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石观山>>正文内容

    (散文)我爱长安地铁

    作者:石观山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02日 点击数:

     

     

    我爱长安地铁,以至于家里人嘲笑我当初选错了专业,如果当初改学修地铁专业该多好啊。

    说实在的,自从地铁2号线开建之日起,我就时时关心着它。每次乘公交,总要向窗外瞭望,看见那用蓝色铁皮包围起来的地方,心想:这大概就是地铁开建的地点或是出站口吧?有时步行路过围栏门口,总好奇的想进去看看,可是,门口工作人员说这是施工重地闲人免进,我只好趴在门外向里张望,看见满地堆放的是柱子粗像桶状的绑扎起来的钢筋,却很少见到人影,心想:这人都到哪儿去了?听人说:人都在二十几米的地下施工,便好生惊奇,这地下黑咕隆咚的,人怎么施工?便想起了小时候在农村家里,看见大人们为了冬季储存红薯,在后院挖的窨子(地窖),那都是人下到井里,用小手䦆一䦆头一䦆头地挖,然后再用辘轳把担笼里的土一担笼一担笼绞到地面上来的,那时候谁家如果有一口井、一口窨子,那就是最豪华的设施了。文革中,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我也曾和单位的同志一起挖过地道,那也是人工开挖,一个女同志不小心摔了一跤,小产了,忠心耿耿的,没有一丝怨言。小时候,只知道蚯蚓会在泥里钻,土行孙有遁地之术,每每看见小动物挖洞,也是一爪一爪把土刨向洞外,没想到这如今人也会在地下打洞,可这地下要通列车,想必洞也不会小,却不见土运出来,时下有个流行歌曲叫“时间都到哪儿去了”我却担心这土都到哪儿去了?听人说:“被盾构机挤到两边去了。”便又担心起来,在地面上有阳光,人有眼睛,能辨别方向,可这在地底下,没有阳光,没有参照物,万一打偏了方向怎么得了?随着修地铁进度一天天加快,我的生活节奏也发生了变化,过去早晨起来到小广场晨炼,每天总是做完了整套节目才回家,现在做到一半,就停下来,步行到地铁南站,看看工程进度,地下的工程看不见,只能看见地面挖的大坑和正东方向用水泥搗的像房间那样大小的地道,不知干什么用的?现在才明白,那是通向二、三里外地铁停车和修理场的,原来以为地铁都是埋在地下的,现在看并不是那样,便一切都明白了。

    地铁开通当天,我便早早来到地铁南站,这倒不是想看热闹,而是要亲眼见证是否真的开通了,因为,此前媒体多次报道说要开通都没有开通,这一次是否真的开通了,我还有点怀疑。这也不奇怪,因为,这么大的工程,修建中难免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难题,解决起来也绝非易事,拖一下也在情理之中,可长安人却等不及了。

    入站口门开着,我便迫不及待的从大理石台阶步入地下,一下子惊呆了,这哪里还是原来的土坑,分明已变成了一个宽敞明亮的大厅,里面灯光明亮,大理石铺地,地面光滑,特别是墙壁上的山水人物画,更显得分外耀眼和谐,给人以新鲜清凉舒服的感觉。我四下参观里面的设施,发现到处一片崭新整洁光亮,心情便好极了,记者见我心情好,便来采访我,我当即填了一首词送给他:“通地铁,长安人民心喜悦……”,记者高兴地为我拍了照。一位朋友见我心情这样好,当即购买了一张单程票,赠给我,说:“你坐地铁到城里转一圈,不要出站还可坐回来。”我拿上地铁票进了站,下到二层,便看见两边都有列车道,我坐进向北方向去的车厢,列车就徐徐开动了,本来我想一个站一个站都下去看看,后来觉得没有这个必要,因为每到一个站,列车停下来,我都能从车内和站内明亮的灯光,把每个车站看得一清二楚,都是用大理石铺砌的地面,上面是不同风格的吊顶,新鲜极了。听人说地铁上北塬还要爬一个慢坡,便好生不解?既然在地下打洞,为什么不打成平的,这样不是能节约能源么?但我坐在车厢里,却没有一点爬坡的感觉,只觉得它跑的又稳又快。很快就到了北客站,我乘电梯上到一层,地方好大哟!我拍了照,便又下到二层,乘向南的列车返回,来回用了不到两个小时,回到家里还不到10点钟,家里人听我说已乘地铁在西安转了一圈,都感到很惊讶!

    其实,乘地铁我也不是第一回,八十年代我在北京就已经坐过地铁,可这一回,意义大不相同,因为这一回坐的是通往家乡的地铁,通往长安的地铁!

    在车厢里,坐在我旁边的是一对男女青年,我问她是从哪儿来的?他们说是渭南师范的学生,是来长安旅游的,看见他们拿起手机来打电话,便好生惊奇,这地铁里还能和外面通电话!出了地铁南站,我遇见了一对老夫妻,问我去郭杜怎么走?我笑着告诉他,还得折回去,走到老区委十字,再乘向西去的公交。

    长安进入了地铁时代,从此以后,每天我便有事没事都想去地铁口转转,来到航天城站,我发现这儿比以前热闹多了,特别到晚上,来这儿纳凉的人很多,这儿变成了市民新的休闲娱乐场所,北边站口有许多人推着小车,抱着小孩,坐在站外大理石台阶上,一边逗着小孩玩,一边听着旁边人唱的悠扬的秦腔;南边摆着好几辆摩托车和出租车,在等着接送客人,旁边有卖花的,也有表演节目的;在东车站口,我看见一大群青年男女一对一对的在吃着火锅,喝着啤酒,便好生羡慕,心想长安人的生活品位的确是提高了,这就好像一碗普通的饭,一杯普通的茶,如果放在景德镇的瓷器里、宜兴的壶里,吃起来那感觉肯定不一样,这就像人的脸,本来都一样,可是如果看见一张表情善良微笑的脸,和看见一张阴森森恶煞煞的脸,心情肯定不一样,我觉得长安人的生活质量的确是提高了。

    地铁已经进入长安人民的生活,然而,开始是陌生的,我就亲眼看见一个年轻人在售票窗口把钱怎么也塞不进去,后来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才买了票。一个老人,好心好意给他老伴买了一张地铁票,说是你去坐坐,也开开眼界,送她进了车站,谁知她一会儿又出来了,说是找车厢却随着出站的人流出站了,现在想起来都感到好笑,还不敢给人讲,怕人笑话。

    我也曾站在钟楼顶上或立交桥头,观看地面上来往的车流和两边的高楼和彩灯,可是,地铁在地下运行,我是看不见的。也可能是心理作用,我漫步在长安街头,发现路面上的人流和车辆是比过去多了,而不是少了,便浮想联翩,现在人能在天上飞,也能在地上跑,还能在地下行,不久的将来,长安也一定能建立起一个立体的交通体系。

    地铁给长安人民带来了便捷的交通,提高了我们的生活品位,拉动了长安经济,使长安尽快融入大都市生活圈,可是,那些我一直想见的建设者们,至今始终却一个也不认识、一个也没有见到,我想念他们,感激他们,便聊借此文表达长安人民对他们深深的敬意。

                                    石观山‍                 

                                    2014.7.1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诗歌)忆秦娥.通地铁赞
    • 下一篇:(诗歌)怀念柳青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