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魅力长安>> 话说长安>>正文内容

    没有等到为老娘送终那一天 七旬孝子憾别百岁母

    作者:记者黄亚平 来源:www.xawb.com 发布时间:2008年02月13日 点击数:

        张诚民想再给妈把水端,洗洗三寸小金莲;他想再蹬着三轮车拉着百岁老母亲逛广场;他想在自己80岁的时候还能继续叫妈;他想骑自行车到北京去观看奥运会……然而,腊月二十八,他因心脏病突发辞世,昨日数百人含泪为他送别——

     

      昨天,前来为张诚民送行的有长安区关工委等部门的同志以及他的家人、亲戚、乡党,还有刚刚闻讯赶来的学生们。数百人眼含泪水,向老人鞠躬,为他送行。

     

      服侍百岁母

      荣获全国孝亲敬老之星

     

      “诚民是个大孝子,他走了,老母亲再也不能天天坐他的三轮车逛广场了。”72岁的张西华老人难过地说。

      腊月二十八,张诚民在他临时住的地方静静地走完了人生之路。突发心脏病。他走的时候没有留下一句话,撇下了与他朝夕相伴的百岁老母亲。77岁的张诚民最大的愿望就是在自己80岁的时候还能继续叫妈。他没有等到为老娘送终那一天,带着一生中最大的遗憾,先于百岁老娘远去。

      张诚民家里儿孙满堂,个个孝顺,但他不愿意连累子女们。他常说,让老年人服侍老年人让年轻人腾出时间,更好地创业发展。张诚民还说,服侍老人不仅是义务、责任,更是乐趣、是享受,他把老母亲接到长安区一个临时住所,与老母亲一起快乐地生活着。他写的《有幸七旬敬母亲》诗歌就是最好的写照。“打盆热水洗手脸,梳头叠被整衣衫。”

    每天清晨5点,张诚民就起床开始做饭,等母亲醒来后,张诚民便忙活着给母亲倒便盆,给母亲洗脸、漱口、喂饭,等一切都安排妥当了,张诚民又将午饭准备好,然后匆匆地骑上自行车出去为群众义务演讲。遇到天气好了,张诚民便骑着三轮车,载着母亲去逛广场、开发区,看看宏伟的大学城,看看乡村的大变化。“吃罢早饭去广场,老儿扶妈上三轮。广场人山又人海,健身节目看不尽。”

     

     

     

    [张诚民老师生前近照]

     

      晚上回家后,张诚民还要为老母亲洗小脚“我给妈妈把水端,洗洗三寸小金莲。老儿双手忙不停,8个趾缝反复搓。”老人以自己服侍母亲的经历,创作了孝亲敬老诗歌千余首,在当地广为流传,许多人都以张诚民为榜样。前不久,陕西师范大学编导专业的大学生们还专门为张诚民拍了敬老爱老的纪录片,弘扬张诚民的感人事迹和精神。张诚民被评为西安孝亲敬老之星,并在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中荣获孝亲敬老之星。数十年来,他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对母亲的那份爱和孝敬。

     

      背馍骑单车

      20多年作了1971场报告

     

      “张诚民是个好人,他把整个心都扑在了教育下一代上,谁能想到就这么突然走了……”退休职工王文质含着眼泪说。

    张诚民是长安区灵沼中学退休历史老师,共产党员,全国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先进工作者。从1986年开始,他先后骑自行车去北京、延安等地考察并沿途演讲,回到家后。为配合家庭、学校、社会共同教育下一代,他利用自己历史教师优势,博采中外历史教材精华,精选古今典型人物,先后编写了《发扬延安精神争当人民公仆》《学习百年历史 立志振兴中华》《成功者的足迹》《争当品德高尚的小公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等26个讲演稿。20多年来,他在7省50多个市区县义务演讲1971场,听众达130多万人次。

     

      

     

    [张诚民老师在做报告]

     

      他包里装的冷蒸馍,脚蹬自行车,进城镇,下农村、钻山沟,入工矿,“送货上门”搞“思想输出”,开辟第二课堂。并对自己约法三章,演讲费、纪念品一律拒收;不要车接车送;不进饭馆吃饭。

      有一次,一所学校给老人送来了米面油,以此感谢张诚民多年为学生们义务作报告,张诚民推辞不掉,第二天,张诚民将米面油装上架子车,然后步行30多里,送到山里的一所小学。一直到了77岁的年龄,他仍骑着自行车赶赴一所所学校义务宣讲,宣讲完后,他从自己的皮包里取出冷馍,在演讲的单位要碗开水,泡着馍吃了起来,或者在单位灶上随便吃碗面。“不进饭馆吃饭。”这一承诺张诚民坚守了20年。他最多一天要做4场报告,常常是这边刚讲完,材料往包里一装,又骑着自行车赶到另一个地方,在长安、户县几乎所有的中小学校他都不止一次去做过报告,许多学生都认识这位可敬可爱的爷爷。

      张诚民的心愿是,要在今年夏天,骑自行车到北京去观看奥运会,他要把在北京奥运会期间的所见所闻全部记录下来,然后编写成演讲稿,宣传奥运精神,然而他没有等到这一天。

     

      衔花寄哀思

      无臂青年送别恩师

     

      “恩师,一生关心帮助残疾人,为残疾人入学、就业以至婚姻四处奔波。”残疾青年姚伟流着泪说。

      昨天一大早,从小失去双臂的姚伟就从西安赶到长安区,“恩师,我来看您来了”,在张诚民的灵堂前,姚伟用嘴衔起一朵小白花轻轻地放在张诚民的遗像前,此时泪水早已湿润了他的双眼。

      姚伟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张诚民给了他许多帮助。考上大学时,是张诚民四处为他奔走呼吁,最终使他圆了大学梦。还有张诚民帮助过的残疾女青年李勃玲也委托他人为张诚民送来花圈。这么多年,张诚民还帮助过一些失足青年,有的失足青年在听完他的报告后,给他来信,他在灯下一一回信,教育这些孩子要改正错误,重新做人。

      在为张诚民送行的队伍里,70岁的退休老师张安稳难过地说,张诚民老师目标是要做2000场爱国主义报告,只剩下29场,他就这样带着遗憾离去。作为张诚民的学生,他将继续完成张诚民未完成的事业。

    一颗火热的心停止了跳动,只有那曾载着百岁老娘乐悠悠逛大街的那辆破旧人力三轮车,和伴随张诚民走过企业、厂矿、学校进行宣讲的那辆老式自行车孤零零地停放在院子里……

     

    注:以上照片来自“长安人”网站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长安人网站站长许海峰给您拜年了
    • 下一篇:他想将牧羊犬赠给警犬基地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