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 兰花寄养“开出”致富新路径
    • 爱心萝卜传温情 社区关怀暖人心
    • “魔法菜园”出圈记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名家赏析>>正文内容

    (散文)草色青

    作者:高亚平 来源:西安晚报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16日 点击数:

    1974年暮春,正是麦子扬花时期,父亲突然接到了王莽公社的通知,让他和县上另外两个同志,去海南岛学习杂交水稻育秧。父亲和母亲说了一声,便借了路费,上路了。这一去就是漫漫的七个月。大约是当年的11月份吧,一天傍晚,我正和小伙伴在打谷场上玩,隔壁的小宝来喊我说:“快回家去,你爸回来了!”闻听此言,我把正滚的铁环一丢,一气跑回家。父亲就站在院子的中央,母亲和弟妹们也在,周围还有许多左邻右舍的乡亲。父亲晒黑了,显得有些瘦,但精神看上去很好,眼睛很亮。不知怎么搞的,我喉头滚动了一下,一声憋了好久的“爸”字终于没有喊出来。见状,父亲抚摸着我的头说:“半年不见,长高了!”随后,回到房中,掬出一捧椰子糖,放到我兜起的衣襟中,对我说:“分给他们吧!”我一回头,我的四五个玩伴,正站在我的身后呢。看见糖,他们的眼睛忽然都亮了一下。

    农村孩子,没有什么娱乐,就爱看个野台子戏。有时甚至不是为了看戏,而是图了那份热闹。我的爱看秦腔,大约就是出于此吧。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常随村里的大人,随大一点的孩子,不惮路远,往周围的村庄里,撵着看戏。为看戏,我曾从树上掉下来过,还曾坐在麦秸垛上,看着看着,睡着过去。直到夜露打湿了头脸,我才醒过来,揉揉惺忪的睡眼,慢慢向家里走去。见我迷戏,父亲想方设法,让我到西安易俗社,看了场大戏。至今忆之,情景宛然。1975年的冬季,一天下午,我刚下学,回到家里,父亲让我穿暖衣服,跟他走。到了大队部门前,我才知道,父亲让我随他去西安看戏。我们随村干部登上一辆大卡车,坐在车厢内的长条椅子上,一路向西安开去。路上,尽管天气很寒冷,大家冻得瑟瑟发抖,但还是兴高采烈地谈论着。另一次是1977年夏天,易俗社上演秦腔《周仁回府》,父亲带我去看了。那天出演周仁的演员是秦腔名家李爱琴,她的婉转苍凉的唱腔,尤其是其饰演的周仁悲痛欲绝,来回甩头发的情景,至今历历在我眼前。由此,我也知晓了什么叫艺术,什么叫真正的艺术家。值得一记的是,那晚戏毕,父亲还带我到街头的小吃摊上,喝了一碗馄饨,吃了一笼小笼包,其汤鲜肉香,让我至今难忘。

    1982年秋天,我考上了西安的一所师范学校。接到录取通知书后,父亲高兴得一连几天合不拢嘴。乡亲们也替我高兴。那年月,大学难考,大学生也金贵,一个村庄,三两年间,难得能考上一个。乡亲们让父亲请客,尽管家境不裕,但他二话没说,还是卖了槽头的猪,买了两瓶竹叶青,割了两三斤肉,热热闹闹地把乡邻们款待了一顿。当年的9月1日,我到学校去报到,父亲执意要送我。于是,我用网兜提了脸盆牙具等,父亲扛了被子,我们搭乘长途汽车,一直到小寨,然后,步行到学校报了到。中午,我们吃了一顿面。父亲说我正长身体,需要营养,给我要了一碗荤面,他自己则要了一碗素面。当时,一碗素面,仅一毛五分钱。

    祖父晚年,身体尽管还很康健,但已严重伛偻,走路需弯着腰。就这样,他还不闲着,不是劈柴,就是割草。没办法,一辈子在土地上劳碌惯了,闲下来难受。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祖父迷上了抹花花牌,得空了,和三两个老哥们,偷偷玩,彩头也不大,也就三分五分的。别人把闲话说到了父亲跟前,他沉默了一下,说:“没啥!我爸忙了一辈子了,该歇歇了。”说闲话的人,很无趣地走了。从此,隔三岔五地,父亲会偷偷给上祖父五毛一块的,让他玩。

    我和妻子有了女儿后,最初的两年里,没有精力带,把女儿放在老家里,让父母亲带。每逢周日回老家,在村头的路边,父亲总是把女儿架在脖子上,痴痴地等我们。见到我们,总是笑眯眯地说:“回来了!”然后,一块儿回家。

    2007年8月25日中午,我正在家里休息,突然接到了母亲的电话。我的第一感觉是,父亲可能不行了。三年前,父亲突发脑溢血,后经抢救,命算是保住了,但从此缠绵病榻,在此期间,还有过反复。卧病期间,我和妹妹回家看他,曾经那么刚强的一个人,见了我们,却常常流泪。别人也许会说父亲因病伤情,独我知道,他老人家是在自责,恨自己的病还不好,拖累了亲人。我回家后,父亲已经高度昏迷。我和弟妹坚持要往医院送,医生和母亲都不让,说人已经不行了,就让他在家里走吧。我们在父亲身边守了一夜,直到他安然离开这个世界。入殓时,想到在人世上,从此再也见不到父亲的身影了,我的心仿佛被锐器刺穿了一样,痛彻心肺。

    六年了,一个人的时候,我常常在心中默默想念父亲,也曾猜想,父亲若果活到现在,该是一种什么样子。我曾多次到父亲的坟头去过,他的坟头已被青草覆满。诗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虽是对慈母而言,但对父亲来说,何尝也不是这样呢?我能报答父亲什么呢?除了思念,还是思念。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散文)向郭风墓三鞠躬
    • 下一篇:(散文)神禾原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