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每小平>>正文内容

    (散文)故乡的年味(上)

    作者:每小平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07日 点击数:

       每当进入腊月,长安故乡的年味越来越浓了。谚语:腊月里来庆新春,二十三,敬灶仙,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杀猪宰羊,或买肉炖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我的故乡在樊川,长安文明数千年。旧岁蛇舞华夏地,新年马驰神州天。长安为京畿之地,传统文化浓厚,习俗讲究繁多,十里乡俗,各有不同。单就年味,就异彩纷呈。

    腊月二十三,敬灶仙。故乡的年味,就从腊月二十三开始,一天比一天浓。二十三,敬灶仙(灶君)。打扫好灶房后,人们虔诚地给盆碗或香炉里添上沙子,在墙上贴好“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的图画,燃烛点香,摆放好糖果瓜子,心中默许着,让灶君保全家人一年有吃有喝,平安无事。吃了祭灶的糖瓜,拜了灶王爷,人们便投入到迎新年的忙碌中。吃了糖瓜味,甘甜在心里。

    腊月二十四,扫房子。扫房屋,洗头沐浴,置办年节器具等。记得父母这天起得早,吃完早饭后,便把房里的家具、盆盆罐罐,全部搬到院中,用长竹竿绑上扫帚,头上戴着草帽或裹件旧衣服蒙住头,清扫屋顶的灰尘,由上往下,全部清除。就连炕上铺垫的麦秸,也要除去,另换新麦秸,再用少陵原的白土或稻田里的净土,用水化后把墙壁漫上一遍,灰白整洁清新,满屋子弥漫着一股泥土清香味。然后擦洗家具,盆盆罐罐,屋内清扫完毕,将院中的东西再搬回,达到除尘布新、清除病菌的目的,其用意是要把去岁的:“穷运”“晦气”统统扫地出门,辞旧迎新的祈求愿望。

    腊月二十五,磨豆腐。樊川,是鱼米之乡。各种农作物,尤其是黄豆,粒大饱满,是做豆腐的好原料。少陵原下的各村,均有做豆腐的传统。尤其是西江坡村做的豆腐,色白硬整,口味纯正,十多家的豆腐,源源不断地向韦曲等地出售。拣豆、泡豆、磨碎、烧锅、揉沫、过箩、去渣,煮沸点浆包裹装箱压块或放豆腐盆中。寺坡村的热豆腐,其滋味远近有名气。豆腐是过年的美味,无论做菜还是臊子汤、豆腐丸子,每家必不可少。此外,豆腐的“腐”和“富”谐音,寓意着年过得富富余余,明年的生活富富有余,豆腐寓“福”。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生产队时,各村各队都忙着杀猪分肉,给辛苦了一年的农民按人头分肉,人们好不欢喜,尤其是小孩,跑来跑去,围观杀猪场景。猪杀后,拣个猪尿泡,用水一冲,鼓着小嘴使劲地吹,直到大如篮球,用绳子扎紧,满场院的踢来扔去,尽情玩耍。大人们洗肉、切肉、煮肉,家家户户的灶房里都是热气腾腾,满屋子、满院子、满街巷、满村子都飘散着诱人的肉香味。肉做熟了,肉肥汤汪,满屋溢香,夹块肉塞到嘴里,那个香啊,满嘴流油,肉味美在心里。其中原委,当时经济困难,平时很少吃肉,因而一锅炖肉就是人们心中最佳的美食。

    腊月二十七,宰年鸡。农户家家养鸡,挑上公鸡或不下蛋的肥母鸡,在二十七宰杀,或上集市购买。引镇、杜曲、韦曲、滦镇、斗门、马王等集市从腊月二十六开始,商家就忙活开了,也不分逢集日,天天购销两旺。村道上,人们买鞭炮、衣服、春联福字、香烛纸裱、蔬菜牛羊肉、鱼虾、小孩玩具、女孩头饰、锅碗瓢盆、油盐酱醋、调料等物品,纷纷购买回家。房屋内,肉味、海鲜味,满屋飘散,年味渐浓。

    腊月二十八,把面发。改革开放前,人们很少买蒸馍。家家发面,户户蒸馍。数量多,样式花样也多。长安习俗:过年不动干锅,因而蒸馍要多,够初五前的主食。因“蒸”谐音为“争”,听起来像“争争吵吵”。为了新年家庭和睦,就提前发好面,蒸好馍,吃时只上笼馏热即可。除了馒头,还要蒸枣糕、花糕、大小肉菜包子、豆沙包子、蛇馍、虎头馍、兔娃馍、乒乓球大的小圆馍等。此外,腊月二十八,讲究贴花花,将年画、春联福字、窗花等贴在房门两侧,门神贴到大门上,福字门上、墙上、家具上皆可张贴,还有年画等,给佳节以年味。

    腊月二十九,蒸馒头。这天,家家户户比着做馍。户户炊烟,家家馍香。有些心灵手巧的女人,常被别人邀请,尤其是给新婚亲戚送礼或招待,需请做馍的好把式。面发好后,反复揉搓按压,来回压挤,再做成各种花馍图形,梳子造型;用剪刀剪出嘴巴,嘴巴内放胡萝卜块,眼睛放黑豆,栩栩如生的各种动物图案花馍摆满一案。这边,男人们早就烧开锅,好让这些花馍入笼。烧火有讲究,馍入笼时用猛火烧,锅开后用慢火烧,以防因火大把馍烧成八里炸。花馍蒸好后,满屋弥漫着蒸馍的气味,人恰似在云雾中。需及时将馍取出放好,以防变形,然后用筷子蘸上红、绿印色,点在馍顶,其形其状,巧夺天工。长安花馍,远近驰名。

    如果是大年三十,下午或傍晚,各家各户均要请先人回家一起过年。人们带上烧纸、烟酒,上坟请先人,在坟头燃烛点香、焚烧纸、献酒点烟、诚请先人,过年了,一起回家过年,享受酒肉滋味,阖家团圆。远离故乡者,在十字路口往坟茔的方向烧纸,告知亲人,回到自己的家中过年吧。在客厅桌案上,恭放亲人照片或祖宗三代之神位,摆放糕点、水果等贡品,每餐饭菜都要用小碗碟敬献,酒菜齐全。直到小年过完,鸣炮送先人回坟茔。度岁,庆新岁,过大年。夜晚,家家挂上红灯笼,房屋内灯光齐开,满屋通明,光亮无比。吃完团年饭,先辈给孩子们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熬夜守岁。没有电视前,家人围坐在一起,述说着,吃些瓜果,追今抚昔,展望未来。现如今,多围坐在客厅,观看春晚,放松心情,喜度春节。放鞭炮,尤其是在除夕辞旧迎新时刻,鞭炮声声,震耳欲聋。今年倡导文明过节,燃放鞭炮较前些年少了许多。

    故乡的年味,流淌在舌尖,映现在双眼,香飘鼻孔,甜醉在心间。行走在长安大地,到处呈现着年的味道。长安城乡年味浓,适逢盛世赞歌颂,吃喝穿戴论质量,待客走亲好茶饭。请君看,在长安各集镇上,人们都在忙着置办年货,好待客过年。街道两旁,春联大红灯笼高挂,蔬菜水果清香扑鼻,肉类副食诱人食欲。商场超市购销旺,载货回家喜洋洋。年的味道是街道两边火红的灯笼,是市场置办年货的人潮,是假期里孩童们的笑脸,是恋人的眼光,是打工父母见到孩子拥抱在一起的幸福泪脸,是满屋饭菜的腾腾热气,是摆放一桌美酒茶饭,是留守父母等待外出游子归来的期盼……

    故乡的年味啊,多么诱人解馋,激励有志者走出更远;回家大团聚,了却了无尽的思念;捧杯祝福祖国强,共祝长安宏图展。

    故乡的年味,我永远的怀念。

     

     

                                                       于马年初七日

                                                          每小平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诗歌)英雄气节励万代
    • 下一篇:(散文)印象许海峰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