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民俗>> 社火专题>>正文内容

    长安的民间艺术--社火

    作者:每牧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26日 点击数:

    长安的民间艺术源远流长,特色鲜明。以芯子、焰火、高跷为主要形式的社火,式样繁多,异彩纷呈。芯子高、悬、奇、巧,造型美观。焰火绚丽多彩,1958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曾去北京表演。韦曲街办何家营鼓乐,唢呐曲、三弦曲、打击乐等民间乐曲历史久远,广为流传。何家营鼓乐被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原音协主席沙波尔齐·班采称赞为“中国古代的交响乐”。长安花灯曾赴香港展出。流行于杜曲鸡子山的大蜡、寺坡村的添碟子,是长安民间工艺的一绝,颇受区内外群众的赞赏。

    长安区的社火是传统的民间自娱自乐艺术形式。长安区的社火,主要有以下几种:

    芯子  一种以饰演戏剧故事人物形象为主的造型艺术。男、女儿童装扮成剧中人物,固定于木桌或车中钢铁芯子之上,表现出一个完整戏剧故事。

    历史上长安民间多见的芯子有:

    纸扎芯子——用彩色纸扎饰成鸟兽虫鱼,花卉松竹,人物置于其中形象逼真,引人入胜。以“纸扎”精巧论优劣。

    出手芯子——扎饰成亭台楼阁,云霞红霓,刀枪剑戟等,饰演人物立于其上,给人以高、悬、奇、巧的艺术感受。

    背芯子——1人于地上行走,背负一芯子,上置1人,二人配合表演,诙谐有趣。

    二人抬——又称“独木芯子”。二人抬一长竹竿,表演者坐或站在竹竿上,做出各种动作,妙趣横生,奇乐无穷。

    芯子在长安区内农村极为普遍,几乎村村都有。出手芯子以灵沼乡冯村为代表,此村芯子曾于1958年应邀赴北京表演,受到中外观众的一致好评。细柳街办大吉村、大羊村的芯子讲究造型美观。郭杜街办杜永村、王曲街办贾里村的芯子以“纸扎”出名。王曲马芯子威武雄壮,别具一格。

    狮子、龙灯  一种舞狮、舞龙的民间传统舞蹈。郭杜街办温国堡的舞狮子以造型逼真、动作熟练,配合默契而闻名。引镇街办屈家斜村、西堡子;鸣犊街办马嘶坡村;马王街办新旺村的耍龙灯闻名全区。

    高跷  俗称“柳木腿”,是一种带有舞蹈性质的民间杂耍。长安区的“柳木腿”高者达2米左右,以高、难、险取胜;低者1米左右,舞蹈性更强,可以表演某些戏剧动作,如《杀裴生》中的吹火等特技。呜犊街办高寨村、嘴头村;杜曲街办江坡村;斗门街办牛角村高跷技艺较为突出有名。

    焰火  民间俗称“放礼花”。长安区郭杜街办赤栏桥的焰火以构图新奇、串连巧妙,色彩绚丽闻名遐迩。1958年,“五一”劳动节曾去北京表演,博得首都人民的赞赏。

    秧歌  俗称“扭秧歌”长安解放后从解放区传入。表演者有时徒手、有时持各种道具,动作舒展大方,优美协调,节奏感强,民众喜闻乐见,多在重大庆典或节日演出。现时常在城乡广场、运动场见到着红衣绿女众人扭秧歌锻练身体、自娱自乐。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长安社火拾萃
    • 下一篇:社火的习俗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