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 兰花寄养“开出”致富新路径
    • “魔法菜园”出圈记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杜书文>>正文内容

    (散文)古城墙之韵

    作者:杜书文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04日 点击数:

    人说古城西安是藏龙卧虎之地,我丝毫也不怀疑。徜徉在古城西安城墙周围的环城公园,确有一种由衷的自豪与骄傲。你看,穿行于城墙公园的人们,无论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是普通市民还是退休干部,都浓浓地蕴蓄着一种深沉、内敛、雍容、大气、儒雅的气质,他们真不愧是十三王朝的后裔。他们中不少人,看似平淡无奇,质朴无华。但你却不能小瞧他们。说不定他们中就有几位资深的老教授、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画家、书法家等了不起的大人物。这不仅从他们雍容大度的气质上可以看出,也可从他们不凡的谈吐中,领略到那种深厚的文化人的风韵。感到这座古老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久远与博大精深。

    一位史学界的资深老教授,动情地向他远道而来的友人,介绍着古城墙的历史渊源和它的沧桑之变;那穿着极其普通的鹤发童颜的老人、退休干部,左手提着小水桶,右手挥动一支巨笔,在公园的洋灰地面上挥毫泼墨,他们时而工笔稳健,时而龙蛇大草,挥洒自如地书写着古典诗词、名言警句和楹联碑题。而旁观者中,也不乏诸多墨宝行家驻足点评,令围观者无不点头称许;一些家长似乎深谙“蒙以养正”的古训,带着年幼的孩子,教他们在地上认真地练习着书法,神情是那么认真专注;在城墙下的一块草坪上,一群装束精干的红妆女士,手执龙泉宝剑,英姿飒爽,伴着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的古曲,在挥剑起舞。真有“……来如雷霆声震怒,罢如江海凝青光……”的气概。还有一些中老年佛门信徒,在树下或静静地坐禅默诵,或谈经论道,期望来日修炼往生成仙。一些小学生聚集在树下,在老师的引领下在诵读程朱理学、诸子百家。再听那飞檐翘角的八角亭下慷慨激昂、响遏行云的秦声豫调,更是把人们带入了古老传统戏曲文化的氛围之中。这一切不仅传承着历史,传承着古文化,也为古城涂抹下一层厚重的文化色彩。他们就像身边的古城墙那样博大厚重。如果把西安城墙看作是一个历史文化块垒,那么镶嵌在城墙上的每一块砖都是一本厚重的史书。这本书历经千载,不蚀不腐,光彩照人,辉映千秋。它记录和包容着古都千年来的发展史、文明史、道德史、文化史、战争史、沧桑史、苦难史。记录着西安文化在全中国和全世界的深度影响和历史根脉……。纵观历史,有多少历史文化名人从这里诞生、成长,走上历史的顶级殿堂;多少经、史、诗、词巨著,汗牛充栋,辉映古今;多少英雄豪杰,文韬武略,在这里叱咤风云、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其功绩彪炳千古,永载史册;又有多少科学精英从这里崛起、走向全国乃至世界。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巨人。他们的思想、精神、文化、道德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在世代传扬。如果把古城墙比作中华民族的脊梁,那么古都厚重的文化底蕴便是中华民族崛起的精神之魂。有了这种精神之魂,才能让中华历史的巨轮从远古走到今天,迈向未来。

    我有几位海内外的朋友来到西安,除了必看的几个名胜古迹外,总对古城墙有着特殊的情感,他们并不特别注重它的形体、布局上的完整高大与宏伟,更看重的是它丰富的内涵和博大深厚的魂魄,那种文化深处所蕴藏的大气、傲气、豪气、正气、壮气和热气。“这是从秦皇汉武大一统的中国建都时奠定的大气;这是从隋唐盛世雄视环宇,海纳百川的气象中遗留的傲气;这是从张载关学中得到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豪气;这是从策应辛亥革命起义,敢于‘北伐担当’溢出的正气;这是全城同仇敌忾,抗击刘振华围城彰显的壮气;这是张杨‘西安事变’捉蒋兵谏闪射的勇气;这是千万知青从西安北上延安参加革命、从古城西出阳关,垦荒建设边疆所洋溢的蒸蒸热气……”(摘自《西安晚报》2009年11月27日陕西师范大学教授陈学超语)。正是这样的“气”,历代的兵乱没有动摇它;侵犯者的铁蹄、炮火、和轰炸没有摧毁它;雷电的霹雳没有击倒它;政治的祸乱风暴没有浩劫它;无论历史的劫难多么深重,前进的道路多么曲折艰难,它总是昂然挺立于天下,向世人宣示着他的历史价值。这就是我们西安的古城墙之韵、西安的城市精神、伟大中华民族的魂魄。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小小说)雨夜来客
    • 下一篇:(杂文)获了奖 却高兴不起来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