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张新武>>正文内容

    (散文)豆角村:子午谷道第一村

    作者:张新武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4年08月13日 点击数:

    豆角村隶属西安市长安区子午镇管辖。位于子午大道的南端、环山公路的南侧,是子午道出子午峪后的第一个村落。一说此地毗邻杜城,得名:杜角。又说此地为雄关漫道,兵家必争之地,是南方进入长安的最后一道关口,特设关封堵,得名:堵角。古人却在谷内建子午关,但却不在此处。因缺乏史料文献佐证,推断之言无法考证。有史可查的,据宋《长安志》记载,豆角镇离长安县城南45里,原来分为东豆角村和西豆角村。清嘉庆《长安县志》记载:北宋景佑二年以南是子午古道而得名。改豆角镇为子午镇,将东豆角村并入子午镇内。后来因山洪暴发,西豆角村被山洪冲没,村民被迫北移,始建今日的南、北豆角村。后转因为 :豆角村。本人依稀记得进村是路旁墙中有一道红线,注明:山洪涨水处。想来此说实为可靠。

    村中有两颗千年古柏,竟然躲过大炼钢铁的疯狂岁月,至今依然绿意盎然。树下有一石雕人头状,名曰:“社公爷”,当地人称之为“石头爷”。其实就是土地爷。原来有庙供奉,现在庙毁,用栅栏围挡。看其装束,似乎与明朝锦衣卫相视。怎奈人员此物产生于宋代。《禮記·郊特牲》“社祭土而主陰氣也”孔穎達疏引漢·許慎曰:“今人...宋·范成大《與王夷仲檢討祀社》詩:“社公亦塞責,醉此豐年樽。”《警世通言·趙太祖千里送京娘》:“但見土牆砌的三尺高,一個小小廟兒,廟中社公坐于傍邊。”子午镇周边共有9尊“社公爷”,除了豆角村这个以外。子午村村南无量祖师庙旁也有一尊,近水楼台先得月,不时还有香火供奉。递午村村北头麦田里也有一尊。曹村有两尊,一尊在村内,保护完整。东北水渠旁也有一尊只是岁月更替,被破了相,现在人为水泥修复,有些不伦不类。西湖村西北麦田有一尊,落魄荒野,与杂草为伴。东古城村和张村的两尊社公爷被做了桥墩,令人嘘嘘不已,听说准备拆除出来,香火供奉,实为幸事,岂止竟然被盗。甫店村荒地也有一尊与荒草为伴。遭千年风雨,藏中华传承,好在人们日益重视,真是善莫大焉。

      

    【子午镇现存9尊社公爷】

     

          南豆角村修有堡墙,夯土铸成,外包青砖。如见只剩两座门楼,传说建于明代。本人细看,出入不少,或许明代修有城墙,人言:“唐塔宋冢朱打墙”。朱元璋就爱干这事。但凡大型城防设施基本修建于明朝,但是确很少听说大明王朝在村中修建城墙的,为了预防明末李自成义军,朝廷的确鼓励民间乡里广建城堡,但是说此门楼建于明朝,言时过早。但是子午关作为兵家必争之地,谷内本有子午关。人言本村门楼为关隘城楼,实乃规模较小,牵强附会。起码现在的城墙、城楼看其样式,建于清末同治年间似乎更为合适。清末同治年间太平军遵王赖文广、扶王陈德才、驴皮寨蓝大顺、蓝二顺等各路义军出秦岭引驾回(引镇),甘陕回民趁机起事,满汉仇杀,陕西团练四路总指挥长安沣西柏景伟督建的城堡,想哪回民四大元帅之一,孙玉宝就拥兵数十万,乃不远处滦镇桥村回民首领。想来这城楼修建于清末同治年间抵挡兵灾似乎更为恰当,此门楼未加考证,纯属本人推断一家之言。

     

     

    【豆角村现存的门楼子】

    北门外偏西有一座玉皇庙,村民们不论婚丧嫁娶都会进庙烧香祭拜,庙前传说有一“神石”,此庙香火鼎盛一时,怎奈神石被盗,玉皇庙被毁,至此香火不在。

    进村内行,便是传说中的子午古道,子午峪是一条历史古道,全长约420公里。当年给杨贵妃进贡的荔枝便是从此道运送而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使人又称之为荔枝道。是关中到蜀汉的必经之路,刘邦封汉王、三国时魏蜀交兵。晋司马勋伐秦,宋代杨八姐抗金兵;明末贺人龙剿李自成起义军,红军长征时,红25军曾沿子午道北上中共鄂豫陕省委代书记吴焕先在沣峪口主持召开省委紧急会议,决定红二十五军“立即西征北上,迎接党中央、迎接一、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行至子午镇,又将地主恶绅在镇上开设的同义信、德义源、福生永等商号的货物分给穷人,并在南豆角村将9个恶绅和在山阳县捕获的陕西警备旅旅长唐嗣同处死。

     

    【子午古道碑;拍摄于2014年】

     

     

         1932年中国工农红军徐向前、徐海东率部出川陕根据地,1946年7月,王震率三五九旅冲出胡宗南的重重包围,顺利突围秦岭蜀道子午关。1949年国民党胡宗南率部南逃入川,皆由此道出入。

         1949年5月,长安县参议员肖子正,依仗权势在其家乡子午南豆角一带强派粮麦5000余石,送与县长杨志俭。县保安团大队长李生印以共产党罪名敲诈农民张忠信小麦20余石,以土匪罪名敲诈农民周景信1.8万元,以抓大烟为名敲诈田恒山500元。

     

          出南豆角不足一公里,一座干砌石拱桥映入眼帘,子午古道石碑记载:石拱桥乃清末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是全线维修子午道时所修。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时负责剿灭甘陕回民起义,想那长安马玉宝、凤翔崔伟、泾阳白彦虎,兵败长安,从此地溃逃。或者太平天国扶王陈德才,遵王赖文广,兵出子午。说此桥左宗棠建造倒也合情合理。本人2014年3月曾实地勘察。站在沟底,古老石桥映入眼帘,古朴大气,饱经沧桑,全部为青石建造,足见当时此地山水之丰富,石桥上沿,夹石之中生出一株树,因距离太远,竟分不清是何树中,大约碗粗,破石而出,真乃造化自然,从下侧细看此桥,由大青石磊砌而成,细看之间,中间竟无一丝粘合剂。不说那水泥,那是毕竟没有。就说那千年不衰的粘合剂糯米汁,也无从发现。想来建造此桥,应该采用了“积土法”建造,现堆积积土,土上建桥,事后清楚积土,利用拱桥特有力学原理,至此桥成,想来解释最为合理。细想一下,确有漏洞,想哪桥下常年水流不息,如何积土,实在令人大惑不解。

     

    【左宗棠修建的石桥,拍摄于2014年】

     

         入峪三公里,路尽头拐弯处有一石砌建筑,细看为龙王庙----“掌握水所”。也是北宋景佑二年那场山洪后,村民门为乞求上苍镇束水患上建造的。只是本人看的时候,小庙坐落枯枝败叶之中,刻字石匾已经不知所踪。在向前有杜甫摩崖石刻,向上则为“先有玄都坛,后又金仙观”

     

      

    【龙王庙:拍摄于2014年,刻字石匾已经不知所踪】

     

           苍天不改岁月催,雄关漫道存气息;近看日月换新天,踏春子午品遗迹。

     

     

                             张新武/书文与2012年7月4日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散文)长安辩古•城隍庙后的铁丘坟
    • 下一篇:(散文)渭河滩论古•关中汉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