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扶贫动态
    • 扶贫信息
    • 经验做法
    • 扶贫政策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乡村振兴>> 扶贫动态>>正文内容

    为了共同富裕的中国梦 ——西安市扶贫工作三年行动计划综述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6年01月07日 点击数:

    蓝田县簸箕掌村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

    三家庄猕猴桃在专业合作社带动下喜获丰收

    村里老年人过上了幸福的晚年生活

    碑林区为山区孩子捐资助学

    周至县王家河镇东涧沟村,两联一包干部入户调研

    周至县老堡子村水蜜桃大棚

    这是一场集聚全社会力量,全方位消除贫困、改善民生的扶贫攻坚战役;这是一次通过“企业投资、农民投地、折股参与、规模经营”的产业模式探索;这是一种扶贫与开发并重、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扶贫思路;在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形成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中,西安贫困人口将全部实现脱贫。

    2013年,西安市还有574个贫困村,贫困人口38.6万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9.38%。那一年,市委、市政府启动了三年扶贫攻坚行动计划,以加快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响亮提出了2013年消除绝对贫困人口,到2015年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同时,提前五年率先在全省完成新十年脱贫任务。

    2013年,《西安市扶贫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应运而生,成为西安扶贫工作指导性文件。一场以着力改善贫困地区发展条件,逐步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的扶贫攻坚战全面打响。

    移民搬迁 一次搬迁,长远受益

    站在坡上俯瞰蓝田县洩湖镇簸箕掌村,一幢幢灰砖白墙的徽式小洋楼一字排开,错落有致,楼前独立小院里的一方空间则大多洋溢着一抹绿色,一派生机盎然。村民赵粉桂就是这其中一栋房屋的主人。

    吉时到,鞭炮起,附近的村民都来围观。这天中午,赵粉桂终于从住了半辈子的旧居中搬了出来,住进了180平米的两层洋房,卫生间、厨房等装修得跟城里人家一样。这样的房子建筑成本起码也在20万元以上,但是村里人一分钱也没花。听闻喜讯,左邻右舍们都来搭手帮忙,将家具和新添置的家电一并搬进了新居。

    赵粉桂打心眼里觉得,政府的移民搬迁给他们带来的变化是从贫瘠之地到幸福之家,是彻底的改变。然而,新居带来的改变可不止这些。赵粉桂从一位普普通通的进城务工人员变成了一间小吃店的老板娘。

    致富才是扶贫的根本。簸箕掌村党支部书记李志刚满怀憧憬地说,与搬迁配套,村里还建了女娲湖休闲度假区、移民新村民俗风情区、温泉养生度假区、山地运动休闲区四大板块,最迟今年五一将全部投入使用。届时,将为簸箕掌村提供1000余个就业岗位,带来至少年9000万元的旅游综合收入。移民搬迁给村民发展乡村旅游带来了全新的机遇,“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被赋予了新时代的不同含义。

    扶贫攻坚三年时间里,政府累计投入财政专项资金5.67亿元,全面启动了8.4万人搬迁,开工建设了17个社区、111个安置点,建成房屋面积230余万平方米,在建7万余平方米。相对集中的沿路、沿街建社区,楼房安置每户补12.2万元,平房安置每户补7.4万元,鼓励更多的群众向社区集中;岭区村落沿镇建安置点,每户补6万元;个别搬迁的就地安置,搬迁特困户每户再补1万元。

    将困难群众搬出深山老林,只是扶贫工作的第一步。“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移民搬迁既是群众安居的平台,更是发展的平台,坚持移民搬迁与产业发展相结合,解决好群众搬离穷窝、险窝后增收致富的大问题,早就写在西安市移民搬迁规划的基本原则当中。西安市将移民搬迁与生态移民、避灾移民、工程移民、库区移民、农村危漏房改造、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等相结合,既而涌现了蓝田簸箕掌村、周至楼观社区等一批亮点工程。搬出来了居住条件得到改善,还将不断完善产业、教育、医疗等后续问题,真正做到“一次搬迁、长远受益”。

    产业扶贫

    造血式扶贫,富裕一方百姓

    一个在黄土地上挣扎了千百年的穷村子,依靠党的扶贫政策,大胆开拓思路,一路攻坚克难,短短三、五年,一跃成为颇受省内外媒体关注的金盆盆。“农民变股东,分散变合作;在家挣工资,还能收红利。”这句话是户县天桥镇胡家庄村村民对现在生活的描述。近年来,通过“企业投资、农民投地、折股参与、规模经营”的发展模式,胡家庄村民在免除经营风险的同时,获得了土地流转金、股份分红和劳务工资“三份收入”,村里居民的收入翻了好几番。

    西安市户县天桥镇胡家庄村,下辖六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1080亩,1020人。胡家庄村和荣华集团的联姻,村民将土地作为股本,荣华负责资金、技术,果农将个体分散种植变成集群发展,农民失地不失业、失地不失权,这种集劳务工资、股份分红加上土地流转金的分配模式,一下子将这个村的人均收入提高到万元以上。土地流转金、股份分红、劳务工资这三份收入一举让胡家庄成为富裕村:目前,胡家庄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4600元,3年时间翻了一番。

    胡家庄的村民富裕了,一栋栋楼房鳞次栉比,设施齐全。如今的胡家庄村已成为周边村的商贸服务中心,人气旺盛,村民心中其中更多的是一股创业致富的心劲和蓬勃快乐的舒畅气儿。

    目前胡家庄村被天桥镇确立为农村片区化中心社区。商业便民,政策法律、产业培训等各类服务项目,犹如无尽的能量光源向周边八个行政村辐射。

    救济式扶贫可帮一时,不可帮一世。贫困地区想要彻底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必须依靠产业,村子有了产业,贫困村民拔掉了“输血管”,向“造血型”转变。两年多来,全市累计投入产业扶持资金近3亿元,扶持发展起了蓝田杨寨、周至老堡子、户县胡家庄等一批产业发展典型村。核桃、水蜜桃、葡萄等成为了这些村庄的支柱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

    两联一包

    精准滴灌,真情帮扶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精准扶贫。其实在2012年,西安就先人一步,开始创新扶贫工作方式,改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将扶贫政策、资源集中到以户为单位的贫困人口家中。

    按照广泛动员、全面覆盖、精准措施的要求,全市动员了516个单位和24579名干部包村包户帮扶,实现了574个贫困村全覆盖。2012年11月,西安市两万多名帮扶干部、社会爱心人士,常常走在崎岖山路上,深入到“两联一包”帮扶点,逐户调查、真情帮扶。

    2013年,全市对36.6万贫困人口进行了摸底统计,实行动态管理并建立起了翔实的数据档案,做到对象精准;2014年,近2万有部分劳动能力的低保户也被纳入脱贫对象,全市确认贫困人口38.6万人。同年3月,574支驻村扶贫工作队满怀真情,和这些“穷亲戚”同吃同住,对识别出的贫困人口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要求,制定具体脱贫计划和针对性帮扶措施,做到施策精准;对贫困地区和群众精准配置扶贫资源,做到管理精准;这些扶持政策保持三年不变。

    周至县王家河镇东涧沟村地处秦岭山区,由分散在大山深处约1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91家村户组成,在过去没有电话的时候,如果要召开村委会,村长最少需要四天的时间,不知道要走多少山路才能通知到每家每户;该村以传统农业为主,种植品种单一,整体经济情况较差,生活比较困难,是一个人均年收入仅2000余元的经济贫困村。经过城投集团一年多时间的帮扶,东涧沟村旧貌换新颜,正在一步步走向富裕美好。

    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两联一包”驻村干部李新卫说:“我们研究制定了三年扶贫规划和2013年工作计划,从增强经济薄弱村‘造血’功能入手,引导贫困户提高自主发展能力,确定了‘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的工作思路和‘扶贫与开发并重、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工作方针,重点实施帮扶‘六大工程’,形成了全方位的帮扶体系。”

    给村民带来了致富契机,全村形成了“家家种苗、户户养殖”的繁荣景象。送义诊,送演出。逐渐富裕的村民们享受到了更多福利。

    如今,提起西安城投集团,东涧沟村的老老少少都不由自主地翘起大拇指,村民们都说是城投集团照亮了他们的致富之路,浇开了他们的幸福之花。

    2014年,孙寒冰成为户县洪庵村的驻村帮扶干部,和村里的“穷亲戚”同吃同住,对村子里的贫困人口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要求,挨家挨户查摆问题,让各项惠民政策精准“滴灌”。为了打开村里葡萄的销路,今年他们搭建起的葡萄网络销售平台,用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村里葡萄产业的发展,目前已成功将2000多亩葡萄销往重庆、宁夏等地。“网络销售解决了我们最发愁的销路问题,为葡萄拓宽了市场,让村民们的辛苦换成了真金白银。”洪庵村书记何文宏告诉记者。

    山路无言,山路有情,一笔一画记录下他们的脚步和汗水。西安市开展“两联一包”扶贫活动三年以来,两万多名驻村干部、社会爱心人士沿着山路,为贫困群众送帮扶资金,送开发项目。送去了温暖,收获了村民的笑脸。正是他们为精准扶贫铺设下的“管道”,让各项惠民政策精准“滴灌”,使其作用最大化。村民们都说:“干部住到村里,心就踏实了。”

    两年多来,各帮扶单位引资扶志,制定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全面参与扶贫项目管理,充分发挥了精准扶贫的“管道”功能,涌现出市委政府两个办公厅、碑林区、港务区、人社局、民政局等众多帮扶先进单位。截至目前,各单位累计投入帮扶资金近3亿元,实施了产业扶持、基础设施建设、就业培训和解决群众困难等帮扶项目3000余个,对贫困村、贫困群众的脱贫发挥了重要作用。

    形成合力

    构筑“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

    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组成了‘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这就有如织出了一张细密的网,全方位改善贫困状况,走向富裕,奔向小康。目前,西安市“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基本形成,齐头并进,确保对贫困地区各项投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形成扶贫开发合力。

    寒门学子人人都有学上。西安市建立起了贫困家庭大学生、中高职在校生和高中生数据库,向应届大学生按规定发放助学金,西安市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00万元,贫困大学生4年将获得最高1.2万元的助学金。

    同时,西安对贫困地区教育发展项目予以重点倾斜。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以上,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

    整村推进、移民搬迁、产业扶贫、行业扶贫、“两联一包”……三年来,这一项项扶贫项目和政策,不仅给贫困村民送来了致富希望,更送来了社会的关爱、党和政府的温暖。

    下一阶段目标

    “瞄准小康、突出重点、分类扶持”是下一阶段西安扶贫工作的主要思路,将村子分为重点扶持村和提升发展村两类进行扶持,将户分为重点扶持户、提升发展户和保障户(无劳动能力)三类扶持。

    “双百一万”工程将成为下一步西安市扶贫工作的关键词,以200个相对贫困村、近万户相对贫困户为重点扶持对象,其它脱贫村、脱贫户为提高完善对象,通过产业扶持、移民搬迁和驻村联户等重点措施,使村的主导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得到明显提升,户的增收渠道进一步稳定、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

    “建起1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100个农田水利设施,扶持20个乡村旅游村……”市扶贫办负责人成竹在胸,未来将通过财政担保撬动银行贷款资金,全面解决各户的发展资金问题,建立健全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体系。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市联合督查组检查督导长安扶贫开发工作进…
    • 下一篇:又是一岁春风度 精准扶贫暖人心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