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杜益茂>>正文内容

    (散文)油印小报

    作者:杜益茂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21日 点击数:

    最近一位同学从箱底翻出五十七前我们办的「新生活」油印小报,看到她勾起我对1958年暑假生活的回忆。小报上全是诗篇,现在看来篇篇稚嫩,粗糙,然而她是当时我们劳动生活的真实写照,令人难以忘怀。

    1958年,正是大跃进时代,毛主席提出"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当时我在西安巿34中读高二,是学校最高年级。学校勤工俭学搞得热火朝天。这年暑假期间,学校要盖三座教室供新学期新生使用,虽然请好了建筑队,但学校地处灞河岸边,校内低洼,需拉沙垫土,这个任务自然落在我们身上。学校按年级、班级,从高到低、从上到下分为中队,我们是高二、一班、自然为第一中队。为了配合形势,鼓舞士气,我们办了张油印小报,可能是从崭新的人生开始,便取名「新生活」,我们既是学生,又是工入,还是诗人,一边劳动,一边写诗。「新生活」一直围绕我们暑假劳动刋发同学们写的诗歌。当时,起土在操场,拉沙在河滩,仅七天建校劳动,就抬土120方、拉沙40方、石子6方。「新生活」上就刋登"建设新校园"一诗:一中队,英雄多,干起活来真热活。不怕热,不偷懒,为了建校爭荣光。工地上,歌声扬,生龙活虎赛战场。要问我们为什么?建设美丽新校园。建校劳动,白天干,晩上加班干。一首诗道:太阳疲劳睡觉了,我们还是把活干。镢头抡得欢,拉车一溜烟。谢谢明月皎洁光,挖出石子十多方。

    七天建校劳动结束后,我们立即赶赴距学校三四里的机瓦厂劳动。机瓦厂是当时西安东郊最大的专门烧砖和瓦供盖房用的的厂子。我们到机瓦厂劳动,就是挖土,运土,供工人师傅和泥做坯。在机瓦厂劳动,我们和工人师傅在一起,学先进思想,学技术本领,他们对我们关照备至,令人感动。「新生活」上刋发"战斗在机瓦厂上"一诗:学校东方,有一个雄伟的工厂,它就是我们的家乡,也是我们的战场。千百座厂房,竖立在可爱的家乡,英雄的士兵,战斗在机瓦厂上。还有一首"和工人在一起劳动"写道:和工人一起劳动,使我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工人伯伯慈祥的面孔,时时给我无穷的力量。土车在便道上奔驰,一车车,一辆辆,最前面的是我们的同学。炎热的阳光,他们汗水直流。随着车轮的转动,我们的心和工人连在一起。

    为了抢时间,也为了自力更生鍛炼自已,我们把灶办在机瓦厂,毎日劳动在厂,吃饭在厂。那时我们学生的户口都在学校,粮油由粮店定量供应。班里抽出两名同学专门做饭,其他同学一有空就帮灶,两位同学从学校灶上拿回粮油,在灞桥街每天釆购蔬菜副食。我们办的灶吃得热伙,吃得満意,又节约粮钱。「新生活」"我们的灶事员"一诗中这样称赞:吴有道,真能干,抬了土,不上算,还当我们的灶事员。蒸的馍,煊又软,炒菜米汤香又甜,师生吃了都说谄。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诗歌)握往习总书记的手
    • 下一篇:(诗歌)峰回路转洪庆山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