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人物>> 根在长安>>正文内容

    古法造纸传承人马松胜

    作者:王小虎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5年02月02日 点击数:

      

     

    我见到马松胜老人的时候,是在区文化馆。当时,屋子的人很多,他坐在背影处,脸色黝黑,不爱说话,根本没引起人们的注意。可是,当他说起古法造纸,却显得很兴奋,口若悬河,津津乐道。据他说,北张村造纸起始于西汉时期。村子一直流传着“仓颉字,雷公瓦,沣出纸,水漂帘” 民谣,说明沣河一带历史上就有许多村子出产纸,但现在传承下来的就只有北张村了;而北张村传承造纸术的也只有五六家。应该说,这种纸的始作俑者是凶如猛兽的洪水。数千年前,天降大雨,沣河泛滥,洪水裹挟着树木和秸秆作物汹涌而下。在波浪的颠簸中,洪水中的树木和秸秆就像进入了打浆机,并在水的作用和某些化学成分的作用下,打碎的树屑和秸秆就变成糊状物。这些糊状物漂到河边的枯树枝和水草上,经过太阳晒干后揭下来,就是后来人们称为纸的原型。

     

     

     

     

     

     

     

     

     

     

     

    以前,北张村外还有一座“蔡子坟”,据说葬者是蔡伦后代中造纸手艺精湛并教授北张村的先民学习造纸的一位师傅。相传公元121年,蔡伦因受牵连,朝廷派人让他去京都接受审判,蔡伦不愿忍受这种耻辱,便在他的造纸发明地和封地龙亭县服毒自尽,蔡伦家族中人也受到连累,朝廷派人捉拿蔡伦养子和蔡氏家门中的人,于是蔡伦后人四处逃命藏匿,其中一部分人逃至安康,经子午道越秦岭,走出秦岭山口时将当时这最先进的植物纤维造纸技术传播给北张村一带。北张村主要手工制作楮皮纸,就是用枸树皮造的纸,分为黑白两种,其中白麻纸自唐沿袭至清就用作奏折和科举考试用纸,被历代视为精品,解放前还是西安地区报纸印刷用纸。北张村传统手工制纸技术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不仅整个制作流程没有使用现代机械,而且不使用纸药就能分张。据专家介绍,这套生产工艺在国内其他手工纸作坊是罕见的,也是最原始的,可以说是研究手工纸工艺演化进程的活化石。楮皮纸的原料主要是隔年生的楮树枝条,然后经过剥皮、晾晒、浸泡、气蒸、碾压、漂洗、踏碓、切翻、捣浆、抄纸等十多个工序,而最神奇的工序就是抄纸。在一块长方形木架子上摆好竹帘,用两根小木棍将小竹帘卡住,这便是抄纸的主要工具——模型。造纸师傅双手握住木架两端,先将竹帘的一端稍微倾斜插入纸浆槽中,挑起来后,再将另一端完全缓缓地沉入,大约5、6秒钟后迅速将竹帘捞上来,一张纸就在竹帘上“飘”出来了。将竹帘反扣轻轻一揭,一张白皙的原始纸就造好了,这样一层接一层的纸垒在一起,并不粘连,让人看了觉得不可思议。捞”出来的大叠湿纸,要用木板和大石块持续压十个小时以上挤干水分,然后一张张贴在墙壁上。等纸张完全晒干后,揭下来整理成沓,经过裁剪、打捆就可以作为成品纸张出售了。

     

     

     

     

     

     

    马松胜的父亲马玖成是古法造纸的老艺人,受父亲的教诲和环境的熏陶,他从小就热爱这个行当。初中毕业以后,马松胜就随父亲学习造纸技术。当时造纸作为生产队的副业,实行集体经营,经济效益还算可以,马松胜也能挣个大工分。可是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我国造纸工业突飞猛进,纸张质量不断提高,北张村的古法造纸受到严重冲击,村里许多人都放弃了这种传统技艺,出外打工了。特别是一些造纸老艺人的去世,使得这种传统工艺出现了断代的危险。为了守住这门古老手艺,为了守住这块传统瑰宝,马松胜老人坚持古法造纸不动摇。也可能是他这种坚持感动了天地,北张村的古法造纸终于迎来了明媚的春天。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不断有国内外学者专家到北张村进行探访、参观和研究,古法造纸也越来越受到外界的重视和关注。1999年,马松胜应邀参加了在陕师大召开的国际纸张研讨会,与会者在其家里还参观了他的造纸表演,给予了很高的评价。2002年,北张村的古法造纸应邀参加了在美国举办的第36届民俗文化艺术节,向世界展示了古老的传统技艺。2004年,中央电视台连续两次对北张村的古法造纸进行了报道宣传。2006年,北张村古法造纸被陕西省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马松胜被陕西省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称号,同时被西安市评为“优秀民间艺人”。这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责任。马松胜明白自己肩头的担子,所以,他的儿子和儿媳在父亲的教导下,已经完全掌握了古法造纸技艺,并经常到外地表演,成为忠实的弘法使者。采访结束时,马松胜老人拍着胸脯说,一定要把祖先留下的这门手艺子子孙孙传承下去,让这种传统工艺重放光彩。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长安乡村生态画家张妮
    • 下一篇:七十岁的画家朱菊琴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