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王亚凤>>正文内容

    (散文)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作者:王亚凤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10日 点击数:

     

    露凝白,寒蝉鸣,鸣雁来,玄鸟归。

    夫家外甥下午从广州动身,踏上开往西安的列车。这个十五岁的少年,身背求学的行囊,更兼阿公千里迢迢托他带来的一轮大如满月的饼,独自来古都西安投靠舅舅了。这个舅舅,我的夫,从列车出发前便开始心神不宁,不时掐表,望天,直至被提醒是明日才到,方哑然失笑。只看他一眼,我便明白,这颗心,又如飘萍了······

    白露已至,距中秋,还有几日?远在岭南的公公,年事渐高,对子女的依恋日益加重,而他最钟爱的这个儿子,为我这个身居长安故土难离的儿媳所累,长久不能归家,是否,我在强人所难?

    夜色漆黑,不见一丝儿月。庭院但见夜露薄凉,地上不知是细雨还是离人忧伤的泪滴所湿,不止寒蝉噤了声,连一只蟋蟀的鸣叫都听不到了。

    我只知黎明前的黑暗最黑,却不知中秋前的月也在深深地蛰伏。除了丝绒般暗沉的黑,仿佛一颗星子都不敢打乱计划,屏息潜伏着。它们,都在为那个万人瞩目的团圆之夜养精蓄锐么?夜,静得让人四顾茫然,只隐约闻到草木息息吐纳之声,空气中有如雾的水滴在渐渐向草叶聚拢,欲在无人打扰的夜晚凝成一滴滴澄澈的露珠。夜鸟轻轻地呼吸着,距我最近的这株国槐上,栖息着灰惊鸟一家。我善良的夫曾将坠落的幼鸟轻轻送回它们的窝巢。夜风似乎撩动了我美丽的窗纱,柔和的小夜灯下孩子已进入甜甜的梦乡,而我不善言情的丈夫独坐灯下在想什么?我轻叹一声再将眼光投向空茫的夜,多么希望,目力所及之处,缓缓升起一轮明月,于瞬间照亮我仰望的脸,点燃我依稀迷蒙的双眼······

    人生在世,谁没有故乡,没有父母,没有爱人,没有熟悉的亲密家园?只是,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仲秋的月啊,在我心里,是永远明晰皓洁的一轮。最爱那天上人间不分伯仲的完美月色,清辉皎皎,似嫦娥舒广袖伴着月桂洒下的一把银露,将白日里平淡无奇甚至庸常到丑陋的角角落落都矫饰了一遍,一切美如童话。那踏着月色嬉戏的女孩儿,以圆月为背景,将自己幻化成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翩翩起舞弄清影,定格成记忆中关于家乡关于中秋的不老剪影。从不曾料到,在遥远的千山万水之外,有个同龄的少年,亦在同一时刻,手捧米酒、桂圆,对月膜拜。他说自幼神往书上瑰丽的大唐长安,遥望远方,不知可有仙女降临?这神秘莫测的姻缘啊,是否就在那一刻,带着无人能懂的天书信使,悄然启程了······

      

    长安的中秋,有着硕大美味的石榴,有清甜爽脆的枣子,有绵软冰晶的柿子,有甘甜香糯的板栗。有操着高喉咙大嗓门的爷们儿,捧起大如脸盆的海碗;有行走如风的娘们儿,挥动通通通的擀面杖,鼓捣出一盘金黄喷香的月饼。他们虎头虎脑的儿子和俏丽洒脱的女儿们,围着方桌祭月,用不出声的悄语呢喃向月亮祷告······

    岭南的月,朗照着同北方迥然不同的山水沟壑,花鸟鱼虫。返乡的游子回来了,祠堂内外鞭炮震响,硝烟散尽,留一地散碎的“大红袍”。仁慈的祖宗只闻闻芒果的清香,欣赏一番儿孙们供上的鸡鸭鱼喜庆的造型,就又赐给儿孙们饕餮了。巧手的厨子懂得感恩,总会奉上精心制造的美味大月饼,花前月下,阖家共享。

    大雁从北方飞回来了,相安无事的人们没有谁去关心它们把窝搭在哪里,偶尔踏进一方沼泽或苇塘,发现一窝亮晶晶的眼睛时才会发出惊喜的轻呼:哦,迁徙的鸟儿回来了!玄衣的家燕依然如故,毫无隔阂地扑向旧巢,衔泥补窝,一头扎进寻常日子。

    我家的孩子们呢?雨水越来越多,丝丝秋凉渗入骨缝,老人拂一把花白的头发,撸去湿漉漉的雨丝,只觉腰腿一阵阵儿酸痛,像被许多枚银针深深浅浅地扎着。我的孩子们,这些没有翅膀也能飞,没有四蹄也能撒丫子跑的孩子们咋不见回来呢?老人叹息一声,独酌一盅淡薄的米酒,寡凉寡凉的。

    之前同夫回来过的中秋,我时常想:我是怎样从长安来到这岭南的呢?大约初有东坡先生“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之魅,觉得这古时流放之地一定有我所不知道的神秘美好;待到青春年华时,全国一呼啦改革开放而岭南先行,更被这时尚新潮之地吸引了来。来了方知,他在这里!岭南的小伙儿自有着北方男孩所不具备的精明狡猾,持之以恒滴水穿石,再高傲的北方姑娘也有被渗透的时候。

    经年累月,天上那一轮明月,渐渐混为一谈。除了我们年迈的双亲此生改不了的乡音外,其他的都渐渐模糊了界限。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碎,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赶明个,广东的外甥就到了,他的行囊中,有公公特意订购的一款形如巨轮的月饼。那特色月饼,表皮金黄油亮,精雕细琢;内有各色馅料,精工细作。完全不同于北方的糖果五仁等单纯的甜味,它集火腿冰肉龙眼荔枝海参蚝螺等美味于一体,滋味奇异嚼之满口生津。我自尝后念念不忘,于是有了公公这执着的年年不忘······

    白露与中秋,隔着多少个日月?长安与岭南,要跨越多少山山水水?红尘滚滚,有多少琐事能排在父老双亲之前?。。。。。。

    夜露愈发凉了,沉思间,肩头忽然包裹上一片温暖。丈夫绕在身后,无言相拥。亲爱的,月亮什么时候出来呢?快了,在我们动身回家的路上,月亮会同时启程,照亮我们心头的迷茫。来,园中有茴香,采一把学做一回北方月饼吧。要不,我们也来学学古人,将南北方风味糅合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作者简介:王亚凤,70后,长安人。诗名:马铃薯。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华商报副刊签约作家。嫁于湛江,现居西安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散文)那些难忘的名字们
    • 下一篇:(散文)柿子 柿花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