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 兰花寄养“开出”致富新路径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杜书文>>正文内容

    (散文)秋来又闻蟋蟀声

    作者:杜书文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31日 点击数:

    夜晚,当我们手摇大蒲扇,坐在院子阳台前休闲的时候,耳边便传来了此起彼伏的蟋蟀的叫声。此时,便意识到秋忽焉而至。

    蟋蟀,这个代表时令的小昆虫,缘于它体型矫健、声音悦耳、活泼好斗,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

    唐朝《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宫中秋兴,妃妾辈皆以小金笼贮蟋蟀,置于枕畔,夜听其声,庶民之家亦效之”。从宫廷到民间、从城市到穷乡僻壤、从帝王将相、社会名流雅士到学堂儿童,善养善斗蟋蟀者千万。《诗经》云:“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金凤花开玉露中,戏将纤纸染深红。郎从北市桥边过,试买新雕蟋蟀笼。”都形象地描述了古代农历八、九月间是玩蟋蟀的最佳时间。可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玩蟋蟀是一项悠久的民俗活动。
       
    我对蟋蟀的青睐,自儿时始。
    那时,每当夏末秋初,正好暑假之时。那时假期作业不多,更多时间除了帮父母割草放羊就是疯玩了!那时,没有电视、电脑和其它娱乐项目。只好玩掏麻雀、捉蚂蚱、用蛛网粘知了、下河捞小鱼小虾、斗蟋蟀、养猫狗兔子等等。而其中以斗蟋蟀最为开心。我和小伙伴们找来小瓶小罐,内铺一层松软黑土。晚上我们点上蜡烛或拿上手电,带上自制的网罩,轻手轻脚地来到墙根下草丛中,或废弃了的砖瓦堆里,循声寻索蟋蟀藏匿的方位。初开始,由于不懂蟋蟀的优劣,不分公母,见一个抓一个,而抓到的往往都是些劣质品。有经验的大人说:“凡叫声清脆、响亮、浑厚坚实有力、个头大叫声不连续的,且每次叫声为单数的就是优质品”。按大人的指点,我们找准洞口,打开手电,在洞口轻轻下网,后面用竹片挡住洞口。慢慢移动竹片使蟋蟀进网。果然,这样抓到的蟋蟀,一个比一个厉害。我们把雄性好斗的单独装进罐里,否则“仇人相见,分外眼红”非咬个你死我活不可。

    说起斗蟋蟀,数我家隔壁的虎子叔最精明。他说:一般早秋斗的是黄虫,黄虫中有“黑黄”“油黄”“乌背黄”“乐陵黄”等;中秋斗的是黑虫和紫虫,如“淡紫”“深紫”“真紫”“粟壳紫”等;晚秋时节,斗的是青虫,其品种有“正青”“红牙青”等等。据说蟋蟀以个头和种类分为将军、上品、超品等级别。斗起来就像拳击赛一样,必须个头、重量、大小相等才能“开斗”。
        
    一天,外村的几个小伙,提着蟋蟀罐进了村,要和我村的斗手比高低。当然出马应战的是虎子叔。虎子叔摆开阵势,先拿出他的斗盆,放出他心爱的“黑头将军”,对方放出他们认为最厉害的“正青武士”。这两种都是厉害家伙。比赛开始了,我们当然支持的是虎子叔,大家屏住呼吸,一眼不眨地看着斗盆中的蟋蟀,心情特别紧张。只见两个“斗士”在一番试探之后便竖起触须,煽动翅膀,吱吱吱地叫几声,便你来我往地绞杀在一起,咬牙切齿,互不相让
    ,有招有式,有进有退,不断纠缠撕咬,就像摔跤场上的勇士,头顶,脚踢,卷动着长长的触须,不停地旋转身体,寻找有利位置,勇敢扑杀。经过几个回合之后,虎子叔的“黑头将军”终于把对方的“正青武士”咬得吱吱乱叫,落荒而逃。虎子叔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对方只好收起瓦罐低头认输,但双方都没有因胜败而失了和气,互相递了烟,各自提罐走人。在我的印象中,好像那时人们玩斗蟋蟀并不图获得什么,而是为了争强好胜开心娱乐而已。真正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时光流转,光阴荏苒,玩蟋蟀的游戏一直没有停止。又是一年秋风至,玩斗蟋蟀的活动又出现在街头巷尾。但却玩得有些变味儿,掺杂了睹博的成分。赌资成了人们追求的目的,少了应有的文化内涵。有利益便有争斗,有争斗便什么人间悲剧都可能发生。但愿蟋蟀文化也能变为促进西安文明的进程的窗口。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散文)屯溪老街
    • 下一篇:(散文)书院藏古韵 翰墨展遗风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