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魅力长安>> 话说长安>>正文内容

    哈萨克斯坦“陕西村”用关中席面招待乡党 村长是咱长安人

    作者:李正善 来源:华商报 发布时间:2015年10月12日 点击数:

    10月9日,咸阳市人民政府秘书长卫西亭等率领的经贸慰问团,为要去“陕西村”的泾阳茯茶驼队打前站,先行来到哈萨克斯坦“陕西村”探望,受到当地乡党的热情欢迎。

    村史回民博物馆展出的都是老陕用品

    10月9日11时许,经贸代表慰问团成员首先来到营盘村,参观村史回民博物馆。实际上“陕西村”不是一个村,而是包括营盘、新渠等4乡7个村,7万多东干(陕西方言里的东岸子)人居住地的统称。东干人把关中的传统习俗文化延续至今。在位于营盘乡的回民博物馆展出的近千件展品,有木制的犁铧、铁锨、铁叉等农具,还有大量的服饰等,这些物品与关中地区农民曾经或现在使用的都差异不大。


    长安籍的“陕西村”村民——哈萨克斯坦东干协会会长、中国海外交流协会理事、新丝绸之路文化经济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安胡塞,捧起一个直径约三四十厘米、上面钉了多个铁卡子的大瓷碗介绍,“这就是咱们带过来的大老碗。”在“陕西村”,人人都会说陕西话。安胡塞说:“老人们吩咐过,不要忘了陕西话,不要把陕西话丢了。”为了实现老一辈的吩咐,东干人将汉字与当地的俄文结合起来,创立了东干文字。至今,村里男女老幼都能说陕西话。在回民博物馆大厅内,华商报记者问21岁的少女法丽达会说汉语不,她用陕西话回答会。法丽达甜甜地笑着说,她去年大专毕业,在乡里当警察,看到这么多人从老家来,她很开心。


    86岁老人有上百孙子孙女

    参观完博物馆出来,在广场北边坐着的一位拄木拐棍的老人,引起了大家注意。

    卫西亭等人走过去,和老者聊起来。“你好,老人家。你在这儿做啥呢?”“嗯。额(我)在这儿晒暖暖呢。你浪(逛)来咧?阿达儿(哪儿)来的?”

    “我们是从陕西来的。”

    “好,好!”

    接过陕西泾盛裕茯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恒光递过来的一杯茶喝了一口后,卫西亭问老人味道怎样,老人连连点头,乐呵呵地回答:“嘹着呢。”

    老人自称叫阿德娃,今年刚满86岁,老伴儿法德曼82岁。他们四世同堂,有11个儿女,上百个孙子孙女。儿子长大成人搬到附近其他地方去了。

    阿德娃戴着蓝底白花的帽子,留着一撮小胡须,脸色红润,口齿清晰。一听面前这些人来自老家陕西,拄拐起身带路,吆喝着一定要叫客人到他家去坐坐。“额(我)放咧一辈子羊,么(没)害过病。”

    刚到家门口,老人就拖长声音,高声吆喝着对院子里喊叫:“出来咧,来剋(客)咧。”

    老伴儿法德曼走出来,边走边问:“啊哒儿的剋(客)?”老汉回答:“咱老家来的。”老伴儿急忙招呼人为客人端茶倒水。“陕西村”的村民,家家户户都是宽庄大院,基本结构和陕西关中的农居相近,一进门一个大院子,后面是房屋。

    关中农村席面招待贵客

    这次为泾阳茯茶驼队西行的牵线人,就是哈萨克斯坦东干协会会长安胡塞,得知咸阳经贸代表团要到陕西村来,前一天晚上他在江布尔州州府所在地塔拉兹参加完当地庆典晚会,第二天一大早就赶回村子——“陕西村”新渠乡家里,并提前告知老伴儿和女儿做饭,他要用地道的关中臊子面和席面招待贵客。安排十几名陕西客人在他垒有土炕的客厅坐定,按照过去长安招待贵客的程序,首先每人一碗地道的臊子面。“这些菜,韭菜咧芹菜咧辣子咧,都是过去从老家带来的。像这线线儿韭菜,就是咱那边带来的种子,这里的韭菜不好吃……”老安指着菜肴,如数家珍。

    吃完臊子面,收拾了碗筷,开始吃席面。据老安讲,这里的席面完全传承的是长安为主的关中传统菜品,最少13碗,最多88碗。端上来的菜都是用瓷碗盛装的,而不是用碟子。他今天上的有80碗,其中包括关中农村常见的炸鸡块、炸鱼、甜饭、丸子等菜品。

    餐桌上的一道菜,特别引起了泾阳县县长张渭的注意。他问安胡塞这道菜是不是“穰饸”,安胡塞说“奏(就)是么。”张渭惊喜地说:“没想到在这儿还能吃到正宗的穰饸,这小吃只有我们泾阳有,是泾阳社树村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一道秘制菜肴。由此看来,‘陕西村’的众多村民来自泾阳的说法,绝对是有依据的……”

    吃席面前,安胡塞的老伴儿端上来一个大盘子盛的形状为龙、长安人叫“花糕”的花馍。这种花馍一般是让最尊贵或者最年长的客人,用刀子慢慢切开。花馍里伴有花生、核桃仁、大枣、葡萄干儿、玉米粒等。卫西亭接过刀子,小心翼翼地切开。吃了预示着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花糕馍,

    客人们开始品尝地道的关中席面。琳琅满目的美味小吃,让离开家乡多日的客人们仿佛回到了家里,心中顿生一股温暖之情。

    陕西多方资助“陕西村”发展

    正吃饭时,门外进来了一名小伙儿。

    这小伙儿姓戴,也是西安来的,正在“陕西村”搞蔬菜大棚。该项目是科技部委托陕西省科技厅兴建的中哈科技示范园,有15万亩土地的规模。

    据介绍,近年来,陕西省在文化、教育、科技、农业、卫生等多方面,给予“陕西村”大力支持。今年5月,东干协会与省卫生厅签订协议,陕西将投资1500万元人民币,在这里建设2000多平方米的医院。

    “咱们还要和省文化厅在这里合建一个陕西文化中心。”安胡塞介绍,这里距离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家乡只有20多公里,他计划建一个李白博物馆公园,吸引国内游客来“陕西村”旅游。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我区开展“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
    • 下一篇:长安区人民检察院强纪律转作风 深入践行…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