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莫妮卡>>正文内容

    (散文)忆夏忙

    作者:莫妮卡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21日 点击数: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是啊!每年到五月底或六月初 ,农民顶着烈日龙口夺食

                                           -----------题记

     

    想起小时候收麦,那时我还特别喜欢在大人们面前显摆,以获的他们的称赞奖励。农村条件不好,母亲拉牛,我拉空架子车上坡,里面坐着弟弟,弟弟小,爱坐车,当然装了麦子的车子由父亲承担,那时,我还是有名的女汉子。

    搁麦子是父亲一个人的事,他不让我们管,父亲用那删麦的删子,一亩地几个小时就删完了,记的有一次我去给他送水,趁他不注意自己拿起删起来,哎呀!坏了把鞋删了个洞,幸好没伤到脚,把我怕挨骂,偷偷的放下删子,告诉父亲我回去了,回去也怕母亲说,于是换了一双鞋,趁他们不注意把那鞋藏了起来......

    麦子搁倒后  ,我们把麦子一沓一沓的装上架子车,弟弟爱坐车,让他在上面压车,有时压的也是歪歪扭扭的,跟本记不清装了多少沓, 车装好了,下一项任务就是将车拉来回打麦场,拉车也是一项极重的体力活,满满的一车麦子,少说也有千把斤重吧,从地里拉出来就非常的费劲,我拉筢,母亲拉牛,父亲拉车,弟弟跟在后, 拉的次数多了,牛有时卧着不走了。 在那骄阳似火的夏季父亲的肩上彼被太阳晒的起了皮,一层又一层......

    麦子拉倒场里卸下,父母顾不上散开麦,就友又要去地里往回拉麦,不知拉了多少回,终于拉完了,晚上回来才散麦,还要把麦栽起来通风,那样干的快,栽麦可是技术活,又累手腕又累腰,我用叉弄了两下手磨泡了,看着母亲把麦栽的一个小人似的立在那里,我怎么也学不会,怎么栽都是不起来,我急得就用手,拿一沓麦,用手栽母亲笑了说瓜子娃......

    至今我都不会栽麦,不一会母亲栽完了麦晒在场里,如果麦子有点没熟透,有点湿,第二天再翻两次,那时我不知疲倦和弟弟打打闹,晚上都争着睡在场里,看场。

    碾场,碾一遍翻一遍,几遍以后看着麦须基本没有麦粒,就可以拾掇场了,这个时候人越多越好,但那是只有我们一家人,连年迈的奶奶也动起了叉,那时我学母亲用叉挑起麦秆使劲的摇晃,为了使麦粒漏下去,然后再把满场的麦秆一叉叉的挑起,堆成一座山,为了少占用场的空间,然后就是场里的家具齐上阵,先用卅叉卅去长麦枝,再用推筢,推到场的通风处,扫帚负责扫场里的麦粒,这时大家可松口气。

    接下来的任务更是艰巨,这时最好有风,如果没有风,简直能把人急死。父亲用木锨一下一下地扬起包着多半麦枝和麦秸的麦粒,母亲便用扫帚一下一下的“落场”。这更是一个技术活,我不会干的,累死人不说,还打不出干净的麦粒。

    一场能打出十几袋子小麦粒,记得那时,我们每年能收接近十旦多斤麦子,也就是一百多袋子,都是父母用长满老茧之手,和他们拼上了无数的汗水换来的.....

    下来就是晒麦了,晒麦没那么苦,要有太阳,太阳越大越好,一个小时用晒筢搅一次,用扫帚把上面没有扬干净的麦枝再轻轻的打落一次,就这样隔一小时重复一次,直到干为止,干了后再扬一次,落一次,为的是扯底的把麦弄干净!剩下了最后还要用筛子和簸箕,筛子把土筛下去,簸箕负责把没弄干净的麦枝簸出去。就这样就可归仓了。

    搁麦子最难受的是彼麦網扎了,扎的浑身痒痒的,随处可见小红疙瘩,胳膊腿 脖子 全有,一天下来汗毛孔全是灰尘,收麦的人都一样,挥起手背擦擦,沾满黄土的脸上写满微笑,那是喜悦的笑......

    如今,已很少再见到手挥镰刀面朝麦田背朝天的景象了,用手割了大半辈子的农民终于迎来了跨时代的产物,有了联合收割机,省事的多了。几十分钟的工夫,几亩地的麦子就装进了包。不用割,不用捆,不用再拉回去再脱粒了,现在往地头一站,只等装麦子……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诗歌)卑微的荣耀
    •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