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李巧林>>正文内容

    (散文)红苕情

    作者:李巧林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22日 点击数:

    星期天,老父亲打来电话:“刚下过雨,地松软了,我把红苕挖了,能挖二百多斤呢!你俩回来取一下,别忘了给娃也送一些。”

    父亲退休后回到了老家,春上,他高兴地告诉我,他种了二分地,壅了两行葱秧子,栽了四十多株红苕苗。

    几次回家,我都见父亲戴着草帽,挑着担子,一担又一担往地里挑水。我嘟囔他不知道珍惜身子,而他却高高兴兴地说,闲着也是闲着,多浇几担水,土地是不会亏待咱的。

    我们村地处少陵塬畔,靠天吃饭。在那年月,夏粮产量很低,即使加上秋庄稼,各家也都很难度过那青黄不接的日子。一般情况,队里都会组织社员们在坡地上种些红苕,因为红苕产量高,对土地肥力墒情不挑剔,所以可充当“救命的粮食”;在栽红苕秧子的时候,人们一瓢一瓢地给秧苗浇水。这红苕秧子也争气,很快就爬满了大地,褐红色的红苕蔓上冒出一节一节的叶子,紧紧地趴在地里,有了露水护墒,干旱的土地竟能生长出板栗般味道的红苕。

    挖红苕的时间是扳了包谷、种了麦子以后的劳动,男人们先割了红苕蔓拉回去喂牲口,然后顺着行行抡起镢头小心翼翼地挖,女人们在后面提着蛋笼拾起刚刚出土的红苕。不一会儿,挖出的红苕就会堆成紫红色的小山包。分红苕时不用过秤,老队长的眼睛就是秤。他提着烟袋竿指挥着按照个头大小,均匀地堆成堆儿,编上号,会计把揉好的纸蛋蛋放到草帽里,一家一户派个拿事的来抓阄,抓到哪堆儿是哪堆儿,大度的欢天喜地装到架子车上拉回家,斤斤计较的在队长面前叫苦叫屈,老队长随手拨几个过去,算是安慰了。拿回家后都会认真地进行分类,把那些没有镢头伤、没有“蛴螬”咬的、品相端正的在背光处晾一晾,然后下窖存储。

    蒸熟的第一锅红苕都是带伤疤的,但它丝毫不能阻挡满村飘出的香气。早饭时我们手里握着热乎乎的红苕,边暖手边吃,高高兴兴的在场院里玩耍。女孩子会给棉衣扣子上挂一根线,线线就像刀片一样,把软软的红苕切成整齐的片,然后细细地品尝;而男孩子吃东西向来都是狼吞虎咽,他们一手拿着红苕一手拿着弹球,边玩边吃,经常噎得伸长脖子像个叫鸣的公鸡。

    到了快开春时,柜里的粮食越来越少了。有一天,天刚麻麻亮,父亲拉上装满红苕的架子车出了门。傍晚时分,大门“吱溜”地响了一声,母亲马上跑了出去,从架子车上抱下一个口袋回到了屋里,迅速地揭开柜盖把袋子放了进去,父亲则扛着一个大袋子气喘吁吁地走了进来。父亲接过母亲递过来的苞谷糁碗说,明早就给咱妈熬米汤。

    后来我才知道,这一天父亲拉着红苕到了一个叫王莽的地方,不但换回了玉米,还换回来了十几斤大米,病床上的奶奶喝上了米汤,身体一天天的好转了。

    而今,父亲已到了古稀之年,自他退休回到老家,会经常准备一些新鲜蔬菜或吊上一些挂面,等着我回家的时候一股脑地塞进车里带走。今天,他又把甘甜的红苕准备好,期待着见到我们。

    父亲的电话,仿佛红苕的枝枝蔓蔓,牵拽着我,回到生长红苕的地方。红苕与我,都是父亲在少陵原畔的收获……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散文)姐妹周末游 亲山乐水换心情
    • 下一篇:(散文)涝池边的往事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