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 兰花寄养“开出”致富新路径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安保仁>>正文内容

    (诗歌)陈宝箴世居漫思--凭吊学界泰斗陈寅恪

    作者:安保仁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02日 点击数:

     

    陈氏故居人如织,行迈迟迟漫思之。

    沱江悠悠逝如斯,凤凰古城真幸之。

    祖孙人人皆名士,三百年间一遇之。

    祖讳宝箴督湘域,变法开明鼎新之。

    子名三立倡维新,诗坛令名遍誉之。

    贤孙五位皆拔萃,资质聪颖时称之。

    旷世奇才数寅恪,经典髫龄遍习之。

    扶桑欧美游学归,博闻强记世稀之。

    国学深厚西学通,十四语言通晓之。

    为师从教“四不讲”,不识大师尽耻之(1)。

    “自然启发”注意之,“新的发现”着重之(2)。

    高倡精神独立之,力行思想自由之。

    卓识高见全赖之,特立独行尽由之。

    战乱南北飘泊之,研究授徒未辍之。

    新见硕果珠联之,内外学界钦敬之。

    泰斗硕儒堪称之,学术品节难及之。

    日伪之命敢抗之,蒋台之邀能拒之。

    ML主义不奉之,政治官场远离之(3)。

        天妒英才何忍之,股残目瞽折磨之。

    文革浩劫谁佑之,国器瑰宝毁弃之。

    鬼惊神泣同哭之,天悲地哀共恸之。

    凭吊旧迹向往之,君在九泉可知之。

        余之花甲已度之,思君行状百感之。

        人生原本书大“之”,古今圣哲尽如“之”。

        但求头颅高昂之,何惧途程曲折之。

        高瞻眼界开阔之,困苦人格玉成之。

        独立精神坚守之,能因权势失夺之?

        自由思想驰骋之,岂为祸福趋避之?

        天荒地老寿同之,日耀月辉君俦之!

        凭迹悼吊吾痴之,虔敬哀悲无语之!

        且借夏君之传以赞之(4):

        “国家何幸,逢斯良姓。国家何辜,邈不如初。

        国家何以,自毀良史。国家何去,恐不能御。”

        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知子之子吾足之!

        子之知之尚安之!

     

    注:

    (1) 陈寅恪曾言:“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因此,陈寅恪的课上学生云集,甚至许多名教授如朱自清、冯友兰、吴宓、北大的德国汉学家钢和泰等都风雨无阻地听他的课。甚至于当时有以不认识陈寅恪,没听过他的讲课而为耻之传说。

    (2)陈寅恪讲学注意自然启发,着重新的发现,强调做论文要有新的资料或者新的见解。

    (3) 1953年已决定其为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二所所长。在他1953年12月1日的《对科学院的答复》里,提出就任所长的两个条件。第一条:“允许中古史研究所不宗奉ML主义,并不学习政治。”第二条:“请毛公或刘公给一允许证明书,以作挡箭牌。”并说:“否则,就谈不到学术研究。”遂不能就任。仍任教于中山大学。此事于20世纪80年代方公之于世。

    (4)夏双刃《陈寅恪传》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诗歌)读《渐行渐远的儿子》
    • 下一篇:(诗歌)观摄影《冰瀑》二首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