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 兰花寄养“开出”致富新路径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每小平>>正文内容

    (评论)山水熠幽趣 烟雨任平生--记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省美协会员、山水画家张贵成

    作者:每小平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28日 点击数:

    山水熠幽趣  烟雨任平生

    --记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省美协会员、山水画家张贵成

    (民盟长安区工委副主委、韦曲支部主委  每小平)

     

     

     

    山水之为画,群峰碧摩天。笔者数次走进盟员张贵成的画室,墙上挂的,桌案上放的,还有正在创作构思的,恰似走进了树木荫秀的山水世界。

    张贵成出生在青山绿水的南郑县莲花塘村。每年盛夏,平静的数十余亩水面上,粉红色的荷花竞相开放,这是方圆数里极为罕见的风景,更是风景如画小山村人难得的佳景和自豪。群山的清秀,泉水的滋润,善于观察创作的张贵成,少年时就表现出卓尔不群的艺术天赋和绘画才能。清水出芙蓉,妙笔去雕饰;笔墨雕塑美,意趣形中来。在艰苦劳动的同时,常于夜深人静,孤灯枯坐,拿起笔,尽情泼墨,创作山水画。……画面上,诺大的水塘,深绿清澈的池水,满眼都是或将枯腐的荷叶,零零星星的几朵荷花凄美的开放,画面之上,红与黑,少与多;绽放与枯萎,审美与审丑;相附相成,令人震撼、深思。他把当时自身的生活困境为这幅画取名《卷舒开合任天真》。

    秦岭之南,有他特别熟悉钟爱的山地和村舍,那里是他曾经挥洒汗水和流淌泪水之地,流逝过他的青春、韶华和爱心。不断追寻那山那水,一草一木。家乡的歌谣和童年的乐趣,故乡的河水和青春的律动时常萦绕耳际,浮现眼前,牵动着他的泪泉和惆怅,也促使他拿起画笔源源不断创作出家乡的山水画来。目睹家乡的山水,学习借鉴前辈山水画家经验,肇始先圣俯察仰观,穷形尽象,触类旁通而怡情冶性,在咫尺之卷上,画山峰树木溪水,悟沧海桑田于悲喜之间,寄神思之逸而存山水自然之幽。一阴一阳之谓道,一山一水之境界。山水画是一种意境,一种思想,画家的艺术水准在画面上能充分体现并不断提高和升华。他说:他尊重生活,热爱生活;他的生活是画,他的画就是生活。

    张贵成翰墨数十年,上世纪七十年代,他跟长安画派宿将方济众先生学画;八十年代成为长安画派掌门人赵振川先生的入室弟子,得其山水画法之神韵,平时潜心钻研山水画以求新的突围。今天,他被誉为中国画坛的“老舍”。艺术的精神息息相通,秦岭的山水是他的老师。美景传情达意,画作常画常新,力求艺贵创新,笔墨抒情;书画之乐,重在过程。古往今来的艺术家,无不表现出对大自然的虔诚和顶膜礼拜。在创作《夜宿小坝》诗:“天际画屏毗相连,楼角潺潺涌碧泉;日观物象赏不够;夜半清音对柳眠。”如果说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紫阳行》则从内心里发出了对大自然的敬仰:“初冬携友紫阳行,误把江山当画屏;归来细数三千幅,难比汉江山水情”。

    文艺心理学告诉人们:最初得到的东西,最后才被遗忘。一个人的童年,青少年是最富幻想、最抒情的。那时的强烈印象不仅和艺术家手足情深,而且还会深深地影响到他以后的创作个性,审美情趣、人生之路和艺术生涯。张贵成的山水画,画在诗里,诗中有画;表现陕南青山秀水、水曲悠悠,水烟朦胧,孤村远峰;长河密树,坡坎舍屋。山峦叠嶂,醉写山乡。其画作不从流,不入俗,不矫饰,不做作,依凭自然,带着质朴,借鉴古人的笔意,不断丰富完善。他先后完成了《应是水仙梳洗处》、《万条寒玉一溪烟》、《群峰碧摩逍遥天》、《青山绿水去无声》、《万壑千山锁翠烟》、《日映层崖图画色》、《无处江山不物华》、《汉水巴山是吾乡》、《风入寒松声自古》及《陕南五月》、《汉江归舟》、《阳气动林梢》、《汉水人家》、《重返七里峡》、《山深云满屋》、《翠影笼烟树》、《临江人家》、《雾里孤峰》、《巴山夜雨》、《陕南小景》、《风微笛声远》、《烟云供养》、《夏山滴翠》、《烟江叠嶂》、《山水》等……,无不显示出画家扎实的功底和丰富的创造。其画风高古而清逸,将陕南的山水、汉江归舟,汉水人家、远山近虬、松林幽溪等意境,在浑朴自然中恍然,平淡天真之韵跃卷入思。远虚近实,着墨自然,山水苍茫运于笔墨之粗浅、重淡之间、浑厚之变化,得其神与意。皆能引领神思归古观今,令观者想象无穷无尽。其山势气脉,构图精巧,曲水渊源,村舍被林木掩映,共趣不俗之气象。真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近年来,张贵成数次深入秦岭的山水之中构思图画,丰富创作。其创作欲望旺盛,时常有佳品出现。我想:只要有耕耘,就有收获。不断调整,不断提升,借鉴古今经验,吸取营养精华,创新笔墨的表现力,升华自我,发扬光大。

    著名作家老舍在旧中国的北京发现黄包车夫骆驼祥子一样,睿智慧眼的张贵成从一个侧面以艺术家的眼光捕捉到岭南的美丽。不同的艺术形式,高超的艺术视角,张贵成因此被誉为“中国画坛的老舍”。他以独特的审美视角给陕南山水注入了别样的情趣,正是这种情趣,使无生命的山水村舍变成了美丽的画卷。观者们评价:张贵成不仅是秦岭山水美的发现者,还是山水美的确定者和构建者。他成全了陕南山水,陕南山水也成全了他。这实在是一种相辅相成的美学关系,也宣告着张贵成进入了一个新的艺术人生阶段。两者同时提升,山水相依。

    张贵成为人朴实谦和,有侠肝义胆,稀疏的头发,睿智的眼光,其作品如人品,豪放大气。只要他人喜欢,总是慷慨相送。包括为社会、为困难群众捐款、捐物、捐书画活动,在圈内颇有好名声。他是一位脚踏实地,不是张扬的画家。艺术的高低,不自我包装或他人捧场,魅力重在画作的本身,人画共鸣,存在于人们的眼中、心中,因而其画作常出现于大雅之厅堂。

    认识张贵成已多年,通过数十次接触,他多次庄重提出申请,要求加入中国民主同盟组织,经过数年多次研究协商和考察,并向市民盟说明。2012年,张贵成光荣加入了民盟组织。在此期间,他先后为《西安盟讯》、市委统战部等书画展踊跃寄交书画作品,积极参加盟组织各项活动。张贵成还是一位热心人士,先后为地震、贫困地区捐款捐物,赠送书画活动,受到社会各界高度称赞。2014年,他还作为中央电视台特邀嘉宾,作为评委,参与在深圳举办的全国书画大奖赛活动。他的一百多幅作品,先后被市、省、中央级报刊、电视和广播选用、在《中国投资》、《西安商报》、《西安晚报》、《各界导报》、《中国艺术经典》、《军地文化报》、《学子读写》等专版进行宣传报道,先后获得各级奖励30多次;由于业绩突出,贡献大、社会影响好,2014年,被盟省、市委评为先进个人。

     

     

     

    近年来,张贵成还兼任中华书画艺术家协会顾问、陕西省正大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陕西省盛唐书画院副院长、陕西省美协会员等职务。

    我期待着:张贵成有新的突破,更多的作品问世。为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为和谐社会,为民盟组织增光添彩。

    业精于勤,贵在天成。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评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寇胆颤寒
    • 下一篇:(评论)学子读写引路书山 初高中生导航…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