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 兰花寄养“开出”致富新路径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每小平>>正文内容

    (散文)长安推广“三六播带”

    作者:每小平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5年08月31日 点击数:

    一、县委试点的经验

        1975年前后,县上从渭南、华县、临潼等地学习“三六”播带生产技术,加之长安县在海南岛制作玉米种子,县委书记卜克义思路活跃,接受新的事物快,为了农业学大寨、粮食增产,而在全县大力推行“三六”播带生产(一刀切)。

        1. 间作套种 1970年以后,细柳和斗门地区推广麦收前豁行点播玉米,全县每年约3万余亩,点播抢了农时,较直播玉米亩产高出50公斤左右,早播种小麦也较稍迟播的亩产高20多公斤。1977年,全县推广三六播带,即麦田中每隔六尺预留三尺空地种玉米。这样,玉米初春九里种,夏末伏里收,故又称“九伏”玉米。未能持续大面积推广。1999年《长安县志》《农业·耕种制度与方法》P173页。

    中共长安县委文件[1977]14号,……“九伏”玉米:分配面积多少,实播多少,没播够的原因是什么?出苗情况怎样?水能浇到多少,水浇不到的怎么办?浅锄、补苗、防虫等管理情况怎样?县委分五个检查组,于4月16日开始检查,25日结束。由张家谋、王金道、马清泉、门耕田、孟庆朝、张民华、郑明芳、龙宏声、张逸民等任组长,开展春耕生产大检查,重点检查50万亩“九伏”玉米的播、管情况,采取看、访、听、评、讲等方法,进行典型对比和路线分析……

    1977年6月3日,县委、县革委会“关于召开一季两料‘渡江’先进集体评奖大会的决定”……43万亩“九伏”玉米,苗齐苗壮,长势喜人。为争取今年一季两料“渡江”奠定了基础。……“九伏”玉米平均亩产在700斤以上的公社,800斤以上的大队,900斤以上的生产队,千斤以上的田块……

    举旗抓纲拼命干,确保秋粮翻一番。县委发文要求:……“坚持以‘三六’播带为主要内容的耕作制度改革,管好‘九伏’玉米。我县‘九伏’玉米已普遍进入‘喇叭口’期,正是争大棒、夺高产的关键期。我们决心再鼓一把劲,再上一点措施,水肥猛攻,灌足‘喇叭水’,施好‘喇叭肥’,普遍喷一次磷。凡是水浇不到的地方,发扬‘千里百担一亩苗’的精神,担水泼浇,丰收不到手,管理决不放松。”……“县委决定:小麦和‘九伏’玉米两料在800斤以上的公社,900斤以上的大队,千斤以上的生产队;‘九伏’玉米平均亩产在700斤以上的公社,800斤以上的大队,900斤以上的生产队,千斤以上的田块,均可作为先进集体,出席县上评奖大会。……”

    县委关于三六播带(九伏玉米)一年来的实践证明,大改促大变,大变出成果。今年尽管遇到了低温,干旱等自然灾害的严重威胁,全县人民以大寨人为榜样,革命加拼命,拼命干革命,在三种三收上狠下功夫。终于把“七灾八害”的灾害之年,变成大增产大跃进之年。全县74万亩夏田和首创大面积种植的40多万亩“九伏”玉米,都夺得了较大的丰收,夏粮和“九伏”玉米的丰收,为完成和超额完成全年生产计划奠定了基础。上料促下料,两料促一料,晚秋作物的长势比人们预料的情况要好得多。……丰收不忘国家,丰收不忘多贡献。在超额完成夏粮征购任务之后,各社队又接着用“九伏”玉米增交爱国粮。义井公社已经完成了全年征购任务。……义井、斗门、镐京、纪阳、沣西、内苑六个公社一季两料闯过800关……许多社队夏粮和“九伏”玉米两料都增产了。斗门公社普渡大队,269亩“九伏”玉米亩产达到514斤;内苑公社鸭池口大队“九伏”玉米1696亩,亩产420.3斤;小新村大队1154亩,一季两料亩产达到896斤。五星公社和迪大队,一季两料亩产达到816斤;杜陵公社旧寨子大队,夏粮和“九伏”玉米亩产达到802斤;王莽公社刘秀大队一季两料亩产达到812斤。“三六”播带三种三收,不仅促进了粮食生产,而且也为多种经营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许多社队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套袋空行,种瓜点豆,栽烟种菜,广开门路,既增加了社会财富,增加了集体收入,活跃了市场,又改善了群众生活。砲里公社利用“三六”播带空行,种植油菜3000亩,已获得丰收。千亩辣子,200亩大葱,近百亩旱烟,长势都很好。……

    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我们不但全面收到了丰硕的物质成果,更可贵的是锻炼了人的思想,精神上来了一个飞跃。一、开阔了眼界,鼓舞了士气;二、大大促进了劳动管理和经营管理;三、改变了作风,拉炼了队伍。一些人议论说“今年夏粮减产是‘三六’播带面积大了,‘九伏’玉米多了,一亩种六分,当然打不下一亩地的粮。”这种说法,是毫无根据的。酒铺公社地处半川半原,县上分配种“九伏”玉米5423亩,他们只种了251亩,占不到夏田面积的三分之一,如果按一些人所说的“九伏”玉米多,小麦必然要减产的逻辑,酒铺公社今年的小麦产量至少是减产幅度最小。但实际上,他们每亩却减产95.6斤,比去年下降了21.7%。

    针对“九伏”玉米也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绝大多数人说好,也有一些人说不好。所谓不好,无非是嫌产量低,粗粮不好吃,这些同志应该利用这次大会的机会,多看一看全县的形势,多听一听兄弟社队的经验。全县既有“九伏”玉米上《纲要》的公社,也有过“黄河”的大队,还有跨“长江”达到900多斤的田块,应该看别人,想自己,查一查原因到底在哪里。……

    (县委1977年40号文件,1977年7月2号等文件略)

    2. 全县推广的力度与阻力

    1. 地貌与农业区划:长安区川、塬、山坡皆有,千差万别。砲里、风凉(八里)、少陵、神禾四原(干旱原区),南山(终南山)和西部洪积平原。长安区地貌多样,山川塬皆俱。全县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有耕地88.05万亩,占总面积的41.45%,农作物多种多样。

    降水空间分布:全县降水由平原到台原,山区逐渐增多,山外年降水量540~800毫米,浅山区达800~1000毫米。全县降水强度平均夏季最大,其次秋季、春季,冬季最小。各月份中,9月最大。

    长安季节降水不均,降水变率大,干旱比较频繁,尤其是春夏连旱,夏秋连旱,特别是伏旱。四大原为重旱区。全县因旱灾造成粮食减产的有1974、1976~79年。

    根据地貌等实际特征,水资源分布及生产条件等因素情况,长安可划分为6个综合农业区。即:西部平原粮棉园牧区,占全县总面积的25.55%,耕地总面积的47.43%;半川半原粮园渔区,占全县总面积的9.88%,耕地面积的16.83%;东部台原粮牧林区,占全县总面积的9.65%,耕地总面积的17.86%;沿山丘坡果林牧渔区,占全县总面积的7.54%,耕地总面积的11.71%;秦岭低浅山水保经济林牧薯区,占全县总面积的15.69%,耕地总面积的3.87%;秦岭中深山水源涵养林牧区,占全县总面积的31.69%,耕地总面积的2.31%。《农业区划与产业结构》

    1. 西部平原粮棉园牧区 包括细柳、斗门区11个乡镇和东大、五星、黄良、郭杜等4个乡镇及内苑、子午、皇甫、王曲、韦曲、申店等乡镇的部分村。面积407.2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5.55%。……区内地势平坦,土壤类型多样,水资源丰富。高冠、太平、潏、滈、沣等河贯通,水利设施齐全。当时有机井8942眼,灌溉千亩以上抽水站8座,水库4座,有效灌溉面积达90%。西部平原是长安粮棉主要产区,土地面积仅占全县的1/4,粮食产量则占57.7%。在粮食作物中,小麦占夏粮作物97%,玉米占秋粮作物的84.7%。

    2.半川半原粮园渔区 包括樊村乡及韦曲、申店、皇甫、王曲、杜曲、太乙、韦兆、鸣犊、马兴、酒铺、魏寨等乡镇的部分村。面积157.51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9.88%。……该区位于神禾、少陵、八里、砲里等原之间,滈、潏、浐河和库峪河切割成3个川道。区内原坡旱地70127亩,水田49275亩,水浇田75094亩,是长安县稻麦产区。

    3. 东部台原粮牧林区 包括杜陵、大兆、留村、引镇、砲里等乡镇及杨庄、鸣犊、王曲、韦曲、魏寨、太乙、大峪、韦兆、杜曲、马兴、酒铺、申店等乡镇的部分村。面积153.85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9.65%,耕地197048亩,占全县17.86%。区内地势较高,地下水埋较深(最深达150米),资源贫乏,保灌率低,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43.6%,以旱作农业为主,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杂粮次之。

    4. 沿山丘坡果粮牧渔区 包括五台、王莽、杨庄、王庄、王曲、太乙、大峪、内苑、子午、滦镇、祥峪等乡的部分村。面积120.1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7.54%;耕地128836亩,占全县11.71%。区内地貌复杂多样,水资源丰富,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57%,果林多,粮食以小麦、玉米、水稻为主。

    由于秦岭浅山、深山区不适宜推广三六播带,叙述略。

     

    1970年——1980年长安县玉米产量统计表

    项目

    年份

    面积

    (万亩)

    亩产

    公斤

    总产

    (吨)

    1970

    38.39

    126

    48410

    1971

    36.05

    144

    52226

    1972

    37.03

    137

    52040

    1973

    37.02

    176

    67675

    1974

    37.65

    183

    98945

    1975

    42.34

    161

    68200

    1976

    45.61

    159

    72505

    1977

    69.91

    144

    99390

    1978

    67.88

    136

    92165

    1979

    46.75

    174

    81415

    1980

    48.03

    157

    75440

    摘录1999年《长安县志》

        关于撰写“三六”播带,笔者数次到区档案馆,查找与“三六”播带有关文件和资料,详细了解,认真记录。采访了农民、村干部、公社和县级干部、职工数十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褒贬不一,各有说辞。当时的县委书记卜克义、县长张家谋,主管农业副县长郑明芳等领导,借鉴外地经验,在长安县下发文件、专门开会进行推广。由于长安地貌不一、干旱、半干旱和河川道耕地不一,水是制约粮食产量的关键因素。因而东部四大原区的干部、群众意见很大,有抵触思想。四大原区由于干旱,全凭小麦增收,秋庄稼适当种些玉米、谷子、豆类、薯类等耐旱植物。……而中、西部水能浇的田块,一年两料均能丰产。……73岁退休干部赵景学讲:1977年县上连发一号、二号命令,推行“三六”播带(九伏玉米),由于砲里、酒铺、大兆、留村等旱原区,地理环境特殊性,干部群众反响大,阻力大。如果没有阻力,县上就没有一、二号通令。砲里当时有的村,生产队不犁地,不搞“三六”播带,县上采取免或撤掉生产队长、大队长的做法。砲里和灞桥、蓝田连畔种地,都以小麦为主,而种“九伏”玉米,由于干旱,玉米苗干枯而减产……义井、小兆村64岁刘通民则说:在当时很有必要,无早熟品种,早种几个月,错开农时,避免三夏大忙。割麦子时,玉米长到1尺高了。也有的队由于种的早,割麦时玉米苗过高损伤较大,便有意推迟。保持在收麦时,玉米苗在1尺左右。此外,随着玉米种子的升级早熟,加上收割和机械播种,机械化程度逐年提高,收种速度加快,再加上西部耕地能灌溉,因而“三六”播带推广了两年就停止了。……另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者讲:卜克义调走后,继任书记张治国不主张“三六”播带,他的观点是:“三三见九,不如我的二五一十”,施行一年种二料,不搞“三六”播带。当时雁塔、灞桥、蓝田等区县没有开展“三六”播带生产技术。总之,推广“三六”播带技术,适宜生产在中西部,不现实在东南部。教训:没有根据长安实际,因地制宜,搞一刀切行政措施。因东南部缺水,再加上干旱少雨,没有灌溉条件,无法有效促进农作物的增产。此外,不利于机械耕作,主要靠人力,且务作时有难度,怕的是顾此失彼。

    3. 科学种田取得的成绩

    推广“三六”播带理论:玉米的提前播种,可使玉米得到充足的生长期和充足的光照温度。避免了晚种产生的后期日光不足、温度下降致使玉米生成和成熟期延迟的不利因素。对小麦而言,空带的预留,虽然减少了实际播种面积,却发挥了“小麦生长的边行优势”,从而达到增产目的。

    与当年获得奖励的小兆村技术员刘通民,75岁刘振兴、义井村70岁陈洪义、堰下张村67岁张民虎采访获悉,“三六”播带是根据植物播种形状命名的。秋季种麦时,每六尺麦垅之间,预留三尺空地,作为玉米地(两行)的套播形式。好处:①因为当时玉米种子普遍偏于晚熟;②收割和播种机械不发达,主要靠人工,麦子收割到播种,大约需200天,造成晚收晚种晚收的恶性循环,使粮食产量低。而“三六”播带的推行,可有效缓解收、种时间差,已是基于解决作物的恶性循环而应运而生的产物。同上述持相同观点还有杜曲寺坡村原村主任82岁白有仓、75岁赵德仁、桃溪堡65岁李志选、60岁白永富、82岁原队长文振学、67岁卢玉昌、牛家湾88岁郑忠义、57岁郑巧英、杜西村87岁原书记张春华、71岁每福科、东韦村68岁罗尚义等村民评论:在当时条件下,推广“三六”播带,有效促进了生产,改变了农民耕种观念。无论是小麦、还是玉米,通风透光,四个边行产量高,农家肥能施上或提前施底肥。要求水浇地,雨水好咧多增产,干旱少雨会减产。其益处:因当时所用种子普遍偏于晚熟;收割播种机械化程度不高,农机推广不普遍,造成收割与播种期延长,前后需30多天,导致晚收晚种晚收的恶性循环。而“三六”播带的推广,可有效解决上述矛盾,也改变了“稀谷浪荡苗”现象。窦文斌先生讲:左一沟,右一沟,1亩就有千五苗,有的株距近,达5寸左右,较7-8寸每亩苗多达5000株,亩产皆能过“黄河”跨“长江”。

    耕作模式:秋天种麦子时,使预留下带型,每六尺麦垅之间,留空地三尺(为玉米地)。即六尺麦、三尺玉米,形成套播生产。每年开春,二、三月间(九尽之前)开始播种玉米,三尺播二行,间隔约2尺,两边预留约半尺,初伏天玉米成熟,故又称“九伏”玉米。

    杜曲寺坡村作为当时长安县农业学大寨先进村,推行“三六”播带1200多亩,少陵原上打6眼深井,蓄水池5个,每个池面积约1亩地,深2.5米,底边用水泥板衬砌,修暗渠1273米,明渠6000多米。川下,原上农作物皆能浇灌。实现高原井库双保险,池塘、水渠旁植树成林。再加上深翻、施肥、倒茬、搭尺通行拉绳子,适时播种,再加上精细田间管理,小麦亩产600~700斤,玉米亩产700~800斤,粮食产量提高了,成为最早过“黄河”“长江”的村子。县上在寺坡村召开现场会,就连外地的村组干部也前来学习,村上专门支口大锅烧开会,由于人多,供不应求。县上、市上、省上来派人来参观,总结先进经验……村书记赵世贤1976年当选第二次全国农民代表大会代表,1977年为党的第十一次全国党代会代表……

    当时,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大部分村组多采用犁地或人工翻地,很少有拖拉机深翻耕种的。一般在畜力犁地或人工翻地后手工撒种,再套上马、骡或牛用耱耱平覆盖。一般亩产增加10%~20%。为了抓典型,卜克义等县上领导、郭钊等公社领导先后在寺坡村、桃溪堡驻村蹲点,指导生产。除寺坡村外,杜曲沿少陵原的各村,都在樊川川道能灌溉的耕地种植“三六”播带。由于领导重视,督促生产各环节,除施农家肥外,还施用化肥,耕作“三六”播带,均获好收成。杜西村原支书张春华讲,咱们村还在割麦后的六尺空地里套种洋葱、青菜和豆类等速成作物,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关于倒茬,“麦种三年无收”,意指三年内不连续种,需套种豌豆、扁豆麦等倒茬;地要倒茬,歇一下,改年种能增产。“麦子离不开八十三场雨”,意指农历八月下雨好种麦,十月下雨好窝冬,翌年三月下雨麦子出穗扬花好,穗大粒饱。“麦子不离八月土”,农历八月份种麦时机好。但过早种易冬旺、迟种分蘖少,产量低。采用“三六”播带,可使小麦、玉米等种植在高产期,达到丰产效果。

    4. 经验和教训

    1977年沣惠公社“关于当前‘九伏’玉米生长情况的调查报告”……全社共种“九伏”玉米10700亩,一类田每亩2000~2200株,二、三类田每亩株数从1887~1586株,严重影响到玉米增产增收。究其原因:由于带型不规格造成(窄行只有2.5~2.7尺);由于没施底肥或底肥不足;由于种子不纯,大小不均造成的;由于深刨不好,浇水不及时造成的;由于高秆麦后期倒伏影响造成的。……共缺苗276万株,按一株玉米一棒,每棒按二两半计,减产69万斤,亩减产64.5斤……今年“九伏”玉米是一个新课题,初期思想右倾怀疑,种后又遇低温,苗出土后和麦子争肥、争光、争墒,幼苗不发,再加上缺乏经验,麻痹大意,造成生长不均衡,爷爷孙子大小不一……

    1977年2月,甘河公社给县委报告:一、以阶级斗争为纲,不断提高对“三六”播带、三种三收的认识。首先提高党委一班人的认识,……二、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彻底进行二次革命。适宜的耕作带,是间套高产的关键。“三六”播带必须做到规格化、标准化……三、抓当前,争主动,狠抓增产关键措施,打好三个战役……四、切实加强领导,充分发动群众,大干社会主义。“三六”播带要搞好,根本在路线,关键在领导……

    引镇区工委1977年6月汇报:……具体要求:1. 所有晚秋作物全部实行“三六”播带;2.新开沟的带全部实行“三六”播带,带型要合乎标准。……6.今年平整或制种的田块可以不实行“三六”播带,实行等行播种……对九伏玉米要继续加强管理,突击三天,再施一次肥,再浇一次水。九伏玉米不丰收,管理不停手。……

    1977年7月2日县委文件:……坚持耕作制度改革,大搞科学种田。全县五十万亩“三六”播带,特别是四十三万亩“九伏”玉米,要水肥猛攻,搞好人工辅助授粉,一管到底,夺取丰收。对已出苗的晚秋作物,适时定苗,早管细管,有计划地搞好移栽,保证秋田面积,做到两料大增产,三料保丰收,全年攀高峰。……秋粮要翻番,领导上前线。各级领导切实加强对秋天丰收运动的具体领导。县委常委做到“五个一”:蹲好一个点,包好一个片,管好一条线,当好一个月社员,劳动100天。实行责任制,全县170多个基本路线教育工作队,把秋粮翻番增产增收作为验收工作队工作的主要标准。各级都种好秋粮丰产田、试验田,练思想,学技术,变外行为内行,掌握指导生产的主动权。县、区、社三级建立秋粮翻番竞赛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检查、总结、交流经验,搞好劳动管理,加强对竞赛活动的领导。……

    由于领导调动,行政命令减少,再加上长安地理环境不一致,小麦、玉米品种滞后,机械化程度不高。东部、南部原区,山坡、干旱地秋作物的减产,“三六”播带逐年退出和减少。有少数干部、群众抵制,认为不能一刀切,农民会睡觉也会翻身,农业收成的好坏与村民息息相关。东韦村六队队长田世勤因抵抗“三六”播带被拘留。由此可见,当时用无产阶级专政办农业。当时,村、队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各公社有拖拉机站,村队有手扶或四轮拖拉机,农业机械逐步进入田间,“三六”播带不适合大田整体耕作等原因。随着种子的升级早熟,加上收割机械和农机播种的日益提高,收割与播种大约10天左右,因而不存在小麦和玉米的迟播弊端,均能播在最佳生长期。从而改变了“三六”播带空留地现象,有效提高了粮食的亩产量。当时小麦“矮丰三号”品种,群众又称“饿死牛麦”,麦秆较低矮,收割时连捆麦的“腰”都没有,只好散装于车上,再用车绳捆紧,运回麦场常因“乱场”,也难碾打。最后因产量低,逐年被淘汰。此外,据当年种过玉米的村民讲,由于品种没有鉴定推广,王莽乡白道峪村种植的玉米,空秆(未结玉米棒)的现象较多,直接影响了玉米的亩产量。

    虽然“三六”播带种植推广只有两年,通过数十位当事人客观公正的评价,领导的意图是好的,是促进农业生产的,但实行“一刀切”政策,未充分意识到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传统种植经验,再加上干旱天气,农作物变种,农机收割播种及空行土地未种等因素,“三六”播带对水能浇灌的中、西部地区,既错开了农时季节,还获得了增产增收。但对于东部、南部干旱地区,则没有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散文)巨树根深扎大地 奉献佳作为人民…
    • 下一篇:(散文)蒋家村—全国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