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孙建民>>正文内容

    (评论)梦想的味道有点甜

    作者:蓝川赤子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01日 点击数:

    给人作序不是一件普通的事情。我没有太多的光环,自然也就不敢与名人比肩;虽然多年劳心笔耕,与高手大家相比,只能算作毛毛雨。写作是一种劳力用心的脑力劳动,也是人品、能力、素质、积累等诸多方面的综合体现,一篇文章比不得一个馒头,品相不好还可以换一个。文章是精神产品,有时会像中药一样专入心经,弄不好就会给读者传递不合适的信息,需要真正的高端大气上档次。多少年来,在文字游戏中追求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我们一直在努力。

    给建民的作品集写序,的确有些压力山大。建民不仅是个单纯的作家,也算得上是一个杂家。作为过往甚密的好朋友,他再三请求我也推脱不过。权且硬着头皮写些实话,聊以为序。

    建民是我的乡党、战友、同事,在我的心里他还是一个高产的青年作家。他的为人在一帮乡友、战友颇有声誉,他的文风在一堆文友中人气较旺。

    我们拥有同一个故乡——蓝田。建民爱写,也因写而名、因写而仕、因写而福。翻开他厚厚的作品集,透过淡淡的油墨香味,一股亲切的泥土气息扑面而来——那是故乡的气息!我们俩人同为蓝田东川人,那块土地养育了我们,也承载着游子们太多太多的五彩梦境。蓝田以县城为界,沿灞河流向,城西古称西川,城东古称东川。峒峪村位于东川东边靠山的地方,两面临山,一面向河,自古以来就人杰地灵。建民生在峒峪村,先得了地利;我所在的前程村位于商县、渭南、西安三岔路口,坐拥横岭,眼含南山,灞水、清峪河、稠水河三河融汇,霸气外露,河水村南而过。两个村子相距三公里左右,但自古以来沾亲带故民风淳朴,走在两个村里,随便就能碰见自家或村人的亲戚,喊叔叫舅三姑四姨不算个啥。那种放风筝、打江水、逮知了的事情都曾干过,那些瓜桃梨枣、小猫小狗、调皮捣蛋的故事我俩都有。我与建民相识不过八年,但乡间童子、学堂少年的共同经历让我俩一见如故,相见时总要说起家乡的风土人情,“关键词”总离不开家庭、感恩、亲人,这一切让我们沟通起来无论感情、经历还是语言,绝对没有顾忌和障碍,乡党之间话题就像地里的南瓜蔓一样越扯越多,常谝常新。相互之间砥砺鞭策温故知新,每每让人沉浸往昔的回味之中,陶醉在甜蜜香浓的乡愁之中。

    我们还有同一个经历——军旅。建民有着20年的军龄,我也曾经在军旗下工作战斗打拼过近25个春秋。我们俩个拥有着共同的军旅人生,一起做过自己的军旅大梦。我1983年参军的时候,建民还在我的母校蓝田县玉山中学读书。我调侃地对他说,哥当兵的时候你还得叫我啥呢。建民咧嘴一笑,不再似作声疑默认。我相信在我离开故乡前往军营的送行人群中,一定有他在向我招过手。最让人感慨的是,我在部队任过基层政工干部、团级单位的新闻干事、政治处副主任等职,建民也曾当过。虽然同为一个故乡,同是军人,但我在解放军的野战部队长期服役,他在武警部队,俩人的任职经历竟然大致相同。其实不怪,因为蓝田人乃至陕西人无论部队还是地方,都因为能吃苦、能干事深得各方信任。任何机关也都一样,有些职位相比那些“重要岗位”,艰苦的指数要高出许多,当然也就没有更多让人羡慕的好处,最大的好处是就是下苦。说不好听就是 “掉头发、撒黄尿、省铺盖、费灯泡”的苦差使,都有过“关在宿舍写稿子、琢磨路子像傻子,见了编辑像孙子、稿子见报像疯子”的艰苦体验。当然了,“天上不会掉陷饼”,“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一个人的成长经历也就是吃苦受累不断修炼的过程。同样都是出身草根,乡党们在一些单位的点击率很高,有的甚至名气很大。许多部队政治机关的笔杆子,几乎清一色都是蓝田人。脱下军装到地方工作,这些经历反倒成了最好的“敲门砖”,厚厚的见报剪贴也成了最好的“见面礼”和“介绍信”!部队的磨砺和锻造,让建民一路顺风顺水,也让他的作品充满了向上、向善的刚性和骨感。读他的稿子,如同植物在晒着太阳,不知不觉间,营养和能量就补进骨子里了。和他交往,聊得最多是作家的姓名和成就,一不小心时常就会被他对文学的痴迷所迷惑、对人的热情所感染,以至于稀里糊涂我被他拉着加入了省市作协。他挂在嘴边的蓝田籍前辈贺克毅、秦生贤两位先师,陕西人民出版社的编审孔明先生、蓝田作协原主席孙兴盛先生等作家,高新区《开发区报道》的编辑刘妙女士、散文作家第广龙先生……这些文学界的知名人物,慢慢地走进了他的心里梦里,也走进了我的心里梦里,成了我们共同的朋友。

    我们都有同一个梦想——文学。每一个人都有梦想,每一个迷恋写作的人都梦想成为作家。曾经都在故土蓝田的热土上做过黄粱美梦,曾经都在军队的广阔天地里打拼、奋斗。时至今日我们这些“建民们”虽不敢枉言成功,只是绝不言败!这些思想这些主题,几乎贯穿了建民整个的创作历程,涵盖了他所有的作品。建民深知,人生的高度取决阅读的广度,也懂得阅读能使人的内心更强大。为了梦想,他不断地在充电在阅读。在他的办公室里,书籍占了满满地几个柜子。遇见好书总能想着给我带一本,有了好书也不忘给我推荐,因而我也占了他不少便宜;为了梦想,他无数次虚心向方家求教,拜访过著名作家陈忠实先生、贾平凹先生、高建群先生、吴克敬先生,从这些大家那里汲取真经补充能量;为了梦想,他注意在生活中随时捕捉真善美的瞬间,不放过对每个事物的思索和考量,一件事情的来回、一个人的言语行为、一朵花的千姿百态、一段记忆的支离碎片、一片美景的画面瞬间,都可能触发他内心的复杂情感,继而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和灵感。他还会立即动手把感觉变成文字,在最短的时间内成就一篇不错的文稿;为了梦想,他还富有强烈的推销意识。无论文章块大块小,他都会把创作的初衷和体会告诉朋友,把三更灯火五更鸡艰辛告诉众人,把牛刀小试的喜悦与大伙分享,把高台教化、以文化人的担当辐射给更多的人们。这样一个热情、勤奋、率性的男人,对人对事对一切都付出了深厚的情感,收获的自然是友谊和成功。

    痴迷就有痴迷的理由,赤诚就有赤诚的回报。时至今日,梦境虽然依稀高远,追梦的脚步却始终匆忙依旧。需要一如既往,需要风雨兼程。虽然文字工作没有止境,文章的优劣永远在路上。但境界的高低、品位的雅俗,却是由每一个作家自己在驾驭。有的时候,一个人的饭碗看似嬴人,单位惹人眼热,成就夺人眼球,但山外有山,江河后面是大海。站在大地仰望星空,苍茫宇宙浩瀚无边,功名皆为身外之物,神马终究都是浮云。只有学会选择懂得放下,卸下名利的包袱,权衡深藏其中的舍得之道,我们做人做事做文才能走得更远,才能真正获得快乐、轻松和踏实。故乡养育了我们,军队培养了我们,岗位锻炼了我们,唯有奋力前行才能不负重望走得更远。风筝飞得再高,线也在地上。大地、家乡、亲人和真性情,才是我们歌之咏之孜孜以求的永恒目标。

    愿建民这只风筝迎风起飞、逆风上扬、翱翔蓝天!

     

                      2015年5月28日 西安未央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评论)建民印象
    • 下一篇:(评论)文学依然神圣--序孙建民文集《清…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