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魅力长安>> 文化长安>>正文内容

    长安画派:为时代添光加彩

    作者:杜耀峰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08年02月27日 点击数:

    在中国当代画坛,有一个蜚声中外的画派——长安画派。

    关于长安画派的提法,最初是在1961年秋,由中国美术家协会西安分会国画研究室的赵望云、石鲁、方济众、何海霞、李梓盛、康师尧等6位主要画家的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他们的作品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强烈的时代精神、雄浑厚重的气势和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感染力,赢得了广大观众和美术界的高度评价。在中国美术家协会召开的座谈会上,被誉为长安画派。人民日报以《长安新画》为题发表了评论和画刊。接着,在中国美术家协会的支持下,他们又去上海、南京、杭州、广州等地巡回展出,深博赞誉。从此,在全国就有了“长安画派”。

    长安画派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首先与它所处特殊地域的历史渊源密不可分。长安自古帝王都。在这块土地上,从古到今,创造了许多令人惊叹的辉煌篇章。那气势恢宏的秦陵兵马俑军阵,那无与伦比的茂陵石刻,那傲视四野的昭陵六骏,那彪炳青史、雄浑百代的大画家阎立本、吴道子、王维、李思训、范宽等,都给长安画派的创作构成了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

    其二是丰厚的传统文化艺术与延安革命文艺的有机融合。早在延安时期,党中央在此领导了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此期间,也集聚和培育了一大批进步文人和革命文艺工作者。被誉为“画坛闯将”的赵望云,在1942年移居西安,从西安赴河西走廊、敦煌一带写生,在重庆举办画展时受到郭沫若等人高度赞赏。此后方济众、黄胄、徐庶之等画家作了他的入室弟子。此时的石鲁,已活跃在延安鲁艺、西北文艺工作团。全国解放后,陕西风云际会,英才荟萃。郑乃珖、叶访樵、蔡鹤汀、蔡鹤洲、何海霞以及延安时期的刘蒙天、汪占菲、张明坦、李梓盛等画家云集西安,长安画坛风清气正,优势互补,美术创作空前活跃,为长安画派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三是新生活对艺术家的召唤。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作为《讲话》发祥地的陕西作家艺术家,一直有深入生活的优良传统。上世纪50年代后期,陕西文学界有柳青、杜鹏程、王汶石坐镇,戏曲界有马健翎、黄俊耀挂帅,美术界有赵望云、石鲁扛旗,一个深入生活、反映时代、振奋精神的文艺创作热潮在三秦大地兴起。此时的陕西美术工作者响亮地提出了“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口号,纷纷奔赴陕西及西北各地,秦岭山区、关中农村、陕南陕北乃至天山脚下,无不留下陕西美术工作者的足迹。鲜活的生活、动人的情景、独特的风土人情,给长安画派赋予了创作激情和灵感。

    其四是强烈的创新意识。长安画派不仅强调传统功力和深入生活,而且特别强调创新意识,强调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强调要用诗意的景物和新颖的构思来描绘生活,强调“生活为我出新意,我为生活传精神”。赵望云的《秦岭伐木》、《陕北之春》,石鲁的《转战陕北》、《枣园灯光》、《延河饮马》,方济众的《夜渡》、《秋林麋鹿》,何海霞的《驯服黄河》、《宝成路上》,李梓盛的《工棚夜月》,康师尧的《秋意图》等作品无不洋溢着清新的生活气息,折射着时代的光彩,充分展示了西北大地的质朴壮阔,给人一种奋发进取、赏心悦目之感。因而受到专家和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长安画派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从它诞生之日起就闪烁着独特耀眼的艺术魅力和旺盛的生命力。几十年来,三秦大地一大批画家纷纷继承和发扬长安画派“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精神,一方面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大练基本功,一方面深入到生气勃勃的现实生活中去,搜集创作素材,点燃创作灵感,美术创作高潮迭起,涌现出刘文西、崔振宽、杨晓阳、赵振川、王西京、苗重安、郭全忠、江文湛、晁海、张立柱、邢庆仁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画家。在他们身上,都不同程度闪现着长安画派精神的无限风采。以刘文西为例,他1958年从浙江美院毕业分配到西安美术学院任教50年来,先后40多次到陕北深入生活,20多次和陕北老乡过大年,将有的人从6岁画到56岁,他在美术创作方面的成绩是世人皆知、有目共睹的。这次,在以投资、文化产业为主体的陕西佳和沃典实业有限公司的支持下,我们借助人民日报,选登长安画派的精品力作,承接前贤,开创未来。

    星移斗转。当年长安画派的几位画家已经作古,可他们的创作激情、深入生活的态度及其创新精神对后人都有诸多启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和谐社会,在陕西举省贯彻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西部强省的进程中,作为一个画家,就要像长安画派前辈那样,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紧跟时代,关注现实,努力创新,服务人民。在潜心治学、继承传统、练就扎实基本功的同时,要一头扎进热火朝天的伟大生活中,搜集创作素材,激发创作灵感,努力创作更多更好的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具有民族风格和中国气派的瑰丽画卷,为时代增光加彩!(作者为陕西日报社长)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唐诗人韦应物墓志面世
    • 下一篇:人民日报力推“长安画派”名作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