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 兰花寄养“开出”致富新路径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杜书文>>正文内容

    (散文)一件如烟的往事--吴起记事

    作者:杜书文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31日 点击数:

    这是我所经历的一个真实故事,虽然年代已经久远,但却时刻撞击着我的心灵。让我久久难以平静。

    那是40年前的事了。我随延安地区医院的医疗队到吴起镇铁边城公社巡回

    医疗。这里距吴起县90华里,山大沟深,交通不便,沟壑纵横,人烟稀少。那时正是我国自然灾害最严重,人民生活最困难的时期。我们医疗队的主要任务是对“四病”(浮肿病、小儿营养不良、妇女子宫脱垂、闭经)的调查与防治。因为那时粮食极度缺乏,全国,特别是农村患这四种病的人相当普遍,死亡率也相当高。

    一天,当我们从铁边城公社翻山越岭步行数十里,来到最偏僻的张湾子大队的时候,已是精疲力尽了。在村队长的安排下,暂时休息在大队办公室。说是办公室,其实就是一口窄而又小的年久失修的土窑洞。然后就忙着去村里给我们派饭。陕北的春天,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又逢困难时期,队长跑了好多家,都没有派下饭。并不是群众舍不得管饭,而是实在管不起啊!家家都是吃了上顿找下顿!无奈,队长只好把我们领到他家窑洞里,吃了一顿黄米干饭就酸菜。一听说延安的医生来了,村里的老人、婆姨、娃娃们都围到窑门口,像看新娘子似的,又稀罕又惊奇。我们看见人群中无论是老人、孩子、妇女个个衣着破旧,面色灰黄,瘦弱不堪。尤其是孩子们,个个头大脖子细,一对深陷的大眼睛惊恐的看着我们。还不到大热天,孩子们基本都光着屁股,多数连鞋也不穿,光着脚板在崖上崖下跑来跑去。有的身上还一丝不挂。那肋骨一根一根地突现出来。明显的营养不良,典型的佝偻病。也许在这偏僻的小山沟里,从来没见过这些大城里来的医生。太阳快落山了,他们还围在窑前不愿离开,后来在队长的起发下,才陆续各自散开。

    第二天,我们开始入户调查,中午回来在窑洞休息,护士小张随手拿出几个从延安家里带来的苹果,递到我和小潘手里。由于又饿又渴,我顾不得削皮就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正在这时,有一帮小孩子围在了窑门口,小眼睛一眼不眨地盯着我们手里的苹果。小张和小潘把削掉的苹果皮丢在脚下的簸箕里,放在了窑洞外面。我们正在吃着,忽然听见窑门外有小孩打架的哭声,我忙跑出去看,只见一大一小两个孩子为争抢簸箕里的苹果皮而打起架来。两个小家伙一个拽着一个头发,一个扯着一个衣服,边哭边打。我忙上前去拉架,才知道是为了争抢那一把苹果皮。小的被大的打破了头,脸上流着血,双方还不松手。正在这时,从坡下跑上来一个约莫十一二岁的小姑娘,她蓬头乱发,衣衫褴褛,脚下穿着一双露出脚指头的鞋子,哭着上前护住那个小男孩,搂住他边哭边说:“你咋这么没志气!你这么小,斗得过人家嘛?”看得出,她分明是那小男孩的姐姐。这时我才注意到,这是一个长像十分秀气的小姑娘,柳叶眉,瓜子脸,一对花眼,很有神韵,脸上虽然显得蜡黄而又憔悴,但却依然掩盖不了少女特有的风韵。队长向我说:“她家很穷,他爸爸那年在山上砍柴时滚到沟里,没了。娘患了类风湿病,关节肿得厉害。常年在家瘫着。全家生活就靠这小姑娘一人撑着,每天就靠寻点野菜过生活。”队长接着说:“不怕你们医生笑话,这里的孩子长这么大,还没见过苹果是啥样呢!唉!难怪呀!”听得出他说话的声音有点哽咽。

    队长的一番话让我顿时眼圈湿润了,急忙把手里剩的半个苹果递在那小男孩手里。这时,小张和小潘也吃不下手中的苹果了,她俩把剩下的苹果用小刀切成若干小块,分给了周围的孩子们,擦着眼泪转身跑进了窑洞。

    我怔怔地站在那小姑娘面前,问她叫什么名子,上学了吗?姑娘一边擦着眼泪一边说:“叫翠翠,这年月,吃也吃不上,还上甚学?”是的,我后悔自己这种笨拙而又愚蠢的明知故问。随后,便跟小姑娘一起来到她家。这哪里像个家呀!一孔破败的被烟熏得黑洞洞的土窑洞,窄小的土炕上躺着一位头发散乱,面容憔悴的中年妇女,这一定是孩子的母亲,见我进来,她用破袖子擦着炕栏上的灰土,示意让我坐下。我揭开铁锅,锅里是冒着热气的野菜拌玉米糊,锅台上放着几个红薯和晒干了的玉米棒子,门后的瓦罐里空空的,墙壁上贴着一张落满灰尘的毛主席像,门外堆放着一捆山柴,一条瘦黑狗亲热地向我摇着尾巴。这就是翠翠家的全部家当。这情景让我陷入长久的沉默。我这个每月只有30几元工资的小干部能为这可怜的家做些什么实质性的帮助呢?我在内心深深地愧疚着。翠翠的母亲虽然瘫着,但头脑还清楚,她苦笑着对我说:“你是公家人,见过大世面的,我翠翠这娃娃长得还不赖,也算个俊女子,就是小了点,你能不能在外面给娃寻个好人家,救人一命就是活菩萨呀!”她眼里闪着泪光,声音哽咽着。犹如一声闷雷猛击在我的脑屏上。我真没想到这位残疾的寡母竟然会向我说出这样的话来。她说出这样的话该要鼓起多大的勇气啊!   我无法回答这位母亲的话。至今也回忆不起我是怀着怎样复杂的心情离开翠翠家的。

    三天后,调查结束了。我们就离开了张湾子大队,回到铁边城公社医院了。此后再也没有见到过翠翠。多少年来,我辗转从延安调到三原,后又调到西安,一晃就是四十多年。无论走到哪里,一想起这件心酸的往事,就抑制不住如泉的泪水。翠翠的家现在怎么样了?她那重病的母亲还在人世吗?她那可怜的为争一把苹果皮而被打伤头的弟弟,一定长成英俊壮实的大小伙了吧?翠翠姑娘是否已为人妻了?我算了算,如果她还在人世,也该是50多岁了吧?也一定儿孙满堂了?这一切,我真无法推断。但有一点是坚信的,几十年来,随着陕北的沧桑巨变,吴起地方经济的神奇大逆转,人民生活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翠翠的家乡——张湾子,还能是以前的那个样子吗?

     

     

     

                 发表于2011年4月14日《西安日报》12版《西岳》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散文)蓝天梦,渭水情
    • 下一篇:(散文)屯溪老街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