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 兰花寄养“开出”致富新路径
    • 爱心萝卜传温情 社区关怀暖人心
    • “魔法菜园”出圈记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杜书文>>正文内容

    (杂文)是语言创新 ,还是文化亵渎?——浅议谐音成语广告

    作者:杜书文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01日 点击数: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各类传媒广告应运而生。广告业在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显得重要。这对于促进商品生产营销、树立品牌、引导消费、扩大进出口经营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广告是一种文化。富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水准,既可以传播信息、美化环境,又可以作为欣赏品,给公众以愉悦。并给人以知识、文化、精神境界上的潜移默化和熏陶。而作为广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告用语,更是一种文化。广告通过清晰、准确、简明、扼要的、艺术的语言表达方式,向受众传达着真实可信的各种信息,收到预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但是近年来,一些企业、商家、服务行业,为了自身利益,追求广告轰动效应,违反语言规律,在词语的运用上煞费苦心,“别出心裁”。不仅出现了许多语言病句、错字白字,而且滥用谐音,篡改成语,违反语言规范,不但误导了消费者,更严重的是极大的影响了正在成长阶段的中小学生。让他们面对五花八门,不伦不类的成语广告词语,不知所措,无所适从。如:在药品广告中,把“刻不容缓”写成“‘咳’不容缓”。火锅店把“国色天香”写成“‘锅’色‘添’香”,酒店把“朝九晚五”写成“朝‘酒’晚‘舞’”,饭店把“十全十美”写成“‘食’全‘食’美”医院把“有恃无恐”写成“有‘痔’无恐”把“无微不至”写成“无‘胃’不‘治’”浴池宾馆把“随心所欲”和“随遇而安”写成“随心所‘浴’”、“随‘寓’而安”。服饰店把“依依不舍”写成“‘衣衣’不舍”。而有的还充斥了一些极不健康的内容,如丰乳店把“亭亭玉立”写成“‘挺挺’玉立”。一则男性用品广告词,把“男儿当自强”写成“男儿‘裆’自强”。还有的打出了“想知道清嘴的味道吗?”,“做女人‘挺’好”……等等等等,不一而足。这些谐音成语广告词语,表面看来仅仅是改变了成语本意,实则造成了母语的混乱,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戕害和亵渎。对正确认识民族文化,提高民族文化意识,起到了混淆视听的作用。特别是对于正在文化启蒙阶段的中小学生,更是一种严重的误导。不少学生看了这些谐音成语广告,往往出于好奇,牢记在心,以讹传讹。而把正确的成语忘掉了。某小学一位三年级学生,在填词练习时,居然将“默默无闻”写成了“默默无‘蚊’”当母亲对其纠正时,孩子顺便指着桌子上的一份宣传灭蚊器的广告,胸有成竹地说“这上面不是明明写着吗?”不少老师和家长对于这样的广告感到异常焦虑和反感,认为直接影响了孩子的文化成长和正常的汉语教学工作。许多学校已经喊出了“成语打假”的口号。

    但也有一些人认为,谐音成语广告是一种创新,语言幽默风趣,

    吸引读者眼球,易于提高企业或商家的知名度,有利于产品促销,是时代的产物,不必大惊小怪。有的人还认为谐音成语广告,仅是一种语言技巧,只要内容真实可信,就无可指责。

    到底是语言创新,还是对文化的亵渎?笔者认为,语言文字,对

    于一个国家来说,是严肃的,庄严的,神圣的。代表了一个国家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如果说创新,只能是在原来基础上,使用上的创新,内容和创意上的创新,表达方式上的创新。而绝不是改变其语言结构,或者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在原有固定了的,规范了的成语上,用改变语素的方式,仿效利用谐音变换字述,搞一些哗众取宠的啄头,以达到炒作产品的目的。岂不知这样做的结果,效果并不理想,反而大大亵渎和破坏了成语,并贻害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祖国语言博大精深,是世界语言文字中最丰富,最具文化底蕴,

    最有语言特色的交流工具。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智慧的结晶。数千年不断发展完善起来的中华母语,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灿烂的民族文化。无论是古代汉语还是现代汉语,从含义、寓意、到微妙的语义变化,是任何国家的语言无法达到的。特别是那些丰富多彩,比喻贴切,形象生动的成语,在语言文学中,始终放射着灿烂的光华。这些成语大多来自历史典故、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古典文学作品,又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锤炼而成的语言精华。它的显著特点是:意义上具有整体性,结构上具有凝固性,无论是代表的意思或书写符号,都不容随意改变。是一种固定的语言表述方式,体现了汉语的博大精深,是语言文学中不可缺少的。因此,保护母语,维护母语的尊严,是每个公民神圣的职责。为了依法保护母语,我国政府已于2000年10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此后,各级政府也依照这个法律,制定了相应的地方规章。特别对广告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作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在广告词语中,不得含有不良文化内容,语言应当清晰、准确、规范、标准。不得使用错别字、繁体字、和已经废止了的简化字、变体字、古文字……等。对于成语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误导,不得随意篡改。

    种种情况表明,规范广告用语,保护母语,维护传统民族文化的呼声越来越高,“成语打假”已成为当务之急。

    西安是千年古都,传统文化底蕴十分深厚。现代西安,既是面向世界开放的旅游城市,又是高校云集,培养中高等人才的摇篮,知识文化氛围十分浓厚。发扬和保护传统民族文化,正确规范的使用汉语语言文字,是我们自身知识文化水准的基本体现,也是衡量我们这个城市文化品位的重要标准。

    为了达到此一目的,一是要依法行事,严格监督,二是广告发布

    人要严格自律,带头维护母语,尊重母语。自觉净化语言环境,规范使用语言文字。三是学校规范汉语教学,正确使用成语,开展“成语打假”和“错别字打假”活动。切实做到文明用语。四是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正确识别谬誤,自觉抵制垃圾语言。绝不让不健康的语言污染我们的城市。为维护我们神圣的母语而不懈努力。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杂文)让白求恩精神重新闪光
    • 下一篇:(散文)洗衣女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