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 兰花寄养“开出”致富新路径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魅力长安>> 文化长安>>正文内容

    保护秦岭生态环境 打造陕西最美名片

    作者:赵辉 来源:西安晚报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2日 点击数:

     

     

    秦岭终南山 (资料图片) 记者 张波 摄

     

    去年,西安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列为事关西安长远发展的五项重点工作之一。一年多来,本着遵循“统筹规划、保护优先、科学利用、严格管理”的原则,我市紧扣“保秦岭碧绿、护八水长流、建美丽西安”的目标,全力推进九项生态工程建设,秦岭西安段166公里沿线已初显绿色西安、大美秦岭的独特魅力。

    每到周末或节假日,都会有许多市民、游客如潮般涌入秦岭,在这里人们不仅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还可以深刻感受到近年来秦岭西安段生态环境保护所带来的喜人变化。

    铁腕治乱 保护秦岭生态圈

    千百年来,秦岭以自然景观秀美,生态资源丰富,人文遗存众多而享誉海内外。“终南阴岭秀”、“碧嶂插遥天”……古代文人笔下这些诗句,正是秦岭秀美景色的形象写照。

    然而,近年来秦岭生态环境的破坏也让人触目惊心:沿山及浅山的违规开发和无序建设,导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随意开挖山体,取石采沙、乱排乱放,造成河道淤积、植被损毁、水土流失;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导致生物种属灭绝加速,生态功能下降……保护秦岭生态环境已刻不容缓!

    2008年3月,陕西省出台实施《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2011年6月,西安成立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作为专门的秦岭保护机构,确定了“保秦岭碧绿、护八水长流”的行动目标。去年,我市又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列入事关西安长远发展的五项重点工作,体现了西安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反映了西安保护秦岭生态环境的坚定决心。

    保护秦岭生态环境,必须立即遏制住对生态的破坏。一年来,市秦岭办在沿山六区县和十九个市级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查处涉及违规项目共计118处,其中涉及农业观光示范项目、开发建设项目、已圈墙项目及乱挖乱采、乱搭乱建、乱排乱放项目等,对这些违规项目坚决叫停、清理。去年8月以来,共开展了4次大规模的“铁锤治理”专项行动,共关闭采石场、砖瓦厂33家,清理乱搭乱建67处,拆除违规建设用地9100平方米,“四乱”现象得到明显遏制。

    保护秦岭生态环境,必须下力气清除随意乱贴、乱挂、乱立的视觉垃圾。一年多来,市秦岭办一手整治硬环境,一手治理软环境,开展秦岭地区旅游环境综合整治,检查整顿公共环境卫生,杜绝乱扔垃圾,野外私自用火等行为,今年以来,集中开展沿山路系列专项整治活动,共拆除广告牌1240处,区域内的整体面貌有了较大改观。

    保护秦岭生态环境,还要唤醒更多人的环保意识,形成人人爱秦岭、护秦岭的社会共识。一年多来,市秦岭办陆续开展以“感恩秦岭”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冬春季组织6区县机关干部职工和社会志愿者21万人次栽植苗木138.7万株;举办360美丽秦岭摄影比赛等,全面拓宽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参与面,积极营造 “热爱大秦岭、保护大秦岭”的良好社会氛围。今年10月,“大秦岭发展论坛”、“呵护与守望-大美秦岭当代名家国画邀请展”和“大美秦岭-秦岭百年经典影像展”及城市定向自行车赛如期举行,吸引了2万多市民参与,进一步唤起了市民保护秦岭、热爱秦岭的意识。

    盛夏时节,沿环山公路而行,秦岭脚下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被苍翠植被覆盖的高山郁郁葱葱,映入眼帘的一座座设施大棚层层叠叠,一片片干杂果林茂盛繁密,一幢幢农家楼房错落有致,秀丽的乡村自然景观令人流连忘返。

    这些成果向世人宣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工程已进入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新阶段。

    精心规划 打造黄金旅游观光带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件关乎子孙后代福祉、关乎我市永续发展的大事。对此,西安明确提出把秦岭建设成“国内一流的旅游生态区,西安城市发展新名片”的总目标,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今年10月1日,《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颁布施行,这是一座具有3100多年建城史的城市,为了保护哺育他的一座上亿年的父亲山而立的法规。标志着西安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进入“法治”时代,西安市秦岭生态保护从此有了“尚方宝剑”。

    在此基础上,西安不断完善细化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体系,相继完成《大秦岭西安段浅山区保护利用规划实施方案》《西安秦岭旅游发展专项规划(2011-2020)》《秦岭北麓西安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2012-2020)》。秦岭北麓生态保护建设基本实现有法有规可依,重点发展产业有了长远规划和规范。

    西安之美,美在秦岭。秦岭不仅是西安的地标性山脉、陕西的绿色脊梁,也是国家的中央公园,加快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保护,事关美丽中国建设和陕西与西安的可持续发展。要大力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强化精品意识,打造一批样板项目,在166公里的秦岭西安段,建设一批特色古镇,一批高质量农业观光示范园,一批服务好、有特色、上档次的餐饮业,让游客乐意来、留得住,把秦岭建成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重要基地。

    “每个周末我都要和几个朋友到环山公路上骑车子,特别是骑行在新建成的7公里绿道上,平坦但又崎岖的小路两侧,栽植着各种花草树木,那种感觉太好了,相信未来环山公路两侧的生态环境会更好。”市民穆先生谈起对秦岭的感受和变化,他首先想到的就是那条自行车绿道。

    一年多来,西安紧紧围绕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这个目标,扎实推进环境优化,设施建设,景观设计,标识提升等一系列工作。今年又全面加快实施新沿山路照明工程、新沿山路绿化工程、老沿山路(S108)连接和改造工程、宾馆特色酒店建设、博物馆建设、综合市场、停车场建设、节点、标识、标志工程、绿道(自行车道)建设等九大重点工程。

    ——新沿山路照明工程已完成沣峪口转盘、动物园节点太阳能路灯点亮工程,累计投资600万元。

    ——新沿山路绿化补植工程共计栽植各类乔木、灌木310余万株,绿化面积104万平方米,环山路景观长廊逐渐形成。

    ——界碑标识建设完成了子午、西太、东西出入口等六处。长安15公里和户县7公里示范段建设,均以较高标准完成。

    ——四个宾馆、酒店项目建设按计划有序推进;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已建成开馆,秦岭艺术博物馆已完成项目征地工作。

    ——按照计划农贸市场已建成4个,停车场已建成21个。

    在秦岭,爬山、骑行、转农家院,吃农家乐,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景,放松身心,陶冶性情,已成为西安市民的美好选择。

    致力富民 探索绿色经济新模式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既是一项生态环境工程,更是一项利民惠民富民的民生工程。归根到底,就是要让沿山群众通过保护生态改善生活环境,提升生活品质。

    西安市委市政府明确,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就是要坚持规划引领、生态优先、重在保护、科学利用的原则,形成“一条绿线穿到底”工作思路,努力让山岭绿起来、河水清起来、景观美起来、旅游热起来、沿山群众富起来,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本着惠民富民的主旨,我市始终把沿山老百姓的利益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市秦岭办协调配合市水务局和周至县政府,实施黑河移民和秦岭国家植物园生态移民,帮助数千名农民走出山区,搬进秦岭脚下的新农村社区。在沿山区县农村有序开展农村清洁示范行动,建设排污设施、垃圾处理等生态化改造,大力整治环境卫生,提升沿山农村环境,塑造山村新形象。

    同时聚合秦岭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田园农村的秦岭产业集群模式,打造以现代农业为支柱,生态观光、旅游文化、康体养生、研发创意等四类产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重点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区,有效带动区域旅游农业发展。全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用新设施、新技术和新品种改造传统农业,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新沿山路上的花卉市场等综合服务中心的建设,也为农民群众开辟出一条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子。

    目前,在166公里的秦岭西安沿线,绿色生态经济的新模式正在引领着沿山群众向着小康生活快步前行。

    保护好秦岭的生态环境,是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美丽西安的重大举措,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历史责任。未来的秦岭,必将以一山碧绿、八水长流的美景,为子孙后代留一份绿色遗产,留一方富饶之地。记者 赵辉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张钦画展9—21日在培华学院举办
    • 下一篇:“又见最美读书人”摄影展落下帷幕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