锦上添花,俗称——给肥猪身上添膘。雪中送炭只是少数人的作为。能送嘛,肯定自己要多多益善的。腊月有一次小聚会,大家谈冷冷地雪,小杯细嚼,论道附随高雅,有人武断地说,谈“炭”的人、为“炭”的人都很庸俗。我有些不赞成,那个家庭?那个事业?那个出行在外的人不捏着它呢?谁能不依靠这冬天里的“热货”呢?也有人说,挖“炭”的人似鬼,运“炭”的人似牛,消费“炭”的人似“仙”,玩转“炭”的人似神呀!

    若没有“炭”,你会如何取暖?少了“炭”会缺了亮点;“炭”不足了,胆量和勇气也会弱败,孝顺也会打折扣的。大家都在想多搞些“炭”,甚至费劲心思,还有的人铤而走险,用生命赌注的都有呀!很多人都想着多些“炭”则日子好过,能多借些“炭”也不错,甚至觉得往昔一样“炭市街”红火交易起来多好呀!

    政策“封山育林”了,“炭”肯定少了,“退耕还林”生态会更好,“飞播育林”那是培育未来的森林。虽说,“炭”可以转化成电,“炭”可以变化为热,留有青山在,还怕没柴烧吗?我认为只要医疗、教育等能减轻普通家庭的负担,物价不要一路飞涨,“炭”发多少,走路大家都慢些,也不会在乎的。

    冬天啥时撤离,我说着不算。春天何时来,我说的更不准。准确地说:是要看大气候,遵循农历节气,还要看变化。春天有“倒春寒”,冰消水流的河里还会有“桃花汛”,就是到了六月再落一场雪,无能力防御的人,也只能凭命了。

    今年嘛,穷者已扎紧裤腰带,观望一路一带有好运;苦累者已握住“阿堵物”的袋子,艰苦节约过大年;劳动者还在用肩膀扛起负担,拼命改善;企业家期望经济回升焦心亟待;有人还在四处奔波为薪水苦苦急待。一个“待”字,千转百回,多少人在付诸又伤心。这个“待”字,有逃避,也有麻痹。等“待”只是能缓冲一下,只是短暂放下,不多想明日罢了。若真“待”到春暖花开、桃色灿烂,还差“炭”暖,脸面又如何见故人呢?

    这年头,“炭”还多的人,不是有实体,就是很实际。如今,能送“炭”的,不是真有所求,就是真亲人呀!年根、年里,能借给些“炭”是贵人,添“炭”也是友人!

    “炭”不用时不显得黑,拿出来亮显就有些黑了,用时多少都会冒黑烟。“炭”能生火,“炭”能发热,有“炭”能发电,有“炭”农家人心不慌。

    有“炭”就要付出,生活要想不缺油盐酱醋米,也不差茶酒诗琴花,就得学会交换。雪中送“炭”是情谊深厚,送“炭”人自然受到尊贵。但是,雪中行不艰难吗?脚下,常打滑,受冷风,防冰窖,躲陷阱,也会摔跤的。

    雪中送“炭”,表达是信任,给予的是温情。

    还是毛主席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我相信:“炭”多了福旺!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散文)剪掉须根
    • 下一篇:散文:清水头,千亩荷塘,君可曾去过(张…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