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 兰花寄养“开出”致富新路径
    • 爱心萝卜传温情 社区关怀暖人心
    • “魔法菜园”出圈记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名家赏析>>正文内容

    (散文)关于长安

    作者:朱鸿 来源:西安晚报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05日 点击数:

    长安是中国的心

    秦王挥剑东进,统一了中国,宣告自己是始皇帝,不料秦有二世而亡。

    随之汉高祖刘邦在长安建都,享国二百余年,是大朝代。

    隋文帝发兵南下,结束了中国之分裂,当然属于伟大的君主,可惜隋也有二世而亡。

    随之唐高祖李渊建都长安,享国近乎三百年,也是大朝代。

    长安居中国疆土的中央。中国大地的原点现在仍在长安的范围。北京时间,实际上是由这个原点所测算。

    中国对世界的影响最早是从长安传播的。世界不知道中国的日子,已经知道了长安。从长安所传播的中国也最强大,最富裕,最繁荣,最浪漫,是礼仪之邦。天下人谁不向往长安!

    长安文化弘孔子之仁义,取老子之清静,融释迦牟尼之慈悲,合乎大道,一直是中国文化的主流和正宗。它的开放性和宽容性,让天下人景仰。汉长安,尤其是唐长安,使长安文化充满了美。

    长安之得名甚早。春秋以后,中国出现了连绵二百余年的兼并战争,暗无天日。那时候,有一位智者见民苦难,凄惨,不可聊生,便给秦岭与渭河之间或曰丰镐之间的一个地方命之以长安。其处周之杜伯国,秦之杜县,虽小,仅仅属于乡之所聚,但它却表达了天下人对和平的切盼与深诉,也表达了对极权和苛政的抵抗。此事应该发生在公元前361年之后的某一天。过了几世,秦王嬴政之弟嬴成蟜封为长安君,食邑于斯。遗憾不管是秦王还是秦始皇,他的天下没有长安。

    长安是中国的心。

    长安属于中国人

    长安是天子的城,一千余年,十三朝的几十位皇帝,开国于斯,拓疆于斯,祀神于斯,教民于斯,也哀于斯,死于斯,借黄土葬身于斯。

    汉军从长安出发,征匈奴于千里之外,从而把汉人的强大传播至西域以西,北地以北。唐皇帝坐长安,接受贡拜,万邦遂体验了唐人的繁荣。

    中华民族复兴的复兴,就是创造中华民族的又一个盛世。显而易见,在历史上无一次或数次之兴,绝无复兴之谋。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盛世,才有现在的中华民族复兴的奋斗。历史上的盛世,最是汉唐。中华民族之复兴,以汉唐为精神参照,合情合理,也使自信和自尊获得了源流。长安是汉的国都,也是唐的国都,长安的意义遂有十分的深刻和十分的丰富。长安文化是足以永持之瑰宝。

    唐代的青年,凡有志的,都希望往长安去,因为长安大存建功立德的机会,能封侯任相,光宗耀祖。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是那时候赴长安的才俊。

    长安像温润坚韧的玉一样镶嵌在唐诗之中,唐诗像种子一样逢春开花,逢秋收获,把长安流布给子子孙孙,千门万户。文学作品反复出现长安,遂使长安变成了一个原型,一个象征。不管国都在东还是在西,在南还是在北,都可以用长安喻之国都。长安也变成了漂泊者的故园,读书人的情结,甚至只要喊出长安,就会想到晨曦中的宫殿和夕照下的陵阙。

    长安的形胜、史迹和遗址,无不附有先民、先贤和先王的灵魂,蕴含着他们的理想。如此长安,当然属于中国人。也基于这样的逻辑,四海之内的中国人才连长安的残碑剩石也紧盯着,看谁在改变原貌,谁在制造危境,谁在暴毁。

    明清之西安府,中华民国之西安市和今之西安市,都是依长安而为城的。生于西安,在西安生活,在西安工作,应该感到荣幸,不过更应该感到一种对长安所余的保护和承继的责任。西安人利用长安的形胜、史迹和遗址,其权利显然是有限的,因为它们属于包括西安人在内的全体中国人,它们是前辈创造的,不是今之西安人创造的,也因为不唯今之西安人具利用的权利,后代也具利用的权利,遂需给他们留一些空间。任何对长安的损害和破坏,甚至过度利用,都是无法向中国人交代的,甚至不配长安意象和长安气派的规划与建筑,也无法向中国人交代。实际上西安人为庇守长安形胜、史迹和遗址,素有非凡贡献。西安人懂得,长安的任何一片余辉投射在自己的城上,长安的任何一片余香飘荡在自己的城上,都会使自己的城增美。

    长安万岁!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诗歌)沙门宽严 三十有感
    • 下一篇:(散文)唐泰陵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