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魅力长安>> 文化长安>>正文内容

    23年 竹木雕筑“西安城”长安68岁老人巧搭10万组件未用一根钉

    作者:记者职茵 实习生朱千慧 来源: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发布时间:2008年02月29日 点击数:

     

    一市民被在群众艺术馆展览的微缩“西安城”吸引。 记者 尚洪涛摄

     

    一直以来,我们只能站在西安城墙下仰望那高大巍峨的城垛,或是登上城楼感受扑面而来的古朴气息,很少有人能从高空俯瞰城墙,有幸一览它的全貌。如今,长安区滦镇68岁的梁德怀老人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他用竹子、香椿木雕刻了一座长8.3米、宽5.3米,按照1∶200比例微缩的“西安城墙”。瓮城、敌楼、角楼、廊道、斗拱、飞檐、廊柱、窗门……均细致入微,匠心独具,连钟鼓楼也伫立在这座“西安城”之中。

      令人惊叹的是,这件巨作没用一颗钉子、一滴乳胶,全部按照中国古建筑的传统工艺完成,10万个竹木组件全部是榫卯合口。梁德怀老人自豪地说:“每根细竹蔑只有0.75毫米宽,如果用钉子,即使最小号的钉子也显得太大了,根本钉不进去。”昨天清晨,梁德怀老人把这件大型竹木雕古建全景微缩艺术品“西安城”搬进了市群艺馆。

     

      23年 清贫老人的“造城”梦想

     

      在家家户户都是新房的内苑村里,68岁的梁德怀老人的家显得格外扎眼,简陋的土坯房墙面已裂了缝,屋里几乎没几件像样的家具。但老人一提起“西安城”,立刻手舞足蹈,高兴地介绍说:“钟鼓楼上的风铃才3毫米大小,城楼上的小门都能开合。”

      梁德怀的老伴说,他一辈子就爱这竹木雕,整天嘴里念叨着,跟着了魔一样。除基本生活开销,老梁这23年的业余时间和微薄工资都花到了这上面。“村里人都夸,没想到世上还有这么巧的人,都说老梁工夫下得深”。

      梁德怀原来是古建公司从事古建筑的八级木工。1985年他在城墙上做古建筑木工活时,产生了亲手做一个“古城”的念头。1989年内退后,老人开始着手实施自己的“造城”计划。他说:“城墙、钟鼓楼是西安的标志,我生在西安,喜欢西安的古建筑,把它们微缩成一件艺术品是我的梦想。”

      23年来,梁德怀废弃了三分之一的组件。“只要做坏一处,整件就得全部报废。”他感慨地说,“现在我并不满意,我心目中的‘西安城’还应该有街道,有卧龙寺、大小雁塔等许多古建筑群,可能我一辈子都做不完了。但是只要我活到最后一口气,就要做到最后。”

     

      3小时 组装一座“西安城”

     

      昨天下午1点,“西安城”的所有组件在市群艺馆开始摆放、组装。10多万个竹木组件,从拆箱到组装完成一共花了3个小时。市群艺馆还请来了风筝大师张天伟、砖雕大师王泰来帮忙组装,因为西安的民间艺人当中只有这两位最熟悉古建筑。

      梁德怀做了一套特殊的木箱子,合起来是箱子,拆开来又是支架,共5个大箱子,6个小箱子。把箱子的四面侧板全部拆开,搭上木架,就拼成了一个“口子”形的展台,刚好能把“城墙”摆放上去。砖雕大师王泰来评价这套木箱子实在太精巧、太有创意了!

     

      7年 筑起“城门楼”和“瓮城”

     

      仅4个“城门”、“城楼”、两座“瓮城”的工程,梁德怀就用竹子雕刻了7年。他将南门同钟楼、北门瓮城对比,因为3个城门洞要处在一条直线上。而南门吊桥、南门瓮城及城楼上的飞檐廊柱无不精巧繁复。“瓦片”、“墙面”、“地面”均由一根根0.75毫米宽的竹篾组成,实在令人震撼。

     

      2年 完成27.2米“城墙”

     

      18处城门、70个城门洞、44个马面、44个敌楼、4个角楼(一圆三方)、2500个城垛子、2500多个箭孔……这一组数字,就可见“造城”工程的艰辛。

      周长27.2米的“城墙”墙体由数万个组件构成,用了近两年时间完成。由于用竹子组建工作量太艰巨,墙体采用了竹木混合结构。箭楼高16厘米,城墙高6厘米。1989年的一个早晨,梁德怀花了3毛钱走上西安城墙上实地勘察,用6小时走了14公里,逐一数清了城墙上马面和城垛的数目,甚至对5984个箭垛子都做了仔细观察。

     

      4年   造成“钟鼓楼”

     

      仅用竹子制作“钟楼”、“鼓楼”,老人就用了整整4年。因为钟鼓楼是用8000个大组件组成的,十分复杂。“钟楼”高18厘米,“鼓楼”高17厘米,雕花门窗的镂空处仅有1毫米左右大小。打开小门往里一瞧,记者发现两座楼上的“房间”均是空的,每层楼的地面上还透着斑驳的光。

      据介绍,市群艺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发现了梁德怀老人,为他的精神所感动。在2006年举行的“我心目中的西安天工开物民俗展”中,展出了当时尚未完工的“西安城”,引起强烈反响,受到了各方媒体的关注。但梁老谢绝了采访,回到了简陋而残破的土屋里,不畏天寒地冻,也不顾自己体弱多病、眼花耳背,痴心不改继续闭门“造城”,终于完成了这件巨作。“西安城”建成后,老人希望能公开展出,让市民特别是孩子们免费观看。

      梁德怀老人说:“奥运年到了,我把‘西安城’送给市群艺馆免费展览。我不图啥,就希望能给人们提供一个了解西安城的机会。作为西安人,能见到有更多的人来了解西安、关注西安的古建筑文化,就是最高兴的事了。”

      据记者了解,“西安城”不久将在市群艺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免费展出。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西安国画家108位排行榜
    • 下一篇:王曲城隍庙祭祀庙会 申请国家级“非遗”…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