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魅力长安>> 话说长安>>正文内容

    长安籍客商投资用地6年难兑现

    作者:记者宋宗合 来源:公益时报 发布时间:2008年03月19日 点击数:

      2月6日,年届六旬的张镇乾携带妻子窦晓霞来到北京,因为投书到国土资源部的情况反映没有任何消息,他希望这次能通过信访问询一下。

      在北京宣武区的一家小旅馆里,因为旅馆把他们看作钉子上访户而拒绝登记,张镇乾抑制不住悲声哀叹,“一个简单的投资用地兑现问题,竟然耗时6年走访,中间经过20多个部门的调查处理,至今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新疆商人的桑梓梦

     

      张镇乾原籍西安市长安区斗门镇,1983年离开陕西赴新疆支边。致富后,于2001年10月从克拉玛依回到西安,创办了西安三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终于回到家乡,老张开始张罗圆自己的梦。除了利用房产公司开发一些项目之外,老张一方面想让“守着八百里秦川”受穷的家乡人迅速致富起来,开发旅游度假山庄和果业加工,另一方面想转变传统的养老观念,创建城郊家庭式大型养老社区。

      筹建家庭式养老的想法,在银发浪潮未受到重视的2001年,算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创举。虽然至今仍未实现,但是老张谈起自己的设想,仍然满怀期望。

      他设计的模式是,由自己集拢社会资源在西安市郊建设一个大型家庭式养老社区,社区包含医院、学校、商场等相应生活功能。服务对象分城里人和农村人,城市老年人可以以低交费方式享受家庭养老环境,农村人则可以通过参与养老服务工作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为自己挣取养老金,同时在“时间银行”中为自己储备足够的养老服务时间。而社区的发展采取一种自循环方式,除了自己通过创办其它企业进行定期投入外,园区老年人可以通过租地种植、养殖等方式自给自足。

      这个纯粹的公益项目得到了许多人的赞许,老张甚至已经咨询了地方民政部门如何进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

     

      周至官员登门招商

     

      2001年年底,张镇乾曾试图在老家长安区找地投资,但因为当时的长安县面临改区变动,原本协商好的项目被迫搁置。而此时他的创业计划引起了正在招商引资的周至县政府的注意。当时,周至县的副县长任稳安登门拜访,称周至有几个开发项目,希望张镇乾到周至去开发。

      张镇乾看到周至县政府如此诚恳,于是前往周至县考察,发现周至县的自然环境非常好,最适合搞旅游项目,对于养老社区的建设也非常有利,最后决定,先期项目为旅游度假和猕猴桃深加工计划投资1200万元。

      对于项目用地,在周至县政府的推荐下,双方对周至县楼观镇周一村马岔河旁边大约146亩的一块荒滩地达成一致。

      “当时,县水电局(现为水利局)和土地局都承诺,像这种荒滩地,可以按照零价位或低价位转让。”张镇乾说。

      由于这块荒滩地一直是由周至县水利局绿化的,2002年5月31日,张镇乾与周至县水利局签订了一份《土地出让协议》,并支付了30万元的预付款。协议还规定,如果违约,由违约方赔付30万元违约金。

      同时,周至县政府也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并决定由水利局负责协助投资商办理相关手续,该项目招商引资考核水利局,同时也考核楼观镇,土地征用过程中参照县政府对该区域土地征用的既定政策,涉及政策不到位的,由土地局给政府常务会议提议题决定。

     

      陷身土地变更“麻烦”

     

      2003年10月24日,西安市政府下发了264号文件,同意三诚房地产开发公司的用地申请,然而,就在市政府文件下发的第六天,突然发生了一件事,让张镇乾莫名惊诧。

      2003年10月31日,一张拍卖土地的挂牌,突然出现在周至县国土局一楼大厅,挂牌土地有两宗,其中之一就是市政府刚刚批给张镇乾的这块地,每亩0.96万元。

      不是说协议出让土地吗?为什么又要挂牌出让?张镇乾纳闷归纳闷,最后还是在规定地时间里向土地局递交了相关材料,并交纳了20万元定金,一切程序都按要求办理。随后,县国土局通过报纸公告、标牌等向社会公开招标,整个程序进行了45天,由于没有其他人应标,张镇乾自然算是中标。

      但随后,该县国土局又否认了这次招拍挂工作,之后,县国土局又对该宗地重新进行估价,估价结果却高得惊人:马岔河河滩地每亩4.68万元。

      张镇乾实在无法接受这样的价格,忍无可忍之间,他选择向上级部门反映问题来解决这个大“麻烦”。

      2004年6月至8月,张镇乾相继给西安市政府、陕西省政府相关领导写信反映情况。2004年9月,周至县监察局在领导批示下开始进行调查。紧接着,西安市国土资源局和陕西省信访办相继介入事件调查。

     

      自相矛盾的政府批复

     

      2006年年初,西安市人大代表庞新城等9名人大代表联合提出“关于改善西安投资环境,解决久拖未决事宜”的建议案,西安市监察局受命对张镇乾投资项目未落实事件进行调查。

      2006年7月10日,西安市监察局公布了调查结果,认为导致此宗土地未供的原因有三点:一是周至县国土局未将三诚公司此宗项目用地作为历史遗留问题上报审批。国土资源部、监察部《关于继续开展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情况执法监察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71号)要求,“于2004年8月31日前将历史遗留问题处理完毕。”三诚公司于2002年5月与县水电局签定的土地出让协议、6月立项和规划同意的“楼观林泉度假区”用地符合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协议出让”的政策规定,但周至县国土局未将此宗地作为历史遗留问题在规定的截止时间前上报审批,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时机。二是未按西安市国土局的批复供地。周至县国土局在市国土局2003年10月的批复下达后,未及时告知三诚公司在规定的时间里,按照有关程序办理所需手续后给其供地。三是不兑现土地挂牌出让结果。

      然而到了2007年2月,西安市国土资源局对“张镇乾在周至投资项目用地进行认定”的报告中称,周至县国土资源局在挂牌出让该宗土地使用权过程中,确实存在挂牌程序不够规范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这宗土地是周至县第一次实施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没有工作经验。至于问题处理,西安市国土局推至周至县政府研究决定。

      很快,在2007年10月9日,周至县政府迅速公布了关于三诚公司反映投资征地问题的复函。周至县政府称,对国土局2003年10月31日的“挂牌”不予认定,理由是该县初次挂牌系县国土局个别同志对土地进行挂牌,明显违规。如果张镇乾投资,需要按照西安市国土房管字【2003】第264号文件重新进行招拍挂。

     

      多级政府部门批管,到底谁说了算?

     

      从2002年到2007年,周至县政府的处理意见让张镇乾绕了一个圈,重新回到投资起点上。而刨去时间时机的损失不算,张镇乾在这几年的上访过程中已耗去数百万资金,预付款也没有下落,2004年因屡次上访还被周至县国土局局长当作被告以侵犯名誉权告上法庭,败诉损失万余元。回想起这些经历,张镇乾忍不住痛哭起来。

      他闹不清楚的问题是,土地出让协议已经经过西安市国土局下达批文,为什么难以落实?退一步讲,周至县国土局未按历史遗留问题上报解决,这个责任该由谁来承担?再退一步讲,由周至县政府办公会议决定的周至县首次招牌挂,自己难道仅仅成为一个实验品?即使按照周至县政府的解释,首次招牌挂是违规操作,那么已经达成的招牌挂协议只能成为一纸空文?在所有招牌挂过程中,自己没有任何怨言去配合,难道最后竟成了牺牲品?谁该为自己的损失负责?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响铃一声断了 回拨过去 50元没了
    • 下一篇:汽车让孩子学会做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