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文学朋友>>正文内容

    (散文)适逢羊年到山阳

    作者:周翠英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13日 点击数:

    说到山阳,正值羊年,人们大都会联想到“三羊开泰”“福及泰来” 等美好的吉言。虽然此山阳并非彼三羊,但能借此吉言托三羊之福,想必会给我要说的山阳这个县带来吉祥和好运。

    一直以来提起偏远的农村,特别是西北山区的农村,人们很容易与贫穷、落后、没文化等联系在一起,对山阳这个陕西偏远山区的贫困县,概念也是如此,然而几天前的山阳之行,让我从根本上改变了这样的看法。

    山阳县,位于陕西西南部,属陕西省商洛市,地处秦岭南麓,因县城位于商山之南故而得其名。它东与丹凤、商南为邻,西与镇安、柞水交界,南与湖北郧县毗邻。这里气候温润,树木葱郁,空气清新,风景迷人,沟壑纵横。因山大沟深,交通不便,耕地、河流相对较少,亦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以农业、药材和稀有金属为主要资源,相对工业落后,以手工业和开发当地资源为主。也许是因为它特殊的地理位置的关系,山阳人除了传承了中国传统农村人的勤劳和朴实外,既连接了北方人的豪爽与大方,又兼备了南方人的聪明热情及灵气,这里的人们也较关中人的思想开放,且民风淳朴。

    2015年春节刚过,经不住山阳好友陈淑云及家人多次相邀,我于农历正月初七,从西安市区坐长途大巴,沿着福银高速,穿过一段段长短不一的秦岭隧道,一路向东南,大巴车大约行驶了两个半小时后,来到了这个山区的县城,好友的丈夫及亲戚驱车前来接我。

    山阳县城四面环山,楼房建筑的风格既有特色又干净秀美,看似很有几分江南的味道,街道不宽,规划合理整齐而紧凑,正值春节期间,街道两旁的树上及楼房边挂满了大红灯笼及红红的中国节,把县城装扮的特别漂亮,充满了浓浓的节日气氛。好友家在县城以外约七、八里的城关镇东沟村,坐在车里,正好可以欣赏一下沿途的山水景色。

    初春的山阳,春寒料峭,乍暖还寒,万物刚刚开始复苏,公路两旁的山峻秀而绵延,古诗中“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的情景未见到,只看到山坡上沉寂了一冬的枯树衰草已蒙上一层淡淡的绿茸,还有那大片大片的苍劲而挺拔的松柏树,经过了一冬严寒的考验更加郁郁葱葱,一条宽宽的河流在中间把公路分成左右两边,河岸边的柳树上,柳芽已泛新绿,枝条低垂,随风舞动,让人产生许多遐想……

    到了东沟村,汽车停在离好友家不远的开阔地上,她和小女儿跑来热情相迎,她告诉我:“恰逢今天家里待客,亲戚听说你要来,都非常高兴,正等着你呢。”好友家的房子依山而建,坐北朝南,分上下两层,即漂亮大气又规划合理,大门两侧挂着一对大红灯笼。很多亲戚在大门口等候相迎,好友亲切地把他们一一介绍给我,除了她自己的公婆,小叔子一家五口,娘家的父母,两个哥哥和教学的大嫂及在外上大学的侄子,在西安务工的侄女,还有嫁到山外的两个小姑子及家人,老老少少,再加上她自己一家共三十多口人,充盈了节日的欢声笑语,很是热闹。她的公公热情又好客,紧紧地握着我的手不愿松开,表示非常欢迎我到山阳来做客,她的娘家父母虽然已经是七十多岁的老人,看上去依然很精神,身体很硬郎,健谈而思想开明,娘家嫂子大方而知书达理,两个小姑子更是热情开朗,我好似回到了自己的家中,感到非常的温馨。

    吃饭的时候,大家很自然的把话题谈到了这些年山阳变化过程,因为亲身经历了这个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个人都有许多感慨,争先恐后,人人都洋溢着幸福和喜悦,有说不完的话。和好友一道送走了她的亲戚,又对有关话题进行了了解,通过耳闻目染,我对这些年山阳的变化过程,有了一个更深刻而全新的认识。

    过去人常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陕南的青山绿水并没有给山阳人带来多少财富,反而是导致他们贫穷的根源,他们饱尝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一年到头用最大的劳动辛苦换来的却是最小的利益回报,连最基本的生活都难以维持,更何谈发家致富。

    八十年代初,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象春风一样吹到了这块贫瘠的土地上,这里年轻的劳力再不想让一生的汗水象他们的父辈那样都洒向这片狭小而荒凉的土地,再也不想过面朝黄土背朝天靠天吃饭的日子,虽然他们大多都没有多少文化,也没有什么手艺,却把目光投向了山外,投向了更大更远的地方。

    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老人的健康,为了自己将来的幸福,他们就像当年山西“走西口”的人们一样,告别了家乡,告别了亲人,勇敢地加入到了外出务工的队伍,与“走西口”不同的是他们走得更彻底,只要是正当年的劳力,不光是男人,还包括女人,大多都是夫妻双双,或弟兄姐妹同行。无奈地把年迈的老人和年幼的儿女留在家中。

    在各地的城市,大街小巷留下了他们辛苦劳作的身影和足迹,他们没有心情去欣赏城市的美景,更谈不上有闲情逸致去享受风花月夜,他们知道外出的使命,承担着家里老人和孩子的期望,不敢有丝毫的松懈与怠慢,据说在外地对商洛人评价中,认为“山阳人是最能吃苦的”。

    和当地人一样,我的好友陈淑云与丈夫郭文锁两人一同外出深圳务工十多年,现虽已回西安做事,但对那段外出务工的历史记忆深刻,她曾告诉我:“当年他们夫妻两人去深圳的时候,女儿刚刚满月,儿子也仅仅只有五岁。”十多年的岁月,离乡背井,远在他乡,他们不怕辛苦劳累,最怕想起回家,因为路途遥远,只能选择两、三年回来一趟。每次匆匆而来,又不得不匆匆而去,刚刚流下的团圆喜悦的泪水还没有擦干,转身又流下了分离时痛苦的泪水。她还说:“每次分离狠心地丢开孩子紧拉的手时,都似心如刀割,不忍回首。” “相见也难别亦难”从山阳到深圳这段长长的路上,不知洒下了多少她痛苦的泪水,刚刚分离又已经开始期盼下一次的团聚。

    如今第一代外出务工的人们,大部分都已经回乡,他们经过多年在外的磨练,拓宽了思路,开阔了眼光,带着先进的思想,又来建设自己的家乡,有的在外已经买了车和房,但故土难离,落叶归根,依然会把家里的老房重新翻新,象我的好友家一样,我在山阳看到许多人家的房屋修建的相当漂亮,决不亚于关中平原的农村房屋,也许早在当年他们一次次外出务工时与亲人分离时的眼泪中,早已埋下了日后发达兴旺的种子了。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正是有了当年这一代的付出,为城市建设作出贡献的同时也带动和加快了当地经济的高速发展,现在的山阳教育先进,交通便利,旅游发达,新建的高层县人民医院已经竣工,占地几百亩的杨凌科技示范园初具规模,大量的国有、民营企业落户山阳,一栋栋高层商品房拔地而起,天然气等各项配套设施也正相继完善,勤劳而热情的山阳人正在这片古老而贫瘠的土地上续写出新的诗篇。

    适逢羊年到山阳,我的山阳之行一定是个好兆头,愿在羊年伊始能与好友借“三羊开泰”之吉言,事业扬帆、扬眉吐气﹗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散文)昙花夜语
    • 下一篇:(诗歌)如果我们在南五台相遇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