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 兰花寄养“开出”致富新路径
    • “魔法菜园”出圈记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魅力长安>> 文化长安>>正文内容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成功

    作者:陈黎 吕华 来源:西安日报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23日 点击数:

     大雁塔 记者 张宇明 摄

    昨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大运河和丝绸之路项目双双通过,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共有33个遗产点,其中西安有5个。丝路申遗成功后,西安的世界文化遗产数量从原来的1处(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增加至6处。

    我国第一个跨国联合申遗项目

    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对“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申报世界遗产,并获得了成功。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提交的这一文化遗产项目,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这是我国第一个跨国联合申遗项目,是世界上第一段列入遗产名录的丝绸之路遗产。这是我国第33项世界文化遗产,世界遗产总数已达47项。

    丝绸之路见证了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6世纪期间,亚欧大陆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之间的交流,尤其是游牧与定居文明之间的交流;它在长途贸易推动大型城镇和城市发展、水利管理系统支撑交通贸易等方面是一个出色的范例。同时,它与张骞出使西域等重大历史事件直接相关,深刻反映出佛教、摩尼教、拜火教、祆教等宗教和城市规划思想等,在古代中国和中亚等地区的传播。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之间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近两千年以来为人类的共同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此次申报的丝绸之路段落,在丝绸之路交通与交流体系中具有突出的特点。它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兴盛于公元6-14世纪,沿用至16世纪,分布于今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境内。

    西安世界文化遗产增加至6处

    丝绸之路是跨国系列文化遗产,属文化线路类型。它经过的路线长度大约8700公里,包括各类共33处遗迹,申报遗产区总面积为42668.16公顷,缓冲区总面积为189963.13公顷。

    丝绸之路横跨欧亚大陆,申遗的33个遗产点中22个在中国,主要包括各帝国都城、宫殿群、佛教石窟寺等。其中包括河南省4处、陕西省7处、甘肃省5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处,遗产区总面积为29825.69公顷,缓冲区总面积为176526.03公顷。哈萨克斯坦境内有8处遗迹,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有3处遗迹。

    丝绸之路申遗成功,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联合申报的形式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丝绸之路项目,也是我国第一个跨国联合申报世界遗产的项目。丝绸之路申遗成功后,陕西8处遗产点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西安全力推进申遗 丝路起点焕发新生机

    西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遗址保护,全力推进“丝绸之路申遗”,对这五处遗产点采取重点投入、重点管理、重点实施的方式加以保护。

    为了保护汉长安城遗址完整性,不准在遗址范围内规划安排大型建设工程和城市建设工程。制定《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实施方案》,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保护展示区免费向社会开放,得到了区域内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西安市在大明宫遗址建设国家遗址公园,实现了对遗址的整体保护和展示,遗址区基础设施逐渐完备,环境得到美化,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群众的居住和生活条件。西安市还对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等丝路沿线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了有效保护。

    通过开展丝绸之路申遗,极大地改善了这些文物周边的环境,为西安市民营造了赏心悦目的文化生活空间,增强了西安市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并为促进遗产地旅游业进步,增进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使文化遗产保护惠及于民、反哺社会发挥巨大的作用。

    丝绸之路项目的申遗成功,使古老的丝绸之路,尤其是起点西安焕发出新的生机。对于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彰显世界和睦相处、共同繁荣的永恒主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成功申遗需过7关

    国家签署《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并保证保护该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成为缔约国文化和自然遗产具有突出普遍价值,并列入主权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主权国政府组织申报工作,编写申遗文本,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现场调查文化遗产项目,撰写报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根据提交报告判断登记推荐在世界遗产委员会(世界遗产大会)最后审议、表决正式登记《世界遗产名录》

    西安5处咸阳汉中各1处

    据了解,该项目申报遗址中,包括陕西省7处,分别为西安市5处文物点以及咸阳彬县大佛寺石窟、汉中城固张骞墓。

    丝绸之路最早的东方起点

    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

    概况:未央宫作为西汉都城最重要的宫殿,是汉帝国的权力中心,是汉长安城的核心组成部分,始建于公元前200年。

    价值: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是丝绸之路最早的东方起点。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揭示了“丝绸之路”这一人类长距离交通和交流的文化线路之缘起,是丝路文化交流的重要保障。

    丝绸之路鼎盛时期起点都城

    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

     

    概况: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位于今西安市北部的龙首原上,地处唐长安城东北、南倚唐长安城北墙而建。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高宗龙朔二年(662年)重建,次年建成。

    价值: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是7~10世纪丝绸之路东方起点宫城遗址,是丝绸之路鼎盛时期东方起点城市唐长安城的代表性遗存。

    见证丝绸之路佛教传播史

    大雁塔

     

    概况:大雁塔位于西安市雁塔区,即唐长安城遗址南部,又称大慈恩寺塔,始建于652 年(唐代),701年重建,经历代维修,现存塔为1604年( 明代) 修复。

    价值:大雁塔是7~8世纪为保存玄奘法师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而建。其所存石碑“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大唐三藏圣教序记”进一步佐证了大雁塔与丝绸之路佛教传播的历史。

    佛塔传入中原初期的珍贵例证

    小雁塔

     

    概况:小雁塔位于西安市雁塔区,始建于707年(唐代),又称荐福寺塔。小雁塔初为15级密檐砖塔,后经多次地震损坏,又多次整修,现存13层,高43.38米。

    价值:小雁塔即为保存义净带回的佛教经像而建。小雁塔所在的荐福寺,是唐代长安三大译经场之一,佐证了佛教自印度东传的历史,也见证了佛教在唐代长安的流行。小雁塔为唐代同类密檐砖塔保存至今最早的一例。

    玄奘法师及其弟子的舍利墓塔

    兴教寺塔

     

    概况:兴教寺塔位于西安市长安区杜曲镇兴教寺内,地处少陵原畔。兴教寺西跨院名“慈恩塔院”,院内玄奘和弟子窥基、圆测墓塔,3座塔呈“品”字形排列。

    价值:兴教寺塔是唐代高僧玄奘法师及其弟子窥基、新罗弟子圆测的舍利墓塔。兴教寺塔佐证了玄奘师徒共同翻译阐释佛经以及在东亚地区发展弘扬佛教的历史。

    佛教中国化的精美物证

    彬县大佛寺石窟

     

    概况:彬县大佛寺石窟位于咸阳市彬县城西10公里的大佛寺村清凉山下。大佛寺建于唐贞观二年(628年),大佛寺石窟是中国现存初唐时期和盛唐时期规模最大、最为精美的石窟群之一。

    价值:彬县大佛寺石窟是盛唐时期唐代都城长安及周边地区中国式石窟艺术的重要遗存。

    丝路开拓者归葬故里

    张骞墓

     

    概况:张骞墓位于汉中市城固县博望镇饶家营村,是中国西汉时期杰出的外交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的墓葬。

    价值:张骞墓以具有汉代特征的封土墓葬形制、“博望造铭”封泥、石首等出土物,与张骞这一伟大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特征相印证。

    “丝路”用文化连通世界

    如果想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必须符合6项考核标准之一方可提名,而“丝绸之路”项目符合了其中的4项。当选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截至2013年6月,全球有981处遗产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国有45处文化和自然遗产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列世界第二,仅次于拥有49个世界遗产地的意大利。

    据了解,作为世界遗产,先决条件是必须有“突出的普遍价值”,而“突出的普遍价值”有10项标准,具备其一即可。 “世界文化遗产”相较于“文化遗产”,有着更高的要求,必须满足这10项标准中的前6项之一。

    “丝绸之路”项目符合申遗是符合了前6项中的4项,这4项分别为:

    在一段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人类价值观的重要交流,对建筑、技术、古迹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能为延续至今或业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是传统人类居住地、土地使用或海洋开发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或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当它面临不可逆变化的影响而变得易于损坏;

    与具有突出的普遍意义的事件、活传统、观点、信仰、艺术或文学作品有直接或有形的联系。

     

    追梦终成真 荣耀寓责任

    本报评论员

      公元2014年6月22日,是西安人荣耀圆梦的日子,是西安人值得铭记的日子。

      这一天,从卡塔尔多哈,从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传来喜讯:“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我市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唐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5处遗产点列入其中!在此,我们对丝路申遗成功表示热烈祝贺!

      丝绸之路是沟通古代中国与西方的商贸、政治和文化交流的陆地大通道,丝绸之路遗存至今的各种文化遗产承载着人类的珍贵记忆。我市5处遗产点都是丝绸之路从开通、发展到繁荣、鼎盛时期的重要文化遗产,都是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和典型代表,都是东西方文明交流、融合发展的历史物证,在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重大文化价值。

      5处遗产点参加丝路申遗是全市人民的一件大事。西安摘取“金字塔尖的荣誉”的申遗之路走得并不轻松。2006年申遗启动,历经8载,可谓路漫漫其修远。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举全市之力强力推进,各相关部门通力配合,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5处申遗点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得到了有效保护,这是西安对中华文化遗产、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做出的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讲,申遗的成功,正是对我市长期卓有成效坚持遗产保护的充分肯定和最好回报。

      8年的孜孜努力,8年的苦苦追梦,8年的殷殷期盼,终于追梦成真!

      申遗也许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西安申遗之路,实质就是一个提升文物保护理念和管理水平的过程,就是一个接轨国际标准对我市历史遗存进行保护的过程,就是一个找回、发现、发掘、整理与热爱、尊重、保护、传承文化遗产的过程。

      申遗是手段,不是目的。保护遗产、造福后代,唤起世界范围内对这些不可再生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关注并推动遗产的永续传承,才是申遗的终极目的。申遗成功来之不易,未来的保护、传承更是任重道远。

      申遗成功是荣誉,更是责任。因此,在为申遗成功鼓掌之时,更要保持一种清醒:申遗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申遗成功只是一个崭新的开始,意味着承担更多更大的责任。

      保护文化遗产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神圣使命。我们要以此次申遗为契机,珍惜荣誉,牢记责任,以世界遗产的保护管理要求为标杆,不断推动全市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水平,充分彰显西安丝路起点的历史地位,推动西安与丝路沿线城市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为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全力推进具有历史文化特色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做出新贡献。

      “大运河”

      申遗成功

      新华社多哈6月22日电 正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22日审议并通过中国提交的“大运河”申遗申请。至此,“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会在听取了对“大运河”历史、作用以及现状等方面的陈述后,各方代表阐述了各自意见,大会主席、卡塔尔公主玛雅萨根据会议表决结果宣布中国提交的“大运河”申遗成功。

      大运河具有河道距离长、流域范围广、修建年代久远、遗产类型丰富、利用功能多样、保存现状复杂等特点,保存下来的与大运河相关遗存总数已超过1100处。最终列入申遗范围的大运河遗产分布在中国2个直辖市、6个省、25个地级市。申报的系列遗产分别选取了各河段的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遗产点,包括河道遗产27段,总长度1011公里,相关遗产共计58处。

      世界遗产大会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年会,其全称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每年举行一次。  本组稿件除署名外由记者陈黎 吕华采写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长安区第八届“西安读书月”全民阅读活动…
    • 下一篇:长安书学院与城南书社联合举办书法研讨及…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