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魅力长安>> 生态长安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陕西名茶
    • 茶叶茶具
    • 茶道茶经
    • 茶与养生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茶与文化>> 陕西名茶>>正文内容

    陕西茶叶的历史和现实状况

    作者:佚名 来源:转载 发布时间:2006年12月12日 点击数:

      陕西茶叶产于陕南秦巴山区,是古代巴蜀茶产地的一部分。早在巴蜀国时期,茶叶即已作为贡品。西周时,茶叶由四川引入汉中郡(今汉中、安康地区)。及至唐代,梁州(今汉中)、金州(今安康)已盛产茶叶,而且成为全国八大茶区之一,称作山南茶区。当时山南茶已进入长安市场。


       宋代,茶叶 生产遍及秦岭以南各地。陕南设有西县(今勉县)、城固二茶场。洋州(今洋县、西乡等地)、金州"人户以种茶为生,"饮茶已相当普遍。
       
    明代,陕西成为汉(汉中)、川(四川)以茶叶易马的全国茶马贸易中心,并在褒城建立茶厂。褒城茶厂是中国历史上建立最早的茶厂之一。《明史》所载之《茶法》总计约4500字,其中大部分记载了汉中及四川茶的史实。据《明史·食货志》载: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户部言'陕西汉中、金州、石泉、汉阴、平利、西乡诸县,茶园四十五顷,茶八十六万株。……令每十株,官取其一。无主茶园,令军士薅采,十取其一,以易番马'"、"用陕西汉中茶三百万斤,可得马三万匹。"是时"以茶易马,惟汉中、保宁","以汉茶为主,湖茶代佐之。"陕南茶叶生产已有相当规模。汉中茶产于汉中以东各县,主产地在离西乡县400里的巴山腹地。《西乡县志》也有"汉中之茶产于西乡"、"西乡茶地惟三里耳,三里去县有四百里"的记载。
        明代中后期,茶税苛重,由"三十取一",增加至"十取其一"。《西乡县志》载"然税重多扰,民不聊生,利不胜害也。"汉中地区曾有"拔茶植桑"之事。《宁羌州志》的《劝桑行》诗中有"拔茶只因桑无税,户外催课人不忧"的诗句,汉中地区茶叶生产渐趋衰落。明武宗正德七年(1512)紫阳县正式建制,原集散于西乡、汉中的紫阳茶由此渐有名气。《西乡县志》载"至清代,陕南惟紫阳茶有名。"《紫阳县志》亦有外地商人在紫阳"买茶装篦,邑民利之"的记述。后因茶马法衰落,紫阳县撤去商人所立之茶店,禁止茶叶私人贸易,以致影响茶叶生产。至"光绪年间价尤低廉,多有毁去茶树者。"民国初期,"茶价稍昂,植者渐广。"民国25年(1936)年陕西茶叶产量达112.3万斤。抗日战争时期,民国30年(1941)茶叶产量下降至51万斤。后因湘、皖茶区相继沦陷,交通阻塞,南方茶叶无法运销西北,紫阳茶销路渐趋扩大,不仅销往西北各省,还销往鄂北、豫、晋南等地,供不应求。紫阳茶遂闻名全国。
        建国后,我省茶叶生产得到一定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发展较快,面积已由70年代的7万亩,发展到1998年的42.73万亩,总产0.63万吨。名优茶叶生产迅速发展,目前已有午子仙毫、汉水银梭、秦巴雾毫等一大批名优茶叶投入规模生产,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我省茶叶生产主要集中在安康、汉中两地,商洛也有少量种植。目前茶叶生产的主要问题:一是广种薄收,单产低。按全省目前茶园面积计算,亩产仅14.74公斤。二是茶园分散。全省四十多万亩茶园分散在十多个县中,因而使本省栽茶技术不便推广;三是加工制茶设备差,品质规格不稳定,经济效益不高。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午子仙毫的传说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