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文学朋友>>正文内容

    (散文)初进南山

    作者:杨小兵 来源:西安晚报 发布时间:2014年08月15日 点击数:

      十年前,朋友利铭邀请我、军朝、百平和小英登净业寺,时值盛夏。这也是我们第一次休闲式登山,第一个长坡就让我们汗流浃背。大家走走歇歇,小英也不计较男士们脱掉湿透的衬衫。上到寺院,时值周三,游人很少。我们摸索着进到旧草庐旁的一处禅房,一位北京的居士在此小住,他泡功夫茶给我们喝。那一次,我才发现还有这样一种生活方式,让人羡慕。

      三年后,我在汉唐书店的三楼,看到中文版的《空谷幽兰》,写的就是当代很多修佛炼道的隐士在终南山里的生活。我很快把书读了两遍,在纸上列出比尔·波特走过的路线,和张剑峰商量,希望能有机会也去拜访这些隐士。后来不久,我们就和宋艳刚老师一起,开始了每个周末进山的寻隐之旅,而且坚持了好几年。

      前天一大早,剑峰给我发短信,说比尔·波特当晚在师大有个讲座,邀请我参加。见到拄着拐杖、背着行囊的比尔·波特时,我一点也不吃惊。他还是报刊书籍上的老样子,大胡子,脖子上系着一条红手巾,可以随时解下来擦汗。反倒是剑峰成了山民,脸庞黝黑,留起了胡须,穿着宽松的中式服装,神闲气定。他现在在西翠花结庐,过起了隐士的生活。

      比尔·波特是美国人。他说他最初不爱中文,因为有哥大的奖学金,才接触到佛道经典。后来住到台湾佛光山静修,娶了当地一位研究庄子的女子为妻。因为他的翻译,寒山在美国很有名。

      1989年他来终南山寻访隐士,出租车把他拉到沣峪口,司机告诉他,就从这里上山。那时山上几乎碰不到人,偶尔能碰到采药的农夫。隐士给他最大的印象是微笑、是快乐。因为他们放弃了很多。以前山里清苦是没办法,隐士身边就一本书,现在有好几本,还有电、有手机。

      有人问,终南山里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位修行者是谁?他说是圆照。他曾请教她佛教修行的本质,两个月后,他收到圆照法师寄给他的四个字:“慈、悲、喜、舍”。比尔·波特说,美国人修行,是独处修己;中国人修行,是为了利他。

      比尔·波特现在和家人住在西雅图的山村,笑称自己是中间的隐士。他崇拜陶渊明,他说李白写的送人哭了、喝酒醉了的诗也很好。但他更喜欢寒山的诗,写修行。他说,中国人看得起修行人,在终南山不会被赶走。

      这次比尔·波特来西安住了两周。今年71岁的他再登嘉午台,配合成都一家公司给他拍纪录片。他说,我爬够了,以后不爬了,山都留给你们了。他觉得自己的书使得终南山里清修的人们受到了打扰。

      其实,不怪比尔·波特,是时代变了。人们一窝蜂似的拥向南山的每一个峪,是因为大家在赶了袁家村沙沙河的热闹后,发现登山健身比吃农家乐更有意义。也有人想和隐士一样,进山小住,体味玉兰花瓣落到石头上的清静。有意思的是,利铭也把家安在了沣峪口。朋友戴总现在每周六都带着母亲登山,甚至把旅行躺椅撑到山顶,孝敬老娘。

      临别,比尔·波特给我留言:“山中有人,人中有心。”就像佛光山星云法师说的话:“不要看我的字,要看我的心。”养贤曾送我一幅书法,是袁枚的诗:“雨过山洗容,云来山入梦,云雨自往来,青山原不动。”

      我想,进山修行,难道是要把自己的心修到和山一样平静沉稳?

     

      作者单位:陕西日报社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散文)疤痕
    • 下一篇:(杂文)人从哪里来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