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魅力长安>> 生态长安>>正文内容

    长安:山水南城 绿色崛起

    作者:杨丹 来源:西安日报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15日 点击数:

     

     

    生态优美的人居环境

     

    绿色充盈的环山公路 

    长安,一座矗立在西安城南的山水新城,以其丰富的资源禀赋、优美的生态环境、深厚的文化积淀,涵养着一方热土,展现着特有魅力。如何依托优势,打造更加生态、宜居、和谐的西安南城,如何既要百姓富又要生态美,让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内生动力?今年以来,长安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美丽西安建设目标,科学提出了山水长安、富强长安、和谐长安的建设新思路,并将“山水长安”建设作为实现差异化发展、增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取向,全方位、立体式、多层次建设生态长安,通过大力实施秦岭北麓绿化提升工程,积极构建沿山道路生态景观长廊,加快实施区域河道治理开发,全面提升城乡人居环境绿化档次,着力建设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房在树中,街在景中的绿色生态大体系,努力把长安建成处处见绿、处处有景、处处花香的生态之城、魅力之城和宜居之城。

    生态建设催生生态文明,生态文明促进和谐共享。如今,长安区生态建设带来的生态效应正在不断放大,不但提升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园区产业等板块的品位和档次,而且已逐渐形成了项目纷纷涌入,产业加速集聚的后续效应。

    沿山泼绿 打造城南百里生态长廊

    “从子午大道开上环山公路,一路的绿色、一路的风景,高低灌木错落搭配,四季花卉交替开放,让人赏心悦目。”常来沿山自驾游的高新区张先生,对长安沿山绿化设计和环境卫生大加赞赏,“身居沿山峪口,呼吸清新空气,欣赏优美风光,顿然会让人觉得生活的舒适和惬意。”

    秦岭北麓长安段东西长46公里,南北宽约40公里,具有离市中心最近、自然风光优美、往来游客众多等显著特点。今年以来,在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加强秦岭北麓生态保护系列决策部署中,长安区按照生态立区,环境优先发展战略,始终不放松对生态建设的投入与追求,在大力引导催生环保产业,限制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一方面坚持对秦岭北麓浅山直观坡面和四塬八水进行系统绿化,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大水大绿等一系列林业生态建设重点工程,全区共完成经济林1970.6亩,栽植优质核桃苗11万株,生态林1119.7亩。按照“一廊、两带、四点、多彩”的绿化结构,投资1.5亿元打造环山公路长安段和长安大道绿化景观提升工程,对沿山主要节点进行改造提升,全面提标峪口标识建设,大力完善沿山道路照明,高标准实施环山公路绿化带提升改造。一方面坚持“一街一品、一路一景,多种花,多栽树、栽大树、栽乡土树”,年内完成30公里环山路景观改造提升二期工程,36公里南横线“绿道”建设工程,形成一南一北两条横贯东西的“惠民生态路、靓丽风景线、健身运动线、黄金旅游线”。

    峪口是秦岭的“窗口”,峪口的环境直接决定着游客对长安城乡环境的第一印象。围绕打造“大美秦岭,山水长安”的目标,长安区还把峪口环境卫生整治作为提升城市面貌的突破口,积极探索峪口环境长效管理机制,深入推进峪口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多次开展沿山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确保各峪口生态环境整洁亮丽,环卫设施秩序井然。

    水道映绿 激活生态城市绿色脉动

    “潏河变得这么清,不仅提升了城市景观,对两岸居民来说也多了一个休闲好去处。”面对清澈的河水及河道周围优美的环境,前来参观的市民们发出感慨。记者发现,曾经浑浊的河流,正悄然发生着改变,成为迎接外地来客、装点城市景观的靓丽风景线,也为市民提供了近水、亲水、赏水、玩水的空间环境。

    水被称为城市的绿色动脉,城因水而兴,城有水则灵。长安区结合“八水润西安”总体建设思路,充分发挥沣、滈、潏、浐四水源自或流经长安这一独特优势,高标准编制了河湖水系建设规划,大手笔启动2634亩潏河湿地公园中心区建设工程,努力打造“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城中河、湖光山色的城中景、休闲产业和生态经济聚集地”。同时,加快实施浐、沣、滈、潏“四河”综合治理,变小水为大水,死水为活水,浊水为清水,急水为流水,突出水的灵气,彰显绿的活力,丰富美的内涵。在河道景观提升中,坚持乔、灌、草搭配,花、藤、石交融,形、体、色映衬的绿化建设理念,精心打造生态新城、平原水乡印象和宜居城市、山水其间印象,将城市公园绿地、人文景观展示等与河道绿化整治结合起来,让市民们茶余饭后在河边散步,享受临水而居的休闲生活。

    城乡点绿 美化城乡人居生态环境

    金秋十月,城市里点点绿地成为都市人这个季节最舒心的去处。在长安区西长安街,记者看到,路边绽放的丛丛波斯菊吸引来一拨拨路人围观、拍照,“你看这绿树鲜花,路过这里,人感觉如行画中,心情舒畅。”在路边散步的市民笑着说。

    人水相亲,绿水绕城,让城市靓起来。长安区按照“天人合一,相生相荣,依山就水,锦上添花”的生态理念,累计投入上亿元,进行公园游园绿化、道路绿化、单位和居住小区绿化、环城防护林建设、植树造林“五路并进”,新增公共绿地上万平方米。目前,城区建成绿地面积达632公顷,公园绿地面积达190.4公顷;绿化覆盖率42.1%,绿地率37.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1.9平方米。如今,越来越多的市民都欣喜地发现,身边的绿地变多了,活动的场所变美了。每到夜幕降临,借着城市夜空的璀璨灯光,前来健身的人们舞成了欢乐的海洋,成为都市夜晚一道绚烂的风景线。

    以绿为基,加大投入,让乡村美起来。长安区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构建富裕、和谐、靓丽新城为目标,先后投资3410万元,完成了56个村环村林带建设,并在村庄周围及主干道、河渠周边等栽植3至5行林带,栽植各类苗木11.6万株,绿化面积1600亩,构建起“城在山水间,家在花园里”的农村生态美景,极大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初步形成了林绕村、村环林的立体绿化景观。同时,长安还将生态建设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坚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把生态文明理念体现在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强力推进滦镇省级重点示范镇和子午、五台等特色小城镇建设和13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力争年内打造出几个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有影响的休闲旅游古镇、最美乡村。

    如今,漫步在长安城区,白天,处处绿树婆娑、鲜花绽放,路路畅通、秩序井然;夜晚,倘佯于公园绿地,五彩华灯璀璨,湖光山影令人心醉。目之所及,无时无刻不让人感受到这座城市发生的巨大变化,体验着山水生态城市的独特魅力。杨 丹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保护秦岭生态 法制宣传先行
    • 下一篇:长安区开展大擦洗活动 有效降低扬尘污染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