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 兰花寄养“开出”致富新路径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张继潭>>正文内容

    (散文)杂谈过年

    作者:张继潭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6年01月20日 点击数:

    今天是2016年1月20日,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的大寒日,离新年的第一个节气立春已经不远了。感慨着一岁一复始,一年一更新的心灵荡涤,我想把过年杂谈一番。 过年的历史悠久,一般认为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末的祭神祭祖活动。

    北宋大文豪王安石的《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生动活泼地写出了岁末人们除旧布新的景象。传统春联“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即脱胎此诗。这首诗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更新桃符表达了人们希冀来年有个好运程的迫切心情。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据说“年”起初不是一个节日,而是一种怪兽,头上长着犀利的触角,平时生活在深海中,每年农历的最后一天才出来祸害人和牲畜。古时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时,来了一个特殊的乞丐,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身穿大红袍,手拿竹子和红纸,全村人都急忙逃走,唯有一老太给他施舍了些食物,劝其快点避难,乞丐不听劝说,要求住在老太家来降年怪。老太和全村人走后,只见这个被称为“年”的怪兽来到村子,横冲直撞,当来到老太家门前,被门上贴的红纸吓退,又听到院子燃放竹子噼里啪啦炸响,只听院内老者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撒腿狼狈逃窜。从此,人们知道了如何降年怪的办法,就用张贴大红对联和点燃爆竹来驱逐怪兽,屡试屡爽,结果年年平安。当这个年关平安度过后,人们回来互相作揖叩拜,以庆祝没被“年”祸害,拜年从此兴起。就这样久而久之形成了过年的节日,取辟邪去恶,祈福来年事事顺意之意。

    忙年:从腊月初八开始,俗话云:吃了腊八粥,脑子犯糊涂。从此大把花钱置办年货,年味一天天浓起来,紧接着还要掸尘扫房子,祭祖请神等一系列的忙年活动。 提起腊八粥还要多说几句: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五谷杂粮、各种豆类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煮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此机会,清理厨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这就出现了自相矛盾的地方,一方面是节约吃腊八粥,一方面有忙年的猛花钱。

    小年:腊月廿三开始送灶神,大年三十接灶神。据说灶神名叫张单,是玉皇大帝派来民间掌管灶间之事,职责是审视伦理道德,观察民情善恶。每年腊月二十三夜回天宫述职。这天面朝灶房东面或者北面用糖瓜等供品祭奠,取意粘住灶爷的嘴,叫他报喜不报忧,有副对联说得好“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一家之主”。据说灶神是一个英俊的小白脸,所以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一说,恐怕和月神是美女,灶神是美男有关。可见男女授受不亲随时随处都在忌讳着。

    大年: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 ,中国人有一种习惯,不到正月十五不算年过完。北方大部分地区年三十初一喜欢吃饺子馄饨,一是取团员和美,二是感恩盘古开天地,把个混沌不清的世界开辟成了天宽地阔,东南西北万物生辉的清朗世界。有些地方喜欢吃哨子面,当然是希望一家人永远健康长寿了。

    屠苏酒:据说屠苏是一种暖胃驱寒的草药,也有说屠苏是用好多种中草药配制而成,古时人们习惯把用屠苏泡的酒吊在井中,过年时取出饮用。喝这种酒比较特别,打破了平时的长幼顺序之别,是从晚辈开始饮用,希望小孩快快长大,晚辈后饮是取挽留时光慢点走,使自己老得慢点之意。“春风送暖入屠苏”,当人们饮用了屠苏酒,浑身就会如沐春风般温暖。宋朝文学家苏辙的《除日》诗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说的就是这种风俗。这种别开生面的饮酒次序,在古代每每令人产生种种感慨,所以给人留有深刻的印象。

    换桃符:桃符其实是古人过年时给门两边挂的两块桃木板,上面画着两个神仙来辟邪护门,这两个神仙就是传说中的神荼、郁垒兄弟二人,他们二位专门管鬼,有他们守住门户,大小恶鬼不敢入门为害。所以每到年关人们“总把新桃换旧符”取的就是为了辟邪保平安之意。到了唐朝人们习惯用一文一武的秦琼敬德作为门神一直沿用至今。自从五代时有了蜀国君主在桃符上写的“年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从此就诞生了中国第一副对联。后来人们用春联来取代桃符表达喜庆心情。  

    老神联:腊月二十三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常见的有天地神联:“天恩深似海,地德重如山”;土地神联:“土中生白玉,地内出黄金”;财神联:“天上财源主,人间福禄神”;井神联:“井能通四海,家可达三江”。面粮仓、畜圈等处的春联,则都是表示热烈的庆贺与希望。如“ 五谷丰登 ,六畜兴旺”;“米面如山厚,油盐似海深”;“ 牛似南山虎 、马如北海龙”;“大羊年年盛,小羔月月增”等等。另外还有一些单联,如每个室内都贴“抬头见喜”,门子对面贴“出门见喜”,旺火上贴“旺气冲天”,院内贴“满院生金”,树上贴“根深叶茂”,石磨上贴“白虎大吉”等等。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内容丰富,妙语联珠。  在此不一一多说,适逢和平盛世,每到大年三十下午,家家大门忙贴吉庆春联,每每看到丰富多彩的祈福祝愿之词,直叫人春情荡漾,喜不自胜。此后的十五天,人们都沉浸在浓浓的亲情年味里欲罢不能。

    过庙会:按习俗说,过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年就算彻底过完了,但是,还有余味未尽的,譬如,在农村这个时候才开始热闹呀!要么张罗着唱大戏,要么忙活着耍社火,十里八村男女老幼携家带口的到邻村看热闹去了,小孩子穿的花花绿绿,姑娘小伙时髦时尚,嬉笑怒骂,打情骂俏,极力享受着幸福生活的逍遥自在。就这样甚至热闹到农历二月二龙抬头为止,精明的商人,利用这个时候做起了小吃和交易土特产品的生意,形成了农村集镇的庙会和交流会。交流会和庙会上的秦腔戏和杂耍游戏是绝对不可缺的,它是古老而接地气的文化活动,没有它们来助兴,庙会和交流会就失去了灵魂。

    就这样,年复一年,辞旧迎新,人们不断地希冀着人寿年丰、子嗣满堂,憧憬着五谷丰登、福音绵延。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散文)“二世宫”抵不过“二圣宫”
    • 下一篇:散文:只有自己淘汰自己(张继潭)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