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凡雨>>正文内容

    (散文)西周文王灵台是中华民族的根基

    作者:凡雨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13日 点击数:

    周文王灵台遗址,位于西安市西南三十五公里处的沣河西岸,是三千多年以前丰镐京城遗留下来的唯一地面遗迹。对于西周文王灵台的论述笔者曾在《灵台三千年前的英雄纪念碑》(2012年4月15日西安晚报)和《灵沼 丰京“三灵”圣地的核心》(2014年5月4日西安晚报)文中都作过阐述。

    前不久,有外地朋友参观灵台遗址时觉得内部缺少解说和资料宣传,仍对周文王灵台遗址了解不甚清楚而感到遗憾。也有当地在外学者回乡偶谈:“如果丰京周文王灵台遗址是真的,那么周围肯定有史书上记载的辟雍和明堂,而辟雍为太学,是我国最早的大学即国家最早的学府,应该引起国家的重视和国民的崇拜,而不应只属地方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级别。”对此,笔者认为有必要从史料、民间访谈、历史专家、撰志学者的角度进一步考证加以说明,以正视听,并呼吁对灵台遗址升级管理,加大其宣传力度。

    据《长安县志》记:周文王灵台遗址,位于灵沼乡阿底村南1公里,距沣河200多米。关于文王灵台,史书记载较多,《诗经·大雅》中有“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孟子·梁惠王》中有“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其谓台曰灵台,其谓沼曰灵沼。”《左传》中有:公十五年“晋饥,秦输之粟;秦饥,晋闭之籴;故秦伯伐晋侯,……秦获晋侯以归。……乃舍诸灵台。”说明在春秋战国之际,灵台尚存。关于周文王灵台的位置及其作用,《三辅黄图校正》(1980年5月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载:“周文王灵台,在长安(汉长安城)西南四十里。”《诗序》曰:“灵台,民始附也。文王受命,而人乐其有灵德,以及鸟兽昆虫焉。”汉代郑玄注释这段话时说:“天子有灵台者,所以观祲象,察氛祥也。文王受命而作邑于丰,立灵台。”根据郑玄的注解,灵台乃为观测天象而筑,其位置在汉长安城西南四十里。宋敏求《长安志》载:“灵台高二丈,周百二十步。”

    据《咸宁长安续志》记载:“平等寺即周灵台,台基尚存,惟寺宇多圮。”据《终南山佛寺游记》述:“平等寺建寺年代在唐代。”《长安县志》记载唐代改为寺院至今。据史书记载,清时乾隆年间当地人梁鼐主持重新修建灵台文王阁,怕“灵台”古迹遗失,门额用大石署名:“灵台遗址”四字标注。无奈岁久门毁,寺内主僧重修时复其名曰:“平等寺。”

    据当地老人传说,灵台文王阁前有两棵古柏树,笔直挺拔,直径为一米多粗,约有上千年树龄。院中另有一棵古柏树,比文王阁前的那两棵大树要粗壮得多,其枝叶遮天蔽日约有一亩地范围。据当地退休教师70多岁的石志忠老师讲,土改时他家作为沣河对岸北张村22户贫困村民,曾一度被分配在灵台平等寺里居住,成立新农村。他曾去过黄帝陵参观,他认为灵台平等寺里的这棵古柏树同黄帝陵前的古柏树粗壮大小程度是一样的。可以看出灵台平等寺年代的久远。

    为了进一步了解西周文王灵台遗址情况,笔者专程前往陕西师范大学请教年近80岁的历史系教授马正林老师,马老师撰写论文近百篇,出版著作23部。曾被中国地理学会聘请为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还被该学会聘请为《历史地理》编委。他的许多考察报告多次获奖,一九九三年五月马老师还被载入《中国当代高级科技人才系列词典》里。他曾多次随考古队对沣河沿岸的西周丰镐古遗址进行考证。他的《丰镐--长安--西安》一书(1978年出),对丰镐遗址研究透彻。他随考古队对西周文王灵台进行过钻探灰层取样,发现这里有原始社会部落遗址存在。他告诉笔者:“西周文王灵台应该是建立在原始先民住地基础上的。从考察中发现西周时沣河岸边的村落比现今还要密集,许多遗址相互重叠,现有的西周文王灵台遗址就是建立在原始社会基础上的。应该说这里就是三千多年以前丰京时的西周文王灵台遗址是没有问题的。”笔者以为,就象我们今天在先人的庄基地上拆除老房屋,重盖新房屋一样。

    2014年9月受当地学者、长安国学会葛仲卿、董长明二位先生之邀,偕同拜访了87岁的葛慧先生,葛老曾被聘请参与编撰西安市志类书籍多部,他主编的《西安市地名志》一书,成为西安地区珍贵的文史资料。他曾亲往灵台遗址实地勘察,他说:“目前沣河岸边的这个灵台遗址,应该就是西周丰镐灵台遗址,因为这个位置和史书上记载的位置是吻合的。”他说:“从史料分析,历代史记对西周灵台的记载,从来就没有断档和缺失过;即使有汉史要介绍汉灵台,也要先把西周灵台先叙述一遍。”可见这个灵台遗址的真实性是不容置疑的。

    据《诗经·灵台》中载:“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诗中叙述了灵台建造的过程和灵沼的胜景。清代诗人贺瑞麟在《游灵台》中有:“晚秋南山阴,晓行旁沣水。访旧来周京,灵台寻故址。西风《黍离》悲,偕游适憩此。徘徊咏《雅什》,遐情生遥企”之句。而民国诗人梁廷栋在《灵台怀古》中云:“辟雍钟鼓付东流,蔓草荒姻夏复秋。多少游人仍眷恋,春来我亦强登楼。”清末民国文士、史学家吴廷锡先生曾为陕西通志馆编导,和宋联奎一起主编过《陕西通志稿》,他在参拜灵台遗址后诗语:“灵台犹是成周物,往复窥瞻想盛时。”可以看出后世之文人墨客参观灵台遗址时对西周丰京盛世的怀念之情。

    我们常说西安是中华民族的根,因为它是十三朝古都的所在地,而最早的西周丰镐京城就在沣河两岸,就是古长安、西安的根基。周文王灵台遗址,作为三千多年以前丰镐遗址上唯一的地面遗迹,成为华夏民族的瑰宝,显得尤为珍贵和重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西周文王灵台遗址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基所在。笔者以为应提高西周文王灵台遗址的保护级别,加大其保护力度,使其不再被淹没而遗失。让这座古老的圣地绽放出炫丽夺目的光彩。

     

                                 凡雨/ 2014年10月12日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散文)沣河 《诗经》开篇的诞生地
    • 下一篇:(评论)浅析诗经名目《国风•周南&…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