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张福旺>>正文内容

    (评论)故宫600年不积水,是真的吗

    作者:张福旺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28日 点击数:

      2013年8月25日下午,我观看了中央电视台二套由黄西主持的《是真的吗》节目,有关于故宫为何600年不积水的内容,采访、推理和解说,节目播放过程内心一直难以置信,当历史记载与事实证明“故宫600年不积水,是真的。”我极为惊讶!

    休息时间,有空在电脑上翻阅了相关资料,不得不佩服古人建筑师的前瞻性考虑及严格空间上的科学布置,了解到整个系统是通过明暗等手段,到达一个目的:汇总往外排。

       可见,古人面对大自然的防患意识及可持续发展观念远远是胜过今朝人的。在故宫建设方面,防汛部署、科学规划及预知性和文明性是超乎现代所谓一些专家的,故宫600年不积水值得我们深思呀!

       紫禁城占地面积72公顷,庭院都是中高边低、北高南低,遇雨首先流入四周房基下的石水槽,亦即明沟。台阶或建筑物之类的障碍物则都开有券洞,亦即沟眼,方便地面水穿过障碍物。地面或明沟的水再通过入水口流入地下。入水口多为方石板镂雕成明清铜币(大钱)形,即外圆中方镂成5个空洞,可以进水,称作钱眼。以故宫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为例,前三殿建在8.13米高的三层台基上,台基四周栏杆的底部,有排放雨水的孔洞;每根望柱下还有一个雕琢精美的石龙头,名曰“螭首”,其口内为凿通的圆孔,也是辅助排水的孔道。每逢雨天,雨水从1142个排水孔喷出,逐层下落,流到院内,使得台面无积水。台基四周设有石槽排水沟。前三殿、后三宫都有一条南北向的御路。东西六宫等院落也都有南北向的甬道。御路、甬道均为中间高两边低的形式,顺其地势,雨水能够直接从中间向两边排水。如当太和殿的御路确定后,为使排水流畅,在铺砌地面前还要确定水流方向并找好坡度,将雨水汇集到东西两侧的排水明沟,又称荷叶沟内,引入院东南角的水沟门,经泊岸下的暗沟流入内金水河。东西六宫诸院落基本为前后两进,院落之间有长街相间隔。甬道把院落分成两个排水区域,后院向前院排水,为使排水顺畅,预先需要确定前后院的水流落差坡度,俗称泛水。雨水自前院东西两侧水沟门经明沟,流入长街的暗沟内,再经支线汇入干线总汇于内金水河。因为殿宇楼阁、假山亭台、鱼池花木的存在,御花园是故宫排水最复杂的地方。具体做法是先以御路将御花园分为东西两个排水渠,其间再细分若干小排水渠。以每个小区域的最低点作为暗沟的入水口。暗沟相互连通,再与园外干沟贯通,形成地下排水网络。另外,在故宫北城墙内、红宫墙外,即东西联房前,有一条东西向的大干沟,深约1.5米,宽约六七十厘米。上盖长方形石板,每隔20多块石板就有4块石板,两边凿出四个豁口,对在一起则是16个小洞,以便雨水漏入。沟西端与城隍庙内的金水河相通,雨水则泄入该处。东端则沿宫墙向南延伸,成为南北纵向干沟,雨水流入清史馆的金水河段。除此之外,还有3条南北纵横直接进入内金水河的沟渠。

    故宫的排水,综合了各种排水法,既有宽敞的地下水道,又有地面明沟,故宫三大殿三重台基上有龙头排水孔,并可形成千龙吐水的壮丽景观。明排水是通过铺地作出泛水,通过各种排水口、吐水嘴到周边河中,暗排是通过地下排水道将水排到河里。据专家介绍,从地势上看,北京北依燕山,东临渤海,西北高东南低,所以水向东南流。从紫禁城来看,北门神武门地平标高46.05米,南门午门地平标高44.28米,差约2米。其排水设施充分利用了这一地形特点而建。专家们称:故宫排水只是依据地形而建、明暗两套排水、纵横沟渠等特点加快排水。这套排水系统的总特点,是将东西方向的雨水汇流入南北干沟内,然后流入内金水河。疏通各个宫殿院落的排水系统有干线、支线,有明沟、暗沟、涵洞、流水沟眼等,经过精心测量、规划设计和施工,每年固定时间淘挖养护。值得一提的是,在城外安排了完整的排水系统,减轻了城内的负担。

        据《元史》记载,至元二十八年(1291)七月己未,“雨坏都城,发兵二万人筑之”,57年后的至正八年五月,“京师大霖雨,京城崩圯”。而后,水灾不绝。据《明英宗实录》记载:景泰五年(1454)七月,京师霖雨,九门城垣塌决者甚多。万历三十五年(1607)闰六月,顺天府大雨如注,昼夜不止,经二旬。雨潦浸贯城,长安街水深五尺,洼者深至丈余,各衙门皆成巨浸。上述史料显示,在明朝英宗时期,虽九门城垣塌决,但是紫禁城显然比元大都岿然淡定,没有出现“雨坏”局面。而万历年间的20天连续大雨,长安街出现积水,但故宫没有大面积积水情况发生。

        现代社会,物质如高楼一样艳丽炫目,道德却如石油一样需要深挖。利益熏心的人们,造就了“楼脆脆”、“一线天”、“握手楼”等景观,城里与乡下多了“改河成渠”、“侵河占道”、“填渠平地”等行为。虽然物质丰裕,一些高垒的获得也似沉重的压抑,轰隆的建设改变着生态自然,大量的堆砌也挤压着生命空间,反而生存在城市的平地可以“观海”、“捞鱼”、“划船”还要遭受波涛汹涌,住在城市里生命的防范、健康的维护,越来越让人有说不清的提心吊胆。乡村区域为了扩占空间或增加私利,填埋、缩小、侵用河道与渠道等蛮横行为不足为奇,甚至有胆大妄为的企业负责人侥幸在河床内违法实施建筑,其防汛意识浅薄到不要命的地步。

        同样,水灾令人触目惊心: 2012年7月26日,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新闻发言人向媒体正式公布了“7·21”特大自然灾害遇难人员情况。发言人北京市防汛办副指挥潘安君提到,77人死亡,66人确认身份,包括5人殉职。2013年8月19日,辽宁省抚顺市特大水灾造成54人死亡,97人失踪。保守估计,洪灾损失达到70亿元人民币以上。2013年8月16日至8月22日,广东省受台风影响,大部分地区发生新一轮强降雨,造成严重灾害,水灾致43人死亡,9人失踪805万人受灾。

        但是,如今很多城市的河,变成渠道已经算是官者手下留情的幸运了,全国更有甚是将宽畅河道改造成狭小管道或加盖盖板掩护丑陋局面,淤泥、垃圾和杂物在黑暗中积攒,城市从法国文学家雨果所说的“良心”处开始散发恶臭,空气越来越污浊。

        我们提倡建设“天蓝、地绿、水清、景美”,也应该重视“治水、河畅、疏浚、岸绿”,实施河道综合整治,即治污、拆违、护岸、河道清理、绿道建设和亲水设置,提升河道安全、生态、休闲、景观水平,在城里与城外舞起一条条柔软的美丽飘带,让千家万户享受到美好水滨生活。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散文)如水一样向前冲
    • 下一篇:(散文)看,那一片海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