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魅力长安>> 文化长安>>正文内容

    陕西诗歌现状调查 陕西诗坛还有诗意吗

    作者:谢燕南 来源:三秦都市报 发布时间:2015年10月24日 点击数: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长河中,诗词占据了极其重要的部分,为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文化瑰宝。而如今,诗词不仅淡出了人们生活,甚至在很多人眼中被“低俗化”,成了无病呻吟,让人尴尬又惋惜。我们真的不需要诗歌了吗?当下的诗坛真的没有诗意了吗?在陕西诗人眼中,并不如此。

     

    诗歌正在进入复兴时代

     

    当记者就诗歌现状进行采访时,诗人王渊平率先对此做出了回应。“不可否认,诗词确实是文学各种体裁中最早淡出人们视野的。现在是物化时代,人们过多的追求物质发展,忽略了精神追求。缺少读者,诗歌自然难以发展。”

    诗歌的发展诚然有它尴尬之处,但在王渊平看来,当下诗歌仍是在积极发展的。“现在,我们身边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接触诗歌。尤其是随着数字时代技术的推动,为诗歌带来了复兴。手机的普及,微信的产生,让诗歌开始接近读者,接近百姓。就像我们前段时间发过一个诗歌链接,一瞬间就有一千多人点击阅读,他可能不会写诗,但是他在看。你有机会读到诗歌,接触到它,自然会促进它的发展。”

     

     

     

    陕西有土壤只是缺少氛围

     

    对于这个问题,诗人杨莹同样很有感触。“诗歌确实是小众的,它可能永远都不会成为生活必需品,但我们也是离不开诗歌的,因为诗歌能精准、迅速、强有力的表达感情直击人心。尤其是在陕西。这里是唐诗的故乡,在这片土地上,曾有无数诗人留下优秀作品,这里具备着丰厚的诗歌土壤。”

    作为西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诗歌专业委员会主任,杨莹一直在接触陕西诗人,这也让她看到了陕西诗坛的更多可能。“必须承认,现在咱们的诗歌氛围比不了古时,除了专业人士以外很少有人接触诗歌。但是陕西诗坛是有诗意的,有很多人都是真心热爱着诗歌的,他们希望学习、希望能写出好诗。当然,写诗确实是需要天分的,是不是诗、算不算好诗也需要更谨慎的评判标准,但是这种态度是积极地。我们可能永远都回不到唐朝,但是不代表我们不能发展它。现在的问题只是在于,我们需要培养更好的氛围。”

     

    培养诗歌发展需要有力平台

     

    如果陕西诗坛绝对是有诗意的,那么如何做才能让更多人看到、并受到感染?在王渊平看来,诗人本身的责任重大,“我一直强调一句话,你冷落社会,社会一定冷落你;你不关心民众,民众也不会关心你。这就是我们写诗最需要铭记的一点,诗歌意境是审美不是审丑的,你必须写出这个社会状态下,人民精神和审美最需要的东西,才能让他们对诗歌产生兴趣。当我们的诗人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有美好的向往,能带给人们灵魂的升华,那么这样的诗歌一定会受到热爱。”

    在杨莹看来,诗歌的发展需要诗人努力,但也离不开大环境的支持。“要改变这一点就需要政府支持,对诗歌产业进行扶持,为诗歌发展搭建平台。比如策划做一个属于陕西的国际诗歌节,让世界优秀诗歌在这里汇聚交流,让老百姓亲身接触感受诗歌美丽,那么相信诗歌在陕西会有更好地发展。”   记者谢燕南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弘德倡贤”重阳节书画展在我区滦镇街道…
    • 下一篇:市书法家协会文化下基层走进长安一中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