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 兰花寄养“开出”致富新路径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杜书文>>正文内容

    (散文)父亲圆了我的梦

    作者:杜书文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15日 点击数:

    自从我的散文集——《圆梦集》出版以后,首先想到的第一个人便是我的父亲。这是一本非常迟到的集子。当它问世的时候,父亲已长眠于地下整整五十个年头了。集子的出版,不但圆了我的文学梦,也圆了父亲对儿子的梦想与期盼。可以想象,当这本厚厚的集子,摆放在他老人家遗像前的时候,他那种欣慰而又激动的心情一定是难以言表的。

    父亲不是作家,但却是地地道道的文化人。他对儿子的希望也并非一定要当一名作家,而是至少像他那样一个有知识、有教养、有道德、知书达理、明辨是非、被社会认可的的人。他也根本没有产生过让儿子出书的奢想。只图儿子能写出一篇篇文理通顺,感情真挚的文字来,就是他最好的愿望了。

    因此在我还不到入学年龄的时候,就让我接受了《三字经》、《弟子规》、《小学韵语》、《千字文》……等低幼读物的教育与熏陶。那时,年龄太小,并不能深解其意。只是一味地念诵死背而已。虽然有时也感到枯燥,但父亲依然不厌其烦地向我规定出每天必须完成的背诵任务。后来便是逐字逐句逐段的讲解。让我渐渐地认识了中国古文化魅力之所在。也不断地提升了我的学习兴趣。那时,父亲虽然也上了一把年纪,但记忆里却相当惊人,他对于自己喜欢的古范文大都能出口成诵。比如:刘禹锡的《陋室铭》、李华的《吊古战场文》、欧阳修的《秋声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等。而对那些脍炙人口的《千家诗》就更不用说了。我有时惊奇,父亲是经商的,小时,因家庭经济条件的原因,仅读过几年私塾,怎么对古典文学有如此的兴趣?他说:“主要还是‘爱’,爱是一切成事的动力。再加上勤学好问,只要爱,老师到处都是,只要是文化上强于自己的人,都是老师。知识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的。”母亲也说过:“你爸这人总是好客,凡是家里来了有学问的老先生,他都当贵客对待,递烟倒茶不说,还管饭给人家,正事说完了,便拿出自己要请教的字词句段,请人家讲解,直到了解深透。”

    望子成龙,盼子成才,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理。父亲总想把自己学到的东西,毫无保留地传授儿子。每当他看到一篇好文章,就要迫不及待地念给我听,并分析文章称为妙章的原因。以引起我的阅读兴趣。父亲还写得一手好毛笔字,逢年过节,村里常有人拿上红纸上门求父亲写对联。每当这时,父亲便把我叫到身边,不是磨墨就是折纸,或帮乡党们选对联。有时他拟好上联让我试着对下联,并及时纠正平仄对韵。出门向亲朋拜年,总要把我带上,无论走到哪里都注意欣赏亲友门前所贴的对联,发现好的,就让我抄下来,他说:“这就叫处处留心皆学问”。多年来,我就是从他不断地复诵中背会了“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背会了“浩浩呼,平沙无垠,穷不见人……”,吊古战场文)背会了“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秋声赋)背会了“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观潮)也背会了不少的唐诗宋词。长大了,朋友们夸我有“童子功!”我说:“如果是童子功,父亲就是我最好的教练!”。

    父亲不但喜欢古典文学,也喜欢现代文学。他大约已经发现了我对文学的兴趣,在我还上中学的时候,虽然家境已是十分困难,还是给我买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创业史》、《王贵与李香香》……等。当我的第一篇小散文在《陕西日报》发表的时候,他竟兴奋得几天几夜睡不着觉。逢人便说,见人就讲。并在信中鼓励我坚持写下去。但对于我以后在文学上的出息程度并未抱足够的希望。不过,当他在重病弥留之际,依然用游丝一般的话语,断断续续地告诉我:“文学是个好东西,不要轻易丢掉……。”

        五十年过去了,我没有辜负父亲的遗愿,如今厚厚的集子已经摆在了父亲的遗像前。如果说其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是一枚味道还算纯正的果子的话,那么,父亲便是一株催发它们成熟的大树。没有这棵大树的的滋养,我的文学之梦断然是难以成真的。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散文)古城墙之韵
    • 下一篇:(散文)苦菊嫂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