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张福旺>>正文内容

    (杂文)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

    作者:张福旺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09日 点击数:

    河流,好比是人的毛细血管,如果毛细血管被污染,要想排毒清理,难度之高,可以想见!

                                       ——题记

     

    一百多年前法国作家雨果,在《悲惨世界》里曾经说过:“下水道是一座城市的良心。”

    根据国际惯例,一个现代化城市的建设,70%的资金用在地下,30%的资金用在地上。当前,在我国城市建设中,“重地上,轻地下”的情况普遍存在。

    一座城市的下水道,不仅体现出城市建设决策者的远见,也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良心”。同样,对城市排水设施的维修与保护、改造与建设,也考验着生活在这座城市里决策者与市民的“良心”。如果一座城市年年都因下雨发生看海、观瀑布、捞鱼、划船的奇观,城市一定出了问题,类似肠梗阻、血液不通、阴暗恶臭,而众多接力的城市管理者认识和能力,就是问题根本所在,治水方针就是治患方针,臭水沟如同臭水平,排洪能力似同排险能力。

    城市有着耸立的高楼、霓虹闪烁,也有着不少遮盖和隐蔽。最近几年,城市道路的拥挤、城市天空的灰暗、城市地下的恶臭、细菌滋生、城市的爆管、城市快节奏下的令人昏晕等城市综合症,越来越让人感觉到魂在城市之痛、身在城市之挤、心在城市之悬,加之城市中生存费用的不断走高,我们荣幸在其中,也不幸是无法逃脱。就个人而感言,城市就像巨大的一滩混沌之水,一方面因为功能齐全我们顺势依赖着;一方面焦躁不安,想往平湖、寻找清泉,在下雨的季节也害怕着无辜的伤痛,当浑了、脏了、黑了,凡人只能仰望星空,期望美丽、洁净、安定。

    高楼不断像雨后竹笋拔地而起,为了节约土地开发水岸,城市的河流越来越狭窄,越来越多被石头砌固,甚至被覆盖,或者用管道隐埋代替。我们扼制河流,如同扼制着人类的血管,水流失去了光明、失去了自由,有了潮湿,有了压抑,不通生痛 ......
         2013年入汛以来,多地出现强降雨,让一座又一座城市陷入内涝之困。上海市公交车被水覆盖,被网友戏称“城市潜艇”,同济被称“同舟共济”。 2013年10月初浙江余姚连降暴雨70%城区被淹”,,最深积水达3米。10月8日上午,姚江多处溃堤,江水倒灌入余姚主城区,余姚境内所有中长途客运及高速、城市公交车、出租车等全部暂时停运。

    在北京“7·21”特大暴雨发生刚过一周年,79人死亡、190万人受灾、车主在桥下溺亡,这些冰冷的数字与悲伤的影像还未淡出人们的视野之际,住建部“拟用10年改变各地‘逢雨看海’状况”的消息,多少算得上可以告慰人心。这显含亡羊补牢意味的举措,尽管经由舆论发酵多年显得姗姗来迟,但不管怎么说,仍不失善政底色。

      因此,“力争在10年左右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便是对这一时代病症开出的对治药方。这既是敬畏生命、匡护民生、不使财物无端损耗的要求,实际也可视为意在解决城市发展的制约瓶颈,且晚治不如早治,越拖代价越大。10年时间已足够长,会不会有许多变化,能否如期如愿解决掉下水道的隐患,目前看来,还不能让人完全乐观。

    城市排水管网的升级改造,将须有巨大的资金投入——按有报道的说法,“很可能会迎来上万亿元政府投入的‘大蛋糕’”。而在未来10年内,财政收入能否实现连续稳定增长,却无疑存在变数,加之地方政府现已普遍负债较多,届时是否有充裕的财力作保障尚为难料。

    升级改造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对地方政府而言,是既无经济收益也无政治收益的事。它既带不来财政收入,不会直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在以GDP为主的现行政绩考核体系下,也不会对地方官员产生丝毫的晋升激励——做得好也白搭。想想楼市调控还只是影响地方收益,都会被百般抵制,几乎毫无利益的升级地下排水管网改造,在地方政府那里会面临怎样的命运,就要看执政者的心思。在地下深挖,在地上也存在拆不了、赔不起、堵得慌,费力不讨好的事,有多少人会认真去干呢?

    水,是长久的民生问题,关乎供水、河水、水资源、水安全,就是真心关爱民众。

    以此观察,作为“城市的良心”的下水道,它的好坏,体现的其实就是一方主政者的良心。然而建立于道德之上的期许,不是处处能靠住的。没有政绩评价体系的相应变革,没有认定的铁石心肠,没有硬货和尖力挺紧,排水防涝的民生工程,究竟会得到怎样的落实,答案恐怕依然是悬在空中。

    经济像开水一样继续在城市中热腾,下水道的良心之事有多少人真的关乎呢?下水道如城市人血管一样,在淤积、老化,不畅中遭到挤压变形就会危险迸裂的。

    其实,不光“地下”流水令我们担忧,喝的水已经令人害怕,地上的土壤污染还在进行时,还有“天上”的雾霾也令我们先吸后怕。或许人类面临着的最大危险,就是日益先进的科技与日益膨胀的人类贪欲的结合。多数国家,在人类贪婪欲望的刺激下,科技的发展已经背离了为人的健康需求服务的正常轨道,而是在利润的驱动下疯狂发展以满足人类的——其实是少数富贵者的病态需求。人类正在疯狂地向地球索取。我们把地球钻得千疮百孔,我们污染了河流与土地,海洋和空气,难以见到蓝天晴空,我们拥挤在一起,用钢筋和水泥筑起稀奇古怪的建筑,将这样的场所美其名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我们在这样的城市里放纵着自己的欲望,制造着永难消解的垃圾,健康靠吃药,出门在外带口罩,城里开车备尿壶,城区繁华令人也一塌糊涂,我们把快速的消耗称为奔赴光明,我们垒的越高,偏离了平稳,不觉得也是高风险吗?我们让水压力增高,在城市集结泛滥,有多少水平呢?

    少些水因人变道,多些人为水让路,让水自然的流淌,也算一些人的良心。

    几年前,龙应台在一篇写城市的散文中说:“最好来一场倾盆大雨,足足下它三个小时,如果你撑伞出去溜达了一阵,发现裤脚却不脏,交通虽慢,却不堵塞,街道虽滑却不积水,这大概是个发达国家,如果发现积水盈尺,店家的茶壶漂到了街头,小孩子在十字路口捞鱼,这大概就是个发展中国家。”

    依照法国作家雨果和龙应台的说法,下雨的时候,我们可检验一下扎住的城市,考察一下城市的现代化,也给城市管理者的良心打打分!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散文)冷冷的冬天
    • 下一篇:(散文)女人,要温柔如水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